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是一部对汉绣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著作,分为汉绣源流、汉绣文化、汉绣艺人、汉绣技艺、汉绣审美、汉绣价值、汉绣传承、汉绣品鉴等10个章节,深入浅出,史料翔实,图文并茂,用约40万字的篇幅和600余幅珍贵的图片对汉绣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分析和研究,将其充满世俗风情的浪漫富丽之美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发源于湖北荆楚地区的汉绣,是流传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华民间工艺瑰宝。本文从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入手,对汉绣文化的历史演进进程深入考证分析,期冀有助于推动我国汉绣艺术及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刺绣技艺已有千年的历史,这其中汉绣是早期著名的三大名绣之一(苏绣、汉绣、粤绣),洪湖汉绣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驻扎练兵,他的妻子和当地农妇每日刺绣战旗、军服,以待出征,洪湖汉绣得以发源。清政府成立绣局后,集中各地有名的绣匠,专门为宫廷服务,洪湖的吴文琇兄弟七人都成为被雇之列,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吴氏形成了汉绣世家。  相似文献   

4.
杨万里家族人物多无功名,地方志及史传阙载,要考及《诚斋集》涉及的杨氏族人,必须借助于杨氏家族的记载,并与史传记载作综合考索。本文考及26位杨氏家族人物,绝大部分都是我们以前一无所知者。  相似文献   

5.
家谱的本质仍是生命之链的接续。只有家谱.能够让最卑微的草民得以在文献记载的历史中.留下曾经生存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记载本宗旗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它按照一定体例编写,主要记述家族的姓氏源流、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婚姻状况,以及家族成员在科举、仕宦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等等,也可以说这是比较真实反映家族历史面貌的家族档案。浙江《吴兴钱氏家乘》和《金氏如心堂谱》,是清以来重要的珍贵家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家法族规的产生及其读书教化影响,观照私家藏书中家族藏书的特点,揭示了家法族规在家族藏书发展过程中的催化、促进、稳定和保障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试图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从新的视角对中国藏书文化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卓 《云南档案》2006,(3):32-33
族谱作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和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春天,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书写了海峡两岸关系史的新篇章。连、宋大陆之行,有一些细节很值得档案人深思:4月29日,连战在北京大学接受了该校赠送的其母亲赵兰坤女士76年前在燕京大学学习的学籍档案和照片档案复印件。5月9日,返乡祭祖的宋楚瑜从大陆亲友那里收到曾祖父照片和1947年的全家福照片。连、宋两人手捧这些珍贵礼物激动不已。宋楚瑜到家乡湘潭之前,湘潭乡亲还通过媒体展示了印于1941年的《湘潭昭山宋氏族谱》。这一族谱证实宋楚瑜系湘潭昭山宋氏的第32代传人,是宋氏根系大陆、祖源炎黄的记载。…  相似文献   

10.
2015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唐代家族墓葬。两座墓葬的形制均为带墓道的圆形穹隆顶砖雕墓;M1为单室,M2为双室。M2出土的墓志中记载墓主人为顾忖,生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顾忖先后任官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其家族是魏晋时期名门士族,多出官吏,涉及多位重要历史人物。M2是济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年号的唐代砖雕双室墓,墓葬的形制、结构、砖雕风格均极富特色,为了解唐代穹隆顶双室墓提供了详细资料。墓志中记载墓葬的年代,准确解决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断代问题,具有标尺意义。前刘村唐代家族墓的发掘,为了解济阳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现存《济阳县志》只能较为详细地记录到金代的历史;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当地水利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魏东 《山东档案》2013,(5):58-60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这就是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她体现的是一个家族血脉的生命史,记载了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相似文献   

12.
张卓 《西安档案》2006,(4):30-31
族谱作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开发利用这部分馆藏,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满足海外侨胞、台湾同胞的寻根谒祖意愿也能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漫谈家谱     
家谱也称为族谱、宗谱,家乘等等,它是一种来表明血统关系,记载长幼序编的这么一种著作,实际上也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繁荣发展的历史的一种著作.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们就耕耘在南海诸岛周边的蓝色土壤上。很早之前,这些"海上农夫"就已经有了一整套前往三沙的航行路线图册——《更路簿》。这套册子,据说最迟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出现了,有多个不同版本。《更路簿》记载了用罗盘指引航向、用燃香记载时间和里程的一条条在西沙和南沙作业的路线。按照它的指引,就可以从潭门镇出发,航行到三沙各个岛礁。  相似文献   

15.
话说族谱     
我国的家、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作为记载氏族世系的志书,源远流长.从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早在4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一些人物出生、婚娶的文字记载,那是族谱的雏型.  相似文献   

16.
一、东阳《厉氏宗谱》简介 东阳历史上,各姓氏普遍重视修谱.据明《隆庆·东阳县志》记载,"东阳多山,其民朴而勤,勇决而尚义","大姓重门第,崇祀谱".终明清两朝,东阳境内谱局林立,修谱成风.据不完全统计,东阳市内现存1000多种谱牒,仅东阳市图书馆就收集有宗谱580多种,其中编纂时间较早、续编次数最多的,当推《厉氏宗谱》.  相似文献   

17.
张卓 《天津档案》2006,(7):35-35
族谱作为某姓氏的家族史,记载了该家族历史上迁徙的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人口迁徙、人伦道德、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地方经济、宗族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是不可多得的史料。目前,各地档案馆都收集了数量不等的族谱。开发利用这部分馆藏,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满足海外侨胞、台湾同胞的寻根谒祖意愿也能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事档案准确、完整地记载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它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人事档案所记载的信息往往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强化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6,(Z1):127-128
<正>谱牒档案是档案的一种类型,谱牒档案是指以一姓一族的历代繁衍世系为纲,记载该姓氏和系族的来源、繁殖生息、婚姻状况、任务事迹、迁徙状况、分布范围等等情况的档案资料。关于谱牒档案的起源,一般认为应当是在文字出现以后,即从殷商时期开始,这一时期文字开始出现,以文字形式记载家族事件成为可能。还有人认为,牒谱档案出现的很早,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史记·夏本纪》中就记载了夏朝的世系、祭祀表谱和贵族家谱。事实上,文字出现以前的牒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工场主19世纪中叶,在四川富记载百余年王氏家族历史的《王氏族谱》荣盐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大批工场主,光绪初年统计,有井户1700多家,更有甚者出现了拥有井、笕、灶、号,集盐业的产、运、销于一身的盐业家族财团。他们拥有的资金,以白银计少则十万两,多则数百万两。王三畏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