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的隐形飞机终于飞上蓝天了,军迷们个个欣喜若狂。隐形飞机真了不得,它可以在空中自由地飞行却不被敌人发现,它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射导弹,投掷炸弹,给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它被称为"蓝天中的隐身侠"。  相似文献   

2.
竹节虫     
竹节虫需要伪装自己是因为它不会飞,而且爬得也很慢,有敌人追踪的时候它根本逃不掉。因此它把自己弄得看似一根小棍,并且通常静止不动以便不被敌人注意到。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递     
蛇行侦察机器人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蛇形侦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当它被敌人的炮火损坏后还能继续移动。这种蛇形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原型。科学家将它设计成可被直升机空投并在战场上爬行,同时利用光学、声频以及其他传感器来侦察敌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河马对付敌人的武器竟然是它4吨左右重的身体。虽然这样的体型在平常看来有些笨重,却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当遇到敌人的时候,它们就会快速地奔跑,故意用沉重的身体撞敌人,在如此大的冲击力下,敌人不被撞飞才怪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刺猬、野猪、犀牛、鲨鱼等动物的攻击战略吧。  相似文献   

5.
矿石饕餮     
原名:食矿鼹鼠出生时间:公元3431年。相貌及习性:食矿鼹鼠身体长5米,爪子尖锐,有着尖利的牙齿,连钻石都能被它们划破。背部有着刺,遇到敌人时就把刺竖起来攻击敌人。它有  相似文献   

6.
一只脚     
在西班牙西南部一个名叫塞维利亚的城市里,最近出现了一件怪事:一尊竖立在城市中央广场的独脚雕塑屡次遭到"破坏",在它缺腿的地方多了一只假脚。雕像纪念的是一个叫皮尔的残疾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城市遭到了敌人血洗,大批的老弱病残被敌人逼到这个广场里。就在敌人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你知道吗,河马对付敌人的武器竟然是它4吨左右重的身体。虽然这样的体型在平常看来有些笨重,却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当遇到敌人的时候,它们就会快速地奔跑,故意用沉重的身体撞敌人,在如此大的冲击力下,敌人不被撞飞才怪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刺猬、野猪、犀牛、鲨鱼等动物的攻击战略吧。  相似文献   

8.
蚂蚁与将军     
那是公元十四世纪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进一个废弃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搜捕。我们说的那只蚂蚁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营生。它在努力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蚂蚁当然不会知道将军的一些事情,但将军的目光和心智却被它吸引了。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你们知道潜艇吗?这可是一条“水下巨鲸”啊!它会无声无息地呆在水里,并悄悄地靠近敌人;更厉害的是,它能够从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直接打击目标。我国的海军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核潜艇队伍,大大增强了海防能力,威慑了敌人。潜艇威力无比,但你知道它是怎样在黑乎乎、听不到远处声音的海水里判断敌人的方向,攻击敌人吗? 告诉你吧:声呐装置就是潜艇的耳朵,没有了它,潜艇在海里不但威慑不了故人,而且还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所以说,这些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都花大力气研究先进的声呐系统。我国也不例外。我们这期介绍的科学家,就是研究声呐系统的李启虎院士。  相似文献   

10.
石鱼的悔过     
保明 《良师》2011,(7):5-5
在太平洋里有一种鱼,这种鱼极像一块石头,专门在海底或岩礁下活动,人们叫它石鱼。别看它貌不惊人,可它的脊背上却长着13根像针一样的锐刺,能射出毒液。平时,石鱼一动不动,可只要有生物碰到了它,它就会立刻把锐刺竖起,一边发射毒液,一边刺向“敌人”,被石鱼刺伤的“敌人”,都会在痛苦的挣扎中死亡。  相似文献   

11.
当敌人     
杰夫,你长大了要干什么?我要当兵。当然是被敌人打死喽。那我就当敌人吧!你不怕被打死吗?被谁打死?当敌人@张虹~~  相似文献   

12.
一敌人与赵伯衡与赵景轩及赵少忠在汉语文化中,“敌人”这个概念通常带有某种军事性、攻击性和对抗性色彩,它不单单出现于意识形态(狭义的)领域,而且在民间社群中广为使用。它也不单指称战争状态中两军营垒对峙的双方,而更多地被用于指称不同的社会阶层或集团、国家之间的对立,而实际上敌人在这些话语中却是一个非在,一个超验的空洞能指,作为一个使所指飘泊于虚空的符号,“敌人”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为的印记。当在某些时期使用数额指标去硬性充实概念本身的时候(如文革),“敌人”便具有了荒诞的非真实的色彩,成为被异化的“实…  相似文献   

13.
校园幽默     
逃跑   一个战俘得了一种病,左手被截掉了,他请求敌人把他的左手送回他的祖国。敌人很感动,就照做了。不久他的右手也被截掉了,他也请求将右手送回祖国。再后来他的左腿也被截肢,这一次当他要求把腿送回祖国时却遭到了拒绝。   他很不明白,问敌人为什么前两次可以而这次不行,敌人很郑重地说:“我们怀疑你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逃跑。”   光的折射   某生在上光的折射一课时,听到老师举例说:“我们看到的水缸里的鱼,往往比它所在的实际深度要浅。”   此生大惑,举手便问:“鱼在水缸里不停地游动,怎么知道比实际深度…  相似文献   

14.
1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 ,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 ,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 :胜可知 ,而不可为。[译文 ]孙子说 ,从前善于打仗的人 ,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 ,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敌人出现空隙 ,就乘机击破它。因而 ,善于作战的人 ,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 ,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 ,胜利可以预测 ,但不可强求。[评析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 ,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一条身体很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小小一寸虫,它有很多敌人,可是一寸虫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它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得意的用处,它会用自己的身体量东西,所以遇到了危险,它就用这个长处来帮敌人量身体、量尾巴、量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兵者,诡道也”,揭示了战争的诡诈变化之道,具有永恒的指导价值。它是对战争本质属性最直接、最具体的揭示,也是战争领域观念上的一场革命。“诡道”的核心就是强调巧妙隐蔽己方的真实意图,制造假象欺骗敌人、迷惑敌人、误导敌人、操控敌人,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走向失败的道路,而我方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它启示我们在当代战争中,可以通过改变敌人的预定作战计划和方向,从而诱使敌人按照我方的优势打法打;可以利用隐真示形的策略手段,从而达成误导、操纵敌人的目的;实施诡道的前提是情报和实力,否则诡道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17.
邂逅     
一名在战争中被俘的士兵,一瘸一拐地走进了看守所。他的一条腿被敌人用枪柄打折了。因此他还来不及站直,就被敌人俘获。  相似文献   

18.
钱灿 《四川教育》2010,(10):18-18
“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这个论坛的被关注度还在持续,它所引起的震撼与反思成为各种媒体探讨的话题。而它的小组成员在《南方周末》曝光后的两周时间内从7000人骤增过万。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自己的父母,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对付他们的“敌人”。他们给自己的父母取了个颇为惊悚的称呼“祸害”,这是“80后”子女对父母的集体抗议!  相似文献   

19.
植物“箭”非洲中部有一种长着坚锐的刺的“箭树”。它的叶刺中含有剧毒的汁,人和兽如果被它刺中,便会立即中毒死亡。因此,当地人常用箭树做成箭头和飞镖,用来抗击敌人。  相似文献   

20.
将军和蚂蚁     
在14世纪的一场战争中,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躲进一个旧马槽里逃避敌人的搜捕。当时刚好有只蚂蚁在马槽里忙碌着,它努力地扛起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蚂蚁当然不知道将军的事情,但将军的目光却被它吸引了。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粒被蚂蚁稍稍顶起,但很快又掉了下来。蚂蚁似乎连一丝的犹豫也没有,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