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祯黎 《新闻传播》2010,(7):127-12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媒界的大势所趋,这对公共突发事件报道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进行全面、客观、及时报道.强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正>通过聚焦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凝聚社会共识,引领舆论,推动社会进步,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融媒时代,信息供给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如何通过人物报道向社会传递共识?这是媒体人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一、怎么选?标准多元化,通过小人物反映大时代  相似文献   

4.
张倩 《中国记者》2024,(4):46-48
<正>2024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融媒报道创新上全面发力。此前多年的融媒创新经验成了“内容为王”的有效载体,把优质内容打造成融媒精品成为三大央媒的共同选择。通过提升视频化、视图化、移动化报道的比重和水准,三大央媒有效提升了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纪念性报道是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分支,也是展现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报道能力的“演武场”。融媒体时代,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如何做好纪念性融媒体报道以营造浓厚的社会气氛,是广电媒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融媒时代纪念性融媒报道的传播特征,提出了广电媒体做好纪念性融媒报道的创新策略,包括内容加技术、严肃加网感、传统加社媒、线上加线下等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努力促使时事报道变得更加“要”“深”“活”。本文旨在探析地方党报如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态势,创新时事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7.
融媒报道,是当下新闻传播领域最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很多媒体正在进行探索的一个领域.对地方都市类纸媒而言,虽受限于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但可供突破的空间也不小.近期,齐鲁晚报的融媒报道产品“深夜急救坠井男童”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菁 《青年记者》2017,(13):53-54
在12年新闻职业生涯中,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并且是以新媒体编辑的身份参加的.这次的两会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而多元化的两会报道对整个媒体行业也是前所未有的.各种新技术应用加速,新产品花样翻新,新闻从可读到可视,让今年的中国新闻大事报道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天气转凉,高温已远.对传统媒体而言,高温报道是"四季歌",每逢酷暑,总会有这一系列的报道"应景". 高温报道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常规的气象报道,如今很多本地媒体通常都是"每日一报";二为记者亲历报道(体验式报道),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广播电视类媒体,往往都会安排记者体验高温天里照常工作的职业岗位,比如,清洁工、交警、外卖小哥、快递员等;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送关爱的报道,给贫困家庭"送清凉"、向建筑工地工人送爱心等都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10.
时政报道的发展需紧跟时代潮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敢于挑战、把握机遇,运用新理念、新方式使时政报道更具温度.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时代为时政报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时政报道在融媒时代提升温度的有效路径,旨在明确时政报道在融媒时代下的变化及创新方向,结合时代特点推动时政报道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李京  王雪 《青年记者》2022,(4):72-73
融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各要素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实现有效的信息互动、凝聚共识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在当前媒介生态中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需处理好三对关系:大屏主场与小屏协同的屏幕关系、宏大场景与微观表征的镜头关系、危机传播与风险沟通的叙事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胜龙 《新闻战线》2022,(16):115-116
县级融媒体中心担负着打通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职责使命,需立足全局、放宽视野,打破思维定式、突破地域限制,以小切口反映重大主题,深入一线捕捉“活鱼”,重视原创内容生产,拉长“报道链”,才能有效拓展内容的宽度和广度,延伸报道触角,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推进使内容生态和舆论格局得以重塑,新闻舆论工作和相关的社会治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科技、健康、环境等各领域的专业报道因涉及较多专业知识,在新闻实践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业性考验。主流媒体应重视专业报道的专业化建设,保持内容定力,重视报道的建设性;具备问题意识,把握好主旋律;保持社会连接,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不断增强专业报道的公信力,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邵荣英 《传媒》2020,(10):76-77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舆论监督功能越发重要。如何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当下各融媒体中心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融媒体中心自201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整合原有舆论资源,为老品牌注入新活力;培养“网红”新闻监督者,用流量为真相发声;开辟新的舆论监督节目,强势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舆论监督阵地。  相似文献   

16.
17.
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飞速发展和移动通讯终端的广泛普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和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诸如今日头条、新浪、百度等知名的网络媒体、网站和搜索引擎。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电视主流媒体报道的影响力,成为当务之急。永州广播电视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短视频已经成为融媒时代的重要传播路径。在融媒背景下,短视频与电视、报纸、广播和其他传统媒体形式结合,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详细讨论了融媒时代短视频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是传播主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融媒体时代下省级党报地方报道创新的必然思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党报地方报道的融媒体思想意识,强化互联网影响以及转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便推动省级党报地方报道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探讨了省级党报地方报道的发展现状以及融媒体时代省级地方报道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彭大伟 《传媒》2023,(8):22-23
<正>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开展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措施,有力推动我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22年9月23日,习近平在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的贺信中明确提出,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加快融合发展”。近年来,中新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在思维理念、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