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成功的课堂结束语,能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归结概括文章内容,深化主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的结尾一般只有两三分钟,所以结束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想突出知识的重点和结构,就必须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依照文本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风格进行设计。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结合所见所学所思,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2.
文章精彩与否从文章首尾的一开一合中便能断定几分.学生通过导入语权衡自己是否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兴趣,结束语则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可从结束语中汲取知识最精华的部位.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以轻松的话题来实现导入及结束语的精彩介入,实现人文精神渗透,使数学课堂内容丰富饱满,具有韵味.  相似文献   

3.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开场白、教学过程、结束语,缺一不可,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才能体现出这堂课的完美。即使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小结,只要巧妙设计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增添课堂活力,演绎课堂精彩,对整节课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效。  相似文献   

4.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当是许多因素准确配合,精彩相映的结果,这里,笔者仅从导入语及结束语的设计上谈点粗浅的看法,因为准确结合课堂内容,富有激情与感染力的导入语及结束语,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话“一石”     
在一堂课的结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但事实上,课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能够把结束语真正落到实处的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数教师都心知肚明,可为什么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结束语呢?我想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时时处处充满艺术性。除了精彩的导入、活跃的课堂,语文课结束语作为艺术性课堂的压轴部分,作用重大,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结束语"的重要价值,运用多种方式增强语文课的艺术性、趣味性,设计合适有效的课堂"结束语",才能真正打造完整课堂、完美课堂,所谓"‘曲’终课不散,有你更完美"。  相似文献   

7.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当是许多因素准确配合,精彩相映的结果,这里,笔者仅从导入语及结束语的设计上谈点粗浅的看法,因为准确结合课堂内容,富有激情与感染力的导入语及结束语,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行走在新课程时代,当“动态生成”的理念如同重磅炸弹一般“投”向千万间课室时,手执教鞭的我们也不禁会问自己“:现在的课堂到底还要不要教学设计”,或者“要一种什么样的设计”。一、软设计与硬设计某地曾推出过一个“名师最精彩片断赏析会”,让作课者在40分钟内展示自己代表“曲目”中的经典片断。由于时间“紧迫”,作课者不得不把原本需两三课时的东西变成“压缩包”,那些不够“精彩”的内容只好隐身”。识字不搞,释词也不搞,读通课文更没什么问题,一上来就是琅琅上口,简直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当…  相似文献   

9.
提起考试,不少人会有一种厌恶感。但是,考试也能帮助我们发现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记得一次音乐考试,老师要求我们表演舞蹈。由于要自己找同学做舞伴,我和我的舞伴只能在课间休息时排练。但是课间休息时间很短,我们每次只能抽出两三分钟排练,因此,这个舞蹈我准备得  相似文献   

10.
刘黎霞 《考试周刊》2014,(85):23-24
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时时处处充满艺术性。除了精彩的导入、活跃的课堂外,结束语作为艺术性课堂的压轴,作用重大,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认为,教师只有注重"结束语"的重要价值,运用多种方式增添语文课的艺术性、趣味性,设计合适有效的课堂"结束语",才能真正打造完整课堂、完美课堂,所谓"‘曲’终课不散,有你更完美"。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件事情你要说好几次,经常超过三次以上,达到千叮咛万嘱咐的程度;两三个星期之前,甚至是一个学期之前的老账,还要经常搬出来晒太阳,并且情绪激动达到不依不饶的地步;如果,上课期间没有特殊情况,每隔四五分钟就要习惯性地停下来训人;和学生的谈话,不论问题大小,情况严重与否,每次都超过五分钟,一人次的问题,都要谈上三四次才能终结,以后还会经常复习,揭学生的伤疤。  相似文献   

12.
话“一石”     
在一堂课的结尾,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课后我们可以继续研究。但事实上,课后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能够把结束语真正落到实处的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数教师都心知肚明,可为什么还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结束语呢?我想是因为这些老师脑子里非常明确,科学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假面舞会     
“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进入尾声,我用什么作为这次活动的“结束语”呢?思量了许久,我决定搞一次有趣的动物“假面舞会”。在一次晨间谈话时,我把举办舞会的事告诉了小朋友,孩子们顿时充满了好奇和惊喜。我布置了具体任务: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面具,并准备一个歌舞节目……两三天之后,孩子们已陆续拿来了与父母合作制作的面具。周末,吃过点心,假面舞会开  相似文献   

14.
李孝仙 《快乐阅读》2011,(16):146-147
导课语的设计是课的良好开端,导入得法,瞬间就能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样美术课堂有良好的开端,也有美好的结局。有精彩的导语也要有精妙的结束语,二者前后呼应。好的导课语能激发兴趣,引人入胜,好的结束语更具有升华主题,让人回味。导课的智慧是促使一节课有良好的开端,结束语是课堂美好的结局、是课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学校剪影     
为了提高技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江西省兵器技工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他们的做法是: 选定对象:先选定试点班,取得经验后在全校各班级推广。 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每节语文课讲演前按学号顺序安排两三个学生上讲台讲演。每人每次只讲一分钟左右。每学期,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的讲演机会;另一种是结合政治课、法制课或周会进行讲演,每人每次也只讲一分钟左右,依次进行。师生要当场对讲演者进行简要评议打分,并以此作为语文科成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语文时时处处充满艺术性。除了精彩的导入、活跃的课堂外,语文课结束语作为艺术性课堂的压轴部分,作用重大,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形式新颖、方法独到,使每节课的结束语呈现不同的特点,就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兴趣不减,有依依不舍之感。注重"结束语"的重要价值,运用多种方式增强语文课的艺术性、趣味性,才能真正打造完整课堂、完美课堂,使得课堂"谢幕"也完美。  相似文献   

17.
“五分钟新闻”,是指在课外五分钟时间内,教师组织学生口述新闻的一项活动。其具体作法是: 一、定时。口述新闻的时间,可一周一次,也可以一日一次;可在读报课时进行,也可在政治、语文课前几分钟进行;每次可进行两三分钟,可也长达八九分钟。总之,应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而定。二、定人。口述新闻不能成为少数尖子学生垄断的活动,而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最好按座号轮流口述,并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导入语的精心设计,也取决于结束语的巧妙构思,恰到好处的结尾,不仅会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会让学生意犹未尽,渴望下一次课的到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结束语,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结尾的艺术,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是教师的精彩重要,还是学生的精彩重要?我想,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回归课堂本身,当然是以学生的精彩为重。记得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一位教师用多个搞笑的Flash动画征服了所有的学生,45分钟的  相似文献   

20.
展示即表达,展示即暴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提出了"五重"学习法,即"重练字、重积累、重阅读、重练笔、重基础",并在教学中运用展示这一教学形式,让展示在语文教学中绽放绝妙的精彩。1.书写展示激发学生练字热情。充分利用每天二十分钟的写字课时间,先让两位学生板书并讲解某个字的书写要领,其他同学学习并书写。一次两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