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冀南 《新闻窗》2013,(1):24-24
一、水平方向拍摄角度的选择与运用 水平方向的拍摄角度通常指的是把新闻对象作为镜头的中心,以一个水平面为基准,从不同的方位选择拍摄角度。因此便产生了前后左右四种构图形式,摄影记者应该根据新闻主题来进行方位选择,每一种方位拍摄出来的新闻照片其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3.
张执松 《记者摇篮》2009,(11):96-96
摄像机是电视新闻记者的主要采访工具,镜头相当于记者的"第三只眼",熟练地使用镜头去拍摄新闻素材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形成声画合一新闻报道的必要前提。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素材主要有蒙太奇镜头组拍摄和长镜头拍摄这两种拍摄方式。  相似文献   

4.
会议新闻和以领导视察、调研等为内容的时政新闻是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壮大,很多从事民生新闻拍摄的记者在转向时政记者时,却出现了最基本、也最致命的问题——电视画面达不到要求。那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和时政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电视新闻拍摄实践经验基础上,体会出以下几个需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一、抓住时政新闻的核心关键镜头在会议新闻中首先要保证拍摄好主要领导的近景镜头,这是新闻中交代"××出席讲话"必须要声画对位的镜头。此时,镜头高度最好与领导持平或者略低,让领导占到整个画面的80%以上,要做到上有天(头部上方有少许空间),下有地(近景构图要将领导上  相似文献   

5.
现在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拿起摄像机,带上采访话筒,行走在大街小巷和各种重要事件的新闻现场,成为了很多刚刚走入新闻编采行列年轻人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事新闻拍摄十八个年头的"老记者"来说,很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一点实战经验,说给大家听听,希望能够为年轻记者朋友作以借鉴。一、会议拍摄中的"小技巧"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最头痛的就是"枯燥"的会议拍摄。记者游走于主席台上和主席台下,拍完领导拍群众,就那么几个镜头和角度,就那么几个人,确实很难有什么新意。但是,这里要提醒各位的是,只要你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6.
衡:摄影记者现场观察选择拍摄角度,一是为了较好地表现一定新闻的个性,二是为了获得新颖奇特的构图。殊不知拍摄角度又派生出"夸张表现"的功能。同样一个人,一座建筑,一个新闻场景,不同的拍摄角度,赋予其不同的气质,给读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葛:尤其是仰视角度,夸张效果特别明显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睁眼看世界,大多平视看前方,俯视观地面;不大可能躺在地上仰视人和建筑而一旦采用这样的角度拍摄人与建筑,夸张的奇效自然令人感叹故拍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大多采用仰视角度,以强化他们的气质、气魄与崇高美感衡:欣赏剖析《北京奥运》,我被作者运用仰视拍摄的夸张手法所折服。作为单幅新闻照片,其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7.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常用镜头。镜头画面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因此,它的画面结构单调、构图平淡,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到电视画面形象的完美。那么,作为摄像记者如何力求做到采访镜头画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内容的体现,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并且使其充满艺术魅力,这就是摄像师的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拍摄实践中不断思考,认为电视新闻摄像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拍摄水平,应注意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知己知彼,深入新闻现场新闻转瞬即逝,变化中的新闻现场一去不回,事件经过成为历史。电视新闻前期拍摄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电视摄像记者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要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电  相似文献   

9.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10.
长镜头,又被称作“段落镜头”或“多构图镜头”,它是指在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镜头内,用推、拉、摇、移等拍摄方法多层次、多景别地表现同一场面的景物。电视新闻中,长镜头在记者出镜现场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加强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现场的纪实性效果,并强化新闻的现场真实感。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专题片、栏目类节目中视频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现场拍摄到的每一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组新闻或一部专题片和一档栏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基于此,重点研究电视画面构图和拍摄运动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电视摄像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拍摄中,为了确保新闻画面的质量,本文从摄影机的正确使用、拍摄中镜头的规范、记者出镜时注意事项、前期采访的准备要求等相关方面阐述了拍摄画面的要求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李健 《声屏世界》2000,(6):51-51
所谓视觉逻辑,通常是指电视新闻文字受电视画面支持配合这一特定现象,具体表现就是镜头中的拍摄事件、动作与文字是否按逻辑合理组合。这是电视新闻记者采写新闻与其它新闻媒体记者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因为其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只要读起来顺。,听着顺耳,而不需要与画面相配合,但电视新闻记者采写稿件的词句安排,却一定要受拍摄录相素材带的视觉逻辑制约,例如:有这样一组访贫问苦新闻镜头,在编成电视新闻时,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切换。都应该使有关动作相协调。也就是说在第一镜头的最后,如果访贫问苦人员进了被…  相似文献   

14.
胡立德 《当代传播》2006,(4):99-100
电视记者运用镜头画面反映报道新闻事件时,镜头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是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镜头的目的性,一般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摄像记者和新闻编辑在报道新闻时,想要通过镜头内容来反映什么事实或说明什么主题;一是记者和编辑在拍摄或剪辑镜头时,对画面手段和技巧运用出于什么想法和意图。本文主要是从后一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在市、县电视台新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构图正确、画面优美,能恰当地运用画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有效地突出和表现主体,拍摄出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会给会议新闻增色不少.作为长期处在县级电视新闻工作的一线记者,笔者从拍摄准备、摄像机使用,正确处理好主体、前景、背景、光线及构图等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拍摄好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6.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杜鹃 《新闻与写作》2007,(11):62-62
现在不少电视台记者都喜欢在镜头前"露个脸儿",以为记者一"露脸儿"就是现场报道,就会有现场感。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现场的语言解  相似文献   

18.
从事电视新闻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记者直接出镜头,当面向观众叙述所见所闻,这就打破了电视新闻过去那种现场画面加解说的传统报道格局,从而开创了电视新闻独特的播报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用好同期声     
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往往是画面、同期声、解说词融为一体,声像俱佳。近期,电视新闻拍摄中忽视同期声作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试从观众心理的角度谈谈电视新闻片中的同期声。同期声与画面。同期声来源于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精心选择,是新闻事件声响的再现。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具有自身的声音形象,同期声所再现的形象是事物在拍摄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电视短新闻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短新闻始终唱主角。每年电视新闻评奖,要求参评作品中短新闻占较大比例,并且严格规定短新闻的长度不得多于1分30秒。电视短新闻一般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一条新闻一个现场。电视短新闻的“短”,是由于记者选拍到新闻事件中最具动感、最富价值、最为典型、最有冲击力的瞬间镜头,这一动态镜头虽然短,也能使短新闻有较多的含金量和信息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利用短新闻的体裁优势,来丰富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内容,增强可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