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世纪末,全球人口结构遽变导致的高龄化已蔓延至中国,且随着我国高龄化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当移动互联网遇到了老年群体,一场"银色浪潮"正在掀起。从当前老年群体的移动互联网掌握情况来看,城市老年群体是移动互联网媒体使用率增长最快的群体。农村老年群体在传统网络媒体上的使用率偏低,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却较高。同时移动互联网对老年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积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电视市场同样呈现出整体观众日均收视时长下降,老年人日均收视时长却增长的趋势.老年人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由于老年电视节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老龄人口的电视节目观看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使用现状对老年人的媒介诉求进行研究,为媒体提升老年交互式网络电视的过程提供借鉴,促使交互式网络电视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视,从而解决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3.
杨帅 《新闻实践》2011,(12):52-53
电视媒体是老年朋友的良师益友,通过接触电视媒体,能够强化老年人的社会意识,充实老年群体的内心世界,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群一直是广播媒体最重要、最忠实的受众群体,但是纵观北京广播市场,专业的老年频率和节目却屈指可数.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递增和时代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广播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老年节目应找准定位、科学安排节目时间,通过以大量国内外广播电视节目的案例为例,阐述老年节目应创新理念,满足老年听众在信息、沟通、服务和参与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是接触电视时段广泛且接触时间较长的群体,他们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而且对电视节目的忠诚度更高。目前,我国老年电视观众越来越多,但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却相对较少,与庞大的老年受众群体不相匹配。本文首先对老年人接触电视的现状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1991年至今较有影响力的老年电视节目做概览式分析;随后以河南卫视的《金色梦舞台》节目和山西电视台老年福频道为例对我国老年电视节目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论文试对我国目前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演进,一个老人比孩子多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接触媒介的庞大群体,同时作为创新扩散的滞后者,如何做好老年群体的综艺节目,真正带给老年群体以切实的收视体验和关爱是媒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老年类综艺节目仍处于较为空白的状态,且即使有老年人参与的综艺节目,收视群体依然以年轻人为主。本文将从国内老年类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究如何使老年类综艺节目真正对老年群体进行有效传播、直指人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为老年人谋福祉、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满意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媒体在其中或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老年群体的媒体使用出发,探讨媒体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需求时的导向作用,并讨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此间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崔健 《视听纵横》2002,(4):85-86
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往往隐退到人们视角的侧面,容易被社会所忽视。然而事实上,老年群体已开始对今后社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已开始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重视社会老龄化现象,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健全老年人的福利保障体系,已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但是,整个社会对老年问题的重视还不够,这使电视台老年节目的运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我从事杭州电视台老年节目《金秋栏目》工作几年的切身经历,深刻地感觉到做好老年节目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同时培养和造就老年化的专业队伍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电视应给老年群体更多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记者摇篮》2005,(6):12-12,17
关注并切实解决老年人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电视作为深受老年人群喜爱的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增加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理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人更应该多关注老年群体,发挥电视的优势,把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且增长迅速,至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这一比例提高至9.4%,面向老年人群的媒体发展值得关注。针对老年群体,媒体在社会中应具备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的三大功能,但目前,我国却有老龄媒体发展现状较为单一和媒体与老龄化进程脱节两大核心问题,媒体未来应在继续发展传统银发媒体基础上,积极建设针对老龄人群的新媒体,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媒体传播信息渠道越来越与时俱进,相比之下,利用广播传递信息的方式正逐渐被年轻人淡忘,但却被中国广大的老年听众所喜爱,并成为上一辈人的记忆。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了解,试分析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怎样才能更好的带给老年人的贴心服务,进一步优化广播现有不足,不断为老年人增添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频频出现的电视读报栏目为电视媒介注入了新活力。电视读报栏目,作为媒介竞争的产物及新老媒体交流与融合的典型之一,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由于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电视读报栏目所具有的独特的媒介文化意义和其表现特点值得剖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陈月罡 《视听界》2012,(3):103-104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甘心承认自己已步人黄昏年代,他们是广播听众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能激发老年节目策划者的年轻化思路,又可以给老年人群带来激情和梦想。广播媒体力图给老年听众以“年轻化”的引导,是媒体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让老年节目“年轻”起来,可把握“知晓、互动、服务”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老龄化加剧,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老年群体应该成为媒介素养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黑龙江统计局人口普查显示佳木斯市老年人口系数在不断增大,呈现人口老龄化,本调查以佳木斯市的老年人为对象,切实关注到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接受新事物能力,围绕关于媒介素养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佳木斯市老年人接触媒介情况、个人对新媒体态度、使用媒体动机,并从问题中探索出提升老年人媒介素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本探讨的内容就是有关当前各社区在发挥离退休老年人的化知识专长和作用时形成的社区老年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罗丹  王丽 《新闻前哨》2010,(10):94-96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广播媒体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媒体要求受众有闲暇的时间,还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去收听。这也正好符合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本文从武汉地区老年广播节目入手,探讨武汉地区的广播媒体如何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大老年广播节目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广播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兵 《图书馆论坛》2006,26(5):213-215
社区公共图书馆针对老年群体的服务应该是无偿的,这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也是整个社会关爱老年人的一个阵营。文章从开辟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专属服务区,社区公共图书馆老年群体无偿服务的内容两方面阐述了社区公共图书馆老年群体无偿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媒介使用在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老年人闲暇时间对电视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位居其他媒介形式之首。本文以在城市居住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老年群体对电视及网络新媒体的收视、使用态度,探讨电视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发展优势,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媒介形态和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使用移动社交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调查数据显示微信已成为拥有老年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社交网络,构建微信老年用户群体画像对促进老年人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能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移动终端日志追踪软件获取微信老年用户使用日志数据,并构建实验环境、布置实验内容获取老年用户使用能力数据,利用k-means算法对数据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老年用户属性及使用行为数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 基于老年用户画像体系中的用户属性及行为数据聚类结果深入分析微信老年用户行为特征,发现微信老年用户与其他用户群体相比使用强度、交互强度、使用能力偏低;而且微信老年用户群体具有显著差异性,学历越高的老年用户使用能力、交互强度、使用强度越高,即微信活跃老年用户多为高学历用户。根据微信老年用户行为特征制定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针对老年人的相关社会引导政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