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182~ 183页 :《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一目下 ,有两幅图片。其中 ,在“大顺通宝”图片下注 :“大西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这样的安排和这样的文字解释 ,使部分教师产生误解。其一 ,认为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使用过的 ,但却是李自成“大顺”政权铸造。其二 ,干脆认为课本注解错了 ,应改为“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因为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第 2 5 9页上明明写着 :“结合讲解 ,可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画《湖北九宫山李自成陵墓》和《大顺政权使用的铜钱大顺通宝》。”实际上 ,这里的“大顺”当然是年号…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写的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1991年10月第1版),第200页的插图,是一枚“大顺通宝”,并指明是“大顺政权货币”。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建都西京(西安)后所铸币名“永昌通宝”,而“大顺通宝”则是张献忠“大西”政权所铸之币,两种“通宝”皆以年号为名。插图说明“张”冠“李”戴,当系将年号国号混淆所致。  相似文献   

3.
旧版的高级中学《中国古代史》课文“明末农民战争”一节第200页 ,印有两枚农民政权发行的钱币 :一枚“永昌通宝” ,一枚“大顺通宝”。见附图 :大顺政权货币大西政权货币在教学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教材附图中注解这两枚钱币的归属感到困惑。其主要是源于教材中的两段话 :“1643年 ,李自成占领西安。第二年初 ,农民军建立政权 ,国号大顺。”“张献忠的农民军长期在长江中游作战 ,后来占领成都 ,建立了大西政权。”然而 ,从教材附图中 ,学生感到难解的是 :李自成分明建立的是大顺政权 ,而“大顺通宝”却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货币。这…  相似文献   

4.
福建商业经济发展,市场商品贸易的繁盛,就出现特殊商品货币流通与铸造。自汉至唐,随着中原汉族迁闽,带来了钱币,唐时福建也好了铜钱。五代王氏治闽,铸有铁钱、铅钱、铜钱,但很粗糙。宋时福建也行铸币,建州丰国监历136年铸币,称上品。无时福建普遍用钞。明代福建铸宝钱,明末清初外国“番钱”流入福建。清初在福建开矿设局铸币,至光绪年间,福建出现“商办”的机器铸币厂,后归“假官办”及“官督商办”。民国时福建都督府又行铸币,市场上出现各种光番银币。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盘剥民财,致使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2009,(19):41-41
英推出图片会动的报纸:哈利·波特魔法成真 《澳大利亚人报》援引英国媒体2日报道,英国一家公司即将推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令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活动起来”,届时,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那种图片、文字会活动的报纸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 70页《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中 ,将“大沽口”表示为城镇 (在表示城镇的图例小圆圈下写着“大沽口”)。大沽口是指大沽外的海河入海口 ,是一片水域 ,不同于一般城镇等地 ,宜标为“大沽”(在表示城镇的图例小圆圈下写“大沽”)或“大沽口”(写上“大沽口”即不能有图例小圆圈出现 )。与上举类似 ,课本第 89页《义和团运动的形势》图中“济南—胶州湾”同样不妥。胶州湾是一片水域 ,从位置看 ,“胶州湾”应是“青岛”。城镇·水域$江苏省灌南县五队中学@苏金荣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李渊创建唐王朝之初,仍沿用隋代的五铢钱,但在流通领域中,劣币允斥市场,十分混乱。为改变这一状况,唐王朝于武德四年便下令废除五铢钱,重新铸造了一种“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钱重一两”的规范化铜钱。该钱面铸四字,即上为“开”。下为“元”,右为“通”,左为“宝”。由于该钱文既非记重,亦非年号,自铸行后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读法。一种以先上后下,次  相似文献   

8.
周兵 《科学课》2009,(4):12-13
传统的教材观是教师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书上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教师就不敢教;书上写了的,教师不敢不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老师们也认识到,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9.
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十大读书人物”,我在《获奖感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统治极端腐朽,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相继建立了大顺、大西两个农民政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胜利地进占北京,迫使明思宗朱由检崇祯自杀,推翻了明朝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全国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明末存在着三种社会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是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连续不断的党派斗争;汉族地主  相似文献   

12.
存少辉 《新课程研究》2009,(7):121-121,124
在上个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中学语文的文学课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矛头直指它的思想僵化、程序落后和模式公式化、概念化;在讲文学课时,常常将一篇篇鲜活的文学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和庸俗化了,即脱离文本、更脱离人本,大讲特讲其所谓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仅仅满足于课本的模式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 ,即物质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汉书 食货志上》‘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也泛指败坏、堕落。《辞源》将“腐败”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 ,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被引申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腐败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界定 ,国内目前关于腐败的概念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注重鼓励学生质疑、猜想,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英国人托·富勒说过:“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铸造的铜钱是太平天国最主要的一种流通货币。太平天国铜钱称“圣宝”,钱币的正面有“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天国太平”等字样。钱币的背面有“圣宝”、“天国”等字样,也有光背的。铜钱式样较多,除小钱外还有大钱。大钱背面不记值。太平天国的铜钱大钱较少,大钱中有一种大花钱更为稀少,仅在罗尔纲著的《太平天国文物图释》一书中见到残片拓本二块。据此虽已知太平天国铸过大花钱,但大花钱的完整式样仍不清楚。近年来我们见到一枚完整的大花钱拓本,现把这枚大花钱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起义军定都襄阳,初建中央机构,李白成由“奉天倡仪文武大元帅”改称“新顺王”。十七年正月,又在西安即顺王位,国号大顺,改元永昌。 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了北京,颠覆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朱明王朝。四月二十九日李白成在北京武英殿即皇帝位,但当天就撤出了北京。大顺政权只统治北京四十二天,这短短的四十二天是大顺政权由巅峰滑落到低谷的四十二天。它留给了人们一连串的疑窦:大顺政权为什么不能建立像汉、明一样的王朝?李自成为什么不能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开创一个李氏的家天下,成为第三位布衣皇帝?悲剧的结局是如何发生的?其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澄清。  相似文献   

17.
设计1 问答题 1.依据教材内容,分别说明下列四幅图(图略图一:先秦各国的钱币,图二:秦半两钱 图三:农民起义军铸币“永昌通宝”和“大顺通宝”图四:日本出土的唐钱“开元通宝”和中国出土的日本钱“和同开珎”)中的钱币,其铸造、行用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并说明其重要影响。 答:图一是秦统一前各国的货币,这是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一册都编排有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冯俊 《小学教学研究》2005,(12):23-24,26
当前许多“版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越来越“理想化”和“细化”的误区。教学评价应努力尝试从“真实”、“扎实”、“大气”、“灵气”等四个方面来重构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好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不仅承载着知识和人文.而且承载着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每当教师手捧教材的时候,理应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人性的灵动。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非同凡响的使命。今天的教师,绝不再是只能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灵活使用教材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