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岩心分析为基础,对鲁西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其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研究区伸展构造的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平面上,研究区最大主压应力以NW-SE向为主,与一系列NW向伸展断层近于平行,促使一系列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为伸展正断层;剖面上最大主压应力近铅直方向,研究区整体处于伸展状态,与平面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闽南粤东沿海地区NW向断裂构造与沉积建造、地貌特征、地形变、热震效应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关系分析,确定本区的NW向断裂带是仅次于NE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又一组活动性较强的断裂带。由于不同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差异,使NW向断裂经历了张性(或张扭性)—压性(或压扭性)—张性(或张扭性)三次断裂性质的转变。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WW向,造成NW向断裂张裂性质的增强,火山喷发,中基性岩脉的侵入,地貌上表现为以断块作用为主的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并在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的有限模型,结果发现与NW向断裂构造的方向和性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域应力场方向为300°,而从节理统计,和震源机制及实测资料等求得的最新一期应力场分别为300°,280~300°及290~317°。从而说明本区的应力场是晚新生代应力场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粤西NE向的四会—吴川断裂带新构造时期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讨论。该断裂带在晚第三纪—早更新世主要表现为控制断裂带内及其两侧的断块差异升降;中更新世为第四纪活动高峰期(断层物质年龄集中于49~30万年),并以压剪性、蠕滑为主要特征;晚更新世早期部分NE向主干断裂和NW向断裂仍有活动,且NE向断裂主要呈张剪性,NW向断裂主要呈压剪性。据河流阶地剖面资料,该断裂带在Q_2—Q_3主要活动期中的差异运动速率<0.013c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近地表或地表活动趋于微弱,但对地震、温泉的分布仍起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新构造时期、该断裂带不同地段构造活动的强度、方式、性质均有差异,表现出空间上的分段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描述研究区内线性构造特征并揭示构造的内在联系,基于概率论的数理统计方法,以ENVI、ARCGIS、SURFER为平台,对遥感解译到的塔源地区线性构造长度、方位、数量及密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线性构造的相关图件,分析了各图件所体现的线性构造地质意义。得出以下结论:①40°~50°(NE)以及130°~140°(NW)为研究区线性构造产出的最优方位;②研究区内线性构造呈带状分布的高值区大多与区域内主要的大型构造方向一致,即与主要的褶皱及断裂构造有关;③区内线性构造的走向大体呈NE及NW向的空间展布规律,与区内大的断裂构造分布格局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分析入手,结合地形、岩性和水文地质条件,讨论了库区蓄水后可能产生的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库区发育了NNW、NW、NE及NEE向几组断裂,但它们的大多数为压性或压扭性断裂、断面闭合、构造岩硅化甚强、致密坚硬、整体性良好。而张性断裂又多被后期岩脉充填,且与初选坝址平行分布,有利于防止库区内外水体的沟通。同时库区的所有断裂均未见其切割全新统地层。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库区几条主要断裂的最后一次活动时间发生在晚更新世初期,目前属于不活动断裂。基于各方面的分析结果认为,库区水体向外渗漏或相邻海域海水向库区灌入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滥木厂铊矿床产于NE向滥木厂鼻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实际地质资料和模拟实验研究都表明,该矿床控矿断裂为同成矿断裂。对该矿床同成断裂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其受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系统整理、处理了民和盆地及邻区重力异常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系统推断了民和盆地及邻区的断裂构造体系,认为盆地主要发育NW-NWW、NNE向两组断裂体系,NWNWW向断裂为基底断裂,基本控制着盆地的发展演化及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的分布特征;由于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得基底呈隆坳相间分布,断裂发育,构造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认为与地质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的相关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讲授专业理论的有效展示工具,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建议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适当增加到教学环节中,这样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动态展示,有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也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兰州-白银地区的构造特征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对研究区的重力场进行了研究.推断了研究区断裂构造体系,探讨了该区地震与重力异常、断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NWW-NW、NE、NEE、SN向四组断裂,其中NWW-NW向为主干断裂,是控制区域地质体分布的主要构造因素.地震受重力梯级带和断裂控制,中强地震受NNW断裂控制明显;微小地震与NWW、NEE向断裂关系密切,重力梯级带是地震潜在源区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该区地震活动认识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对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引入了三维扫描技术使构造物理模拟结果的表面能够被正确地轮廓化、可视化,包含了所有主要的和许多次要断层的同时,还反映出地表高程的起伏变化。结合相机拍照和三维扫描对构造模拟过程的记录结果,通过分析和解译,明确了琼东南盆地复杂断裂的成因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三维扫描技术在研究琼东南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及凹隆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肃岷县鹿儿坝金矿床地处西秦岭南部泽库前陆盆地之洮河复式向斜北翼,是产于中三叠统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的一个典型矿床。区域断裂构造以NW向压性断裂为主,近EW向的压扭性断裂次级构造为鹿儿坝金矿区的主要含矿构造。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闪长玢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构造运动及区域闪长玢岩年代学资料,本区闪长玢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末期,因此推断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末期,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断裂体系对圈闭形成演化及油气运聚成藏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借助三维地震资料,对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静态特征进行精细描述,依据级别和走向进行断裂分级分组,并明确平面及剖面构造样式,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构造演化过程,明确构造对圈闭发育等的控制作用,研究最终确定东营凹陷青西地区断裂体系的时空发育规律和构造格局形成演化过...  相似文献   

15.
从断裂体系和构造演化特征出发,研究桩西潜山带的负反转构造。桩西中古生界潜山经历了挤压应力到张性断裂的交替变化,该区主要有单条冲断系负反转、复杂冲断系的局部负反转和截断取直型负反转3种构造样式。通过研究这些构造样式的负反转构造,发现其对桩西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运聚和保存起到关键作用,并控制形成了该地区多层系、多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6.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17.
阿尔金断裂以其典型的左行走滑形迹令世人瞩目,其活动过程分析对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在该区的热年代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柴达木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对阿尔金断裂中段的隆升过程作了系统的探讨.阿尔金断裂在中生代就曾活动过,随后进入较长的休眠期,在新生代期间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阿尔金断裂活化并相继发生了六次阶段性隆升,分别为:53-50 Ma、45-40 Ma、34-30 Ma、20-15 Ma、12-8 Ma、5 Ma至今.这与柴达木盆地内沉积事件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岩性变粗、沉积速率加快、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以及同构造生长地层的发育.其新生代的活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基底韧性剪切,导致柴西北缘基底发生倾斜,形成了阿尔金斜坡;晚期由于应力的不断积累使得该地区应力场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大规模地表走滑.  相似文献   

18.
D区块构造复杂,断层发育,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为主,因此断裂系统的刻画直接影响到D区块油气圈闭的识别.通过断层增强技术对地震资料品质进行改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种属性对断裂系统进行精细刻画,提高断裂系统解释精度及准确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区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模式,指导有利圈闭识别.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断裂构造在地表大都呈线性展布,在资源卫星影像上,可在色调、形状、大小、阴影等方面上表现出来,地表明显的或隐伏的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都有反映。目视解译是断裂构造遥感解译的主要手段。解译标志建立是遥感解译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构造断裂的特征分析,将其归纳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和活动构造解译标志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