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也应当在学生德育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以及全面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优势,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1.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文化素养的提高方面,建立针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体系以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以来,强调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挖掘德育资源,善于多维度渗透、点滴浸润,让语文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完善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情商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改形势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小学的主干学科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字、词、课文学习等环节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对学生的健康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课文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本研究主要论述了在介绍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巩固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仅能够发挥传授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功能就是立德树人,从而让每个学生可以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属于母语教学,所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养成方面的内容,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有效渗透德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懂得美德的意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进行德育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写作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已经融合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事实证明,德育在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德育,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结合问题和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的经验提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让德育更好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则是十分必要的。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具有逐步递进、激起共鸣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不重视小学生德育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据此,本文提出通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来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也越来越多。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承担起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指导教授,也要充分承担起德育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将德育元素充分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德育内容与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特性,有效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师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而教材中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坚强意志、自强不息等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与德育应该积极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实施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等,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