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理小说,对我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推理小说的翻译出版,特别是根据推理小说改编的推理电影的上映,如《追捕》、《尼罗河上的惨案》等,人们才逐渐引起注意。对推理小说的研究,是我国文艺批评界的新课题,对推理小说的介绍,已陆续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但到目前为止,尚局限在对推理小说名词的解释、产生、演变以及外国几个著名推理作家的介绍上,至于写作特点和艺术技巧方面还没来得及介绍。本文通过对推理小说在不同发展阶段几部主要代表作品的分析,就推理在推理小说中的艺术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坎特伯雷故事》是"英语诗歌之父"乔叟在其诗歌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杰作不仅集中体现出诗人精湛的创作手法和多样的表现方法,其蕴涵丰富的内容和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本质的深刻剖析,充分再现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图景。本文针对作品中存在的体裁多样化特征进行梳理和探究,以厘清乔叟诗歌叙事艺术手法的源流和创新,进一步理解乔叟文学创作的文化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垮掉派"的经典之作,以文学形式体现了二战后"美国梦"扭曲的表现形式,半自传的叙述手法更能增加读者的参与性.本文着眼于作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和理想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凯鲁亚克是如何将其心理特征刻画在作品人物中的。  相似文献   

4.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技巧独树一帜,特别是钢琴小品集《无词歌》,堪称钢琴作品经典之作。本文以《无词歌》中的第一首(Op.19 No.1)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布局、织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无词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门德尔松钢琴小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侦探小说作为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样式,具体表现在其结构安排、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环境布局等都有一定的格局和程式。文章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例,从其侦探模式、情节设计、写作技巧三个角度来解读该作品的高度程式化。  相似文献   

6.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侦探女王”的童年沈琦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侦探小说家,共著有78部侦探小说、20个剧本和其它许多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侦探小说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极为畅销,销量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许多作品还被搬上银幕,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是台湾文坛的翘楚,夏志清先生评价他为当代短篇小说家少见的奇才,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和深思。文章试图从零度叙事策略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论证其含蓄美。在叙事手法上,白先勇惯常使用旁观式的叙述角度和沉静理智的叙述语言;在艺术手法上,白先勇偏爱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暗藏着一个象征谱系,这些共同构成了其作品含蓄的艺术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用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原则解读《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法国"新小说运动"的旗帜阿伦·罗伯—格里耶编剧,阿伦·雷奈导演的作品。回忆与忘却的主题在非线性的叙述中形成一种迷乱、不安定的视觉风格,在人物的潜意识中将过去、当下;回忆、现实;梦境、幻想等相互缠杂,时空的错乱性,"物"的指涉性,事件的无序性以及意义模糊性等表现不确定性的写作手法使它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平生最后一部作品《金丝雀》中,内心独白手法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主人公娓娓道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传递出了渗入灵魂的孤独意识,表现主题的同时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绝响"。通过解读这部作品的突出叙述技巧内心独白,可以进一步探究该手法展现主题时的艺术感染力,并深刻把握曼斯菲尔德的创作思想与现代风格。  相似文献   

11.
类型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在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方面呈现出某些共性或套式的小说。悬疑推理小说是类型小说中的一类重要作品。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从其题材和内容来看属于典型的悬疑推理小说。同时区别传统的悬疑推理小说,在作品《暗算》中悬疑推理小说所依靠的本体性审美要素离席后,作家综合运用多种非类型化的审美要素建构小说的审美价值。这样类型小说的本体性要素和非类型化要素的结合使作品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2.
《风萧瑟》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创作的首部抒情歌剧《伤逝》中的片段。作曲家巧妙地将歌剧《伤逝》分为四个戏剧部分,而《风萧瑟》恰如其名的在四季中位于"秋"的位置,充满了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心理刻画,情感饱满激烈,堪称经典之作。本论文通过对《风萧瑟》这首作品背景以及人物特点的分析,试论述情感在其演唱中重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城记》以独特的视角、锋利的笔触,将上世纪英法两国的社会背景展现地淋漓尽致。小说采取沉重、优美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剧情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堪称是浪漫现实主义的佳作。特别是面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层面的批判上,狄更斯向读者展示了他精湛的写作手法,从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整个故事的脉络。本文将从时代性入手,结合作品的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将《双城记》所展现的来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批判,回味这部英国古典时期浪漫主义现实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与《诗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文章对其中的爱情诗进行对比研究,从创作手法、作品风格上的差异来探析东西方民族在审美方式、生存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从而解读华夏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情爱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程飞 《文教资料》2011,(21):22-24
一直以来,"城堡"意象的多义性、复杂性,使《城堡》披上了一层谜一般神秘的色彩。人们从各种角度来解释《城堡》,许多思想上的价值标尺、形式上的写作手法也都被用来对这个作品进行衡量,本文通过对叙述手法上的旁逸特征来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叙述手法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主角波罗探长抽丝剥茧的侦探过程和社会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不谋而合,作为教育研究者也需要运用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两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三种侦探模式;推理中,作者对犯罪心理匠心独具;表达上,作者借用暗示、民谣、谚语,渲染气氛,烘托情节;人物上,作者塑造了“红玫瑰和白雪花”两种对立的女性。所有这些也许并不都符合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但他们确实成了克里斯蒂小说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18.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约塞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代表作,以夸张、超现实的手法,成功地运用黑色幽默深刻地批判了美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段晓丹 《海外英语》2012,(22):203-204
自从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于1914年出版以来,文学界对其作品的评论有很多。早期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真实的描述了20世纪转折时期都柏林城内人们的生活。现代评论家倾向于认为除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之外该作品在象征主义以及顿悟等手法的使用上有独特的创新。该作品不仅用精美的语言展现了平凡都市人的生活,更是通过詹姆斯·乔伊斯的创作揭露了巨大的主题—城市瘫痪。该作品是多种写作技巧的融合,其中象征和象征主义的使用显示了詹姆斯·乔伊斯与传统技巧决裂的倾向,以下将深入剖析《都柏林人》中的各种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推理小说大师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传世佳作日前首次被引入国内。吉林出版集团取得了卡尔作品中九种菲尔博士探案系列的版权,卡尔的推理小说引进国内结集出版,为广大推理小说爱好者提供了品味黄金时期推理小说魅力、挑战密室之王华丽谜局的绝好机会。约翰·狄克森·卡尔的小说属于推理小说中的本格派,这一流派的推理小说以案件构建成谜局,阅读的过程也便是依据作者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