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已受到了普遍重视,而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构建却少有论及,民俗文化不仅是一种原生态文化,而且是一种生活文化,又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文章主要从民俗文化特点的角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充分利用好民俗文化,无论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还是传承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化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教育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文化教育。本文对古诗词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深入解读古诗词,弘扬节日文化;挖掘文化素材,丰富精神文化;设置文化主题,体会民俗文化;开展专题探究,延伸文化视域。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伟大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各地人文荟萃,民俗文化更是民间多年积淀和创造的生活文化和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但如今很多学生对地方民俗文化缺少热情,甚至知之甚少。有责任的语文教师应对此种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抓住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和契机,高举弘扬地方民俗的大旗,将盐城的地方民俗文化引入课堂,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乡土文化。一、重视教材中的契机,将地方民俗文化在课堂中渗透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5.
新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面形成的一种文化,一般存在于家庭文化、电视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社团文化、歌舞文化、花卉文化之中。潮汕新民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面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在潮汕的社会生活中已显示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应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功能文化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就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我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我国各个民族民俗文化的不同内容,资源十分的丰富。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民俗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本国的民俗旅游活动。本文对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且随着现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意识的加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现代的社会文化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引导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民俗文化的可能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从文化存在的形态以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等各方面阐述了深入研究民俗文化对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这门学科是作为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它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应该以我国的民俗文化,特别是苏州本土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掘其中的精华,把地域民俗文化融汇于中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对中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和民俗美的熏陶。新版统编教材重视民俗文化教育,反映出国家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重视本土文化教育。用活动式教学解读身边的地域民俗文化有不同的方法,不拘一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叶波 《考试周刊》2010,(21):171-172
2005年6月1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指出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最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历史教学应重视民俗文化,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吴文化又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地方特性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国家发展到现在,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也是广泛的,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并且演变流传至今,它对民族的团结和强大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然而,就是这优秀的民族文化却在渐渐地走向缺失,走向消弭,作为与其他民族与国家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民族文化的未来应该由谁来传承和发扬呢?作为新一代的国家栋梁,中学语文课堂必须在传承民俗文化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民俗文化的现状、民俗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文课堂运用民俗文化后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讲解内容的,而民间风俗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适当重视民俗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很有帮助。就目前的语文教材而言,民俗内容纷繁驳杂与教材编排的主题交织在一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从不同课文中挖掘出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乡土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中学语  相似文献   

15.
孙凤才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1):81-82,93
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之一,那么,抓住契机,建设文化大国,应当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大国过程中,既要注意借鉴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亦要重视和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不能再走“建设性破坏”之路。  相似文献   

16.
聚焦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资源,锁定民俗文化作为生活文化的特质,主张依托现有中学语文教材序列,挖掘并梳理资源,统筹并实施教学,在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关注和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语文课程更加充实与丰满,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理解与自信。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功能,文化才在时间维度上保持延续性。然而,当今学校教育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低下,几乎没有容身之地,以至于经历学校教育的近几代人观念中,传统文化,特别是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教育应该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承担起将民俗文化传递下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李玮玮 《文教资料》2009,(19):74-75
中国的礼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衣食住行及生活礼仪文化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在引进中国文化的同时非常注意选择和吸收.中国的礼俗文化在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发展、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朝鲜半岛固有历史文化的栽培下,最终成为朝鲜半岛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本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事件,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生活中。这不仅增进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对地方文化形成一种创造、欣赏以及教育意义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同时,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领域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等全面发展的有利创造条件。本文从本土民俗文化融进幼儿园艺术区域的价值所在;本土民俗文融进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意义;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指导方针;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策略四点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哲 《文教资料》2011,(21):75-76
本文以我国花卉文化为例,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旅游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了使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要发掘民俗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宣扬这些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