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同文馆设立伊始是国家重要的外交机构,由于清末特殊时代背景,功能从满足内部需求转变为缓解外部压力。同文馆在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和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与同文馆创办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盟 《兰台世界》2014,(5):36-37
李鸿章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其建议和推动下,同文馆得以建立、发展并最终转型,并入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李鸿章不但是同文馆建立的倡导者,更是参与到同文馆的各项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其建议和推动下,同文馆得以建立、发展并最终转型,并入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李鸿章不但是同文馆建立的倡导者,更是参与到同文馆的各项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
蔡畔 《兰台世界》2015,(7):107-108
由于清末奕沂等人认识到学习天文、算学对于机械制造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故请求在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1867年(同治六年)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成立。  相似文献   

5.
韩银廷 《兰台世界》2012,(33):25-26
清末留学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梳理清末留学运动背景的基础上,从内因与外因两个层面对清末留学运动的成因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分析,并梳理清末留学运动的特征及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任娟玲  刘长亮 《兰台世界》2013,(16):133-134
<正>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始于清末,其翻译西书数量达200部,这样的成就在清末译介西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从1862年起洋务派开办了多所新式学堂,此时需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教科文献,于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翻译西书。当时除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外,还包括北京同文馆、益智书会和"广学会"。北京同文馆创建于1862年,其创建  相似文献   

7.
孟秀梅 《兰台内外》2024,(11):55-57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于1907年派出了第一批25名学生留学英国。通过校史档案史料及各类地方志等相关材料,梳理了这批留英生所学专业、归国时间以及归国后所从事的行业等信息。这批留英生充实了山西大学校工科的教学力量,推动了近代山西的文化教育、工业生产及经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清末时期,出于传播文化的目的,美国国会决定将所得"庚子赔款"的一半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这促成了轰轰烈烈的赴美留学活动浪潮,对近代中国留学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末留学欧美运动与清末新政关系极为密切。与派遣学生赴日留学一样,派遣学生赴欧美留学也是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为了在华的长远利益,增加对华的影响力,欧美一些人士也试图吸引中国人到自己的国家留学。总体而言,清末留学欧美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其中学有专长和成为某一领域风云人物的甚多,其主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庚款生,大都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和学科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同文馆,作为培养外语专门人才的学校,并先后设有英、法、俄、德、日五馆。同治五年开设西方天文算法课程,又设立化学馆、格致馆和医学馆。后广东等地开设同文馆或类似学校,其学生可以择优进京,参加相关考试,从而入仕。关于同文馆的史料,在清人宝鋆等纂辑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中多有记载,但该书成书于光绪六年(1880),所辑史料起止时间为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三年,于光绪朝并无记录。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取光绪朝同文馆的相关史料,主要内容包括同文馆教员及学生招聘接收情况、教员与学生考察考试以及奖惩情况等,以期对研究光绪朝同文馆的运行情况、同文馆教员与学生情况、清末教育等诸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考查了京师同文馆翻译出版机构和职位的设置情况,统计了其翻译出版的主要书籍,进而分析了其翻译出版活动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归纳了此项活动所具有的重要贡献和意义。文章指出,对于京师同文馆进行的翻译出版活动,应给予其在近世中国翻译史和出版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盛铎和黄远生均为清末民初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黄远生留学归国后,与李盛铎曾有密切交往。本文以辛亥前后的报刊报道和黄、李二人往来书札为基础,辅以其他材料,梳理从黄留学归国到遇刺这段时间两人的交往情形,诸如交往的缘起、加入远东通讯社、共同参与宪政活动等情况,借窥在由清末到民国的过渡时期,作为"葭莩"、同乡和士人同道的黄、李二人之间互相借重,以因应时局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马小力  郭晓颖 《兰台世界》2016,(23):115-118
1907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官费派遣23名女师范生赴日本实践女学校留学,成为清末留学教育的一大壮举。究其历史背景,清末时期,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逐渐开始重视女子教育,并鼓励女子留学;奉天地区在革新派官僚的带动下实施教育改革,为培养女子师范人才,尝试官费派遣女性赴日留学。之所以能够顺利派遣,还与当时日本国家主义的贤妻良母教育思想以及日本各界对中国女留学生的积极接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清代末期,欧洲各国自然科学和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力强盛.京师为中国政治教育中枢,一些有文化、有远见者屡次上书,声请师法欧美而富强华夏.日益衰败的清政府意识到:欧美各国富强之故,实由于无人不学,无事不学.中国亟图自强,必以育才兴学为要宗.于是,同治元年(1862)于京师设立同文馆,这是清末培养译员的学校.同文馆位于东安门内北河沿,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帝旨令徐继畲总管其事.  相似文献   

15.
邓昉 《图书馆杂志》2018,(3):121-127
在清末尝试官派学生出洋的背景下,1901年夏,盛宣怀向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教授傅兰雅提出带领北洋大学堂学生赴美学习的委托。经过多次协商,两人最终达成一致,派遣学生进入柏克莱加州大学学习。在留学期间,由傅兰雅担任学生们的监督,负责管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北洋大学堂学生的此次留美尝试,也是清末留学运动初兴时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6.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官办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教学活动独特,师资配备较高,教学课程设置既传统又现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我国近代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在清朝的洋务运动中,为了更好地培养英语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洋务派在各地开办了同文馆,用以教授英语,培养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所有的同文馆中以京师同文馆最为著名。京师同文馆的开办,不但开创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先河,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英语方面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英语翻译人才,也开创了我国近代馆办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角度分析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的渊源,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代官办英语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西方大学的出版社历史悠久,欧洲主要国家的大学都在16世纪前创立了自己的出版社,世界上最古老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其出版活动始于12世纪.我国的大学出版则产生较晚,一般视京师同文馆为源头.它是1862年由洋务派创建的,其主要活动是把翻译外文书籍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目标和途径.在"学西方"的时代大背景下,此种译书活动受到知识界的认可和欢迎.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译书市场,1873年同文馆附设印刷所,1886年又专设纂修官负责译本的编辑加工和润笔,至此,京师同文馆已基本具了备现代大学出版社的雏形.自1862年成立到1901年并人京师大学堂,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京师同文馆累计翻译外国著作二百余种,其中不乏《万国公法》、《化学阐源》等在学界、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译作. 目前,我国学界对大学出版社的研究也多沿京师同文馆译书出版一脉,着重探讨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出版个性及其蕴含的文化特征.此思路与西方重视大学出版,强调大学出版社学术个性的研究趋向相吻合,也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档案》2017,(4):40-71
晚清的留学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培养新式人才的先河。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选派首批幼童赴美留学开始,出国留学逐渐被清廷的有识之士视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军事上的失败导致割地赔款,在朝野引发巨大震动,更坚定了清政府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决心,关于讨论和制定留学生管理相关制度的工作,亦在派遣留学生的同时开始了从无到有、从零乱日趋系统的历程。光绪朝制定的管理留学生的种种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清末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教育遂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出国留学也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军机处、外务部、会议政务处档案中选辑部分清末有关留学生选派、约束、鼓励、肄业、考验、任用制度等相关的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