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处罚,几乎都谈到班子内部监督不够,说没人提醒我,如果当年有人咬咬耳朵,也不至于犯这么大的罪。小问题没人提醒,大问题无人批评,以致酿成大错,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2.
《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也相朝也。许多学者都把上句"邦"字与下旬"交"字相属连。唐代贾公彦最早采用这种断法,其疏语称:"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来一往为交,谓已是小国朝大国,已是大国聘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故《司仪》有诸公诸侯皆言相为宾是也。"这以后许多学者持此观点,如清末孙诒让《周礼正义》更是加以发挥:"此云‘凡诸侯之邦  相似文献   

3.
释“坳堂”     
"坳堂"见于《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王先谦集解引支遁云:"谓堂有坳垤形也。"垤是小土堆,则支遁所谓"坳堂",当是云堂之地面高低不平。此说不妥之处在于水不会止于高处,且"坳"、"垤"词义相反,"坳"无"垤"义,故成玄英疏解不取此说,而谓"坳,污陷也。谓堂庭坳陷之地也。"今人释"坳堂",基本都据于成玄英疏。陈鼓应翻译为"堂前窿地",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先秦文学史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养生概念上,有些大众化的认识需要改进一下了,以下三个“百不如一”就是应该重新认识和实践的养生方式。百听不如一唱:人体某些肌肉(如四肢骨骼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强壮,而内脏平滑肌却无法通过  相似文献   

5.
<正>一"、阖闾"之辨阖闾是春秋末年吴国的君主,吴国亡国之君夫差的父亲。此处讨论的不是其霸业,而是其名号。《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阖闾,姬姓,名光。成为吴王之前被史家记为"公子光"。在"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之后"是为吴王阖庐。"问题出现了,"阖闾"是什么称呼?是姓  相似文献   

6.
说“齐速”     
《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中之"齐速",历来众说纷纭。"齐速"一作"斋速",王逸《楚辞章句》:"斋,戒也;速,疾也。……言己愿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其中"越明年"到底是指哪一年?这与如何训释"越"有很大的关系,而对"越"的训释不同,又关系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到底是在哪一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诗经·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毛传:"台背,大老也。"郑笺:"台之言鲐也,大老则背有鲐文。"《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郭注当是受了郑笺的影响。清以前注者释"鲐背"皆从郑说,以"鲐背"指老人背皮有鲐鱼之纹。今人华学诚先生说:"唯董  相似文献   

9.
《新闻爱好者》2012,(23):17
2011年3月5日,《美术报》第20~21版刊有一篇介绍青年画家张立奎绘画成就的文章,黑体大标题十分醒目:"承古开今·卓而不群"。读者朋友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卓而不群"有误,应是"卓尔不群"。"卓尔"源于《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皇侃疏:"卓尔,高远貌。""尔"文言释作"……貌",白话释为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神曲接连涌现,对其研究兴起,而关于神曲的大众传播心理学研究却鲜有涉及。此次研究中,笔者正是从心理学这一视角切入,发现人们对神曲的态度可大致分为"赞客、笑客、骂客"三类,他们的传播心理亦各有不同。在以小苹果为代表的传播形式中,人们倾向于集体参与而非个人欣赏,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  相似文献   

11.
"和"有"允许"义。此义"甚奇诡",郭在贻先生认为"和"字之所以有此义,是"词义渗透"的结果(参《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P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参《汉语大字典》P602)但该诗是否为东汉人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即或退一步讲,把它当成东汉时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笔者在《战国策》中,就发现了一个比目  相似文献   

12.
陈正维 《大观周刊》2012,(11):198-198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封禅之说,起源于春秋至战国时期,最早见于文献<管子·封禅篇>.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史记·封禅书>:"此泰山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相似文献   

14.
说“鞶鉴”     
"鞶鉴"之名,《左传》凡两见。《庄公廿一年》:"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又《定公六年》:"昭公之难,君将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苟可以纳之,择用一焉。"杜预注:"(鞶鉴),鞶带而以镜为饰也。"陆德明《经典释文》云:"鞶,又作盘(盤)。"故"鞶鉴"亦作"盘鉴"。自杜注行世以来,后世注家多宗其说,今人杨伯峻先生1990年修订重版的《春秋左传注》也仍旧采用此种说法,并且进一步解释补充道:"鞶是大带,亦名绅带;鉴,镜也。鞶鉴为一物,  相似文献   

15.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存简九十三支,为《国风》五十七篇(含残篇),内有《关雎》,其中"窈窕淑女"之"窈窕"作"要翟"。"要翟"有各种训释,其实乃连绵词,义为姣好之貌。古书中与"要翟"音近义同的连绵词相当多,训释时不应拘泥于字形。  相似文献   

16.
我一生岁月,四分之三,寄居他乡。不践并州,岂仅十年?然而,我们还是恭奉父母一体,奉安无锡,迁葬马山,无非眷恋故园之心。同时,我在辅仁接受基础教育,终身受益,师友之恩,也终身铭感。近年回锡,能与窗友聚会,参拜母校,诚为快意。由此桑梓之念,我每见无锡经济大幅发展,常想在孔子所谓"富之"外,更见"教之",于人文素养,也恢复旧日盛况。秉此一念,每次回锡,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大家熟悉的句子,但"扑朔"究为何义?旧注曰:"足不前也"(《中文大字典》)、"兔走貌"(《古诗笺》)、"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就是没有解为"短小貌"的。我以为就是短小义。《诗·召南·野有死(?)》:"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联绵字。"而朴樕之义,又非专指小木。《尔雅·释木》:"朴樕、心."王引之《尔雅述闻》云:"朴樕与心,皆小貌也,因以为木名耳。古者谓小为朴樕。"并引证《汉书·息躬夫传》:  相似文献   

18.
"门状"一词屡见于唐宋笔记,在敦煌文书中也偶尔见之,然其义为何,并无专文稽考。《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作"拜帖",而"拜帖",又指"拜访别人时所用的名帖"。其释义虽确,然稍嫌笼统与模糊。鉴于此,本文拟对"门状"的起源及其形制作进一步的考索,以此为据来探讨"文书形制"对整理古籍文献尤其是敦煌文书的意义和价值。一、门状的起源阅读唐宋时期的笔记杂著,我们会寻绎到一些"门状"的踪迹。如唐李匡义《资暇集》卷下"门状"条: 文宗朝以前无之,自朱崖李相贵盛于武宗朝,且近代稀有  相似文献   

19.
正《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五有《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一文。马君姓马名遵,字仲途,系王安石之好友。嘉祐二年马遵去世,此后王安石为他写了这篇墓志铭。墓志铭记实注情,寄托了对老友的深沉的哀思。但墓文记曰:"弹宰相之为不法者,宰相用此罢,而君亦以此出知宣州。至宣州一日,移京东路转运使。"这里的"至宣州一日"不符合史实。不过笔者认为,这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於娅娅 《东南传播》2014,(11):74-75
微博自兴起以来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交及获取信息的方式,作为一种便捷的发布平台,也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的宠儿。本文基于对《新闻晨报》官方微博"晨报君"的观察和分析,认为"晨报君"在官微林立的情况下,以地方媒体的身份打造了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其运营成功给仍在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的同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