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变。本文按照汉武帝前期、中期、后期的历史顺序,概述了汉武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图制匈奴、威震农奴、政治招抚等关系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坛文臣名将人才辈出,在这其中霍去病因其年纪轻轻战功赫赫而成为当时风头最劲之人。他打破了多年来匈奴对西汉的外部压力,改变了西汉政权挨打被动的局面,也对西汉体育风格特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3.
张兴生 《兰台世界》2014,(1):158-159
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坛文臣名将人才辈出,在这其中霍去病因其年纪轻轻战功赫赫而成为当时风头最劲之人.他打破了多年来匈奴对西汉的外部压力,改变了西汉政权挨打被动的局面,也对西汉体育风格特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4.
祁连影像     
祁连山,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绵延在青海和甘肃的边界上,早在秦汉以前就已载入文献。起初月氏部游牧于此,后迫于强盛的匈奴远迁至中亚,继而西汉王朝与匈奴在此多次激战,名将霍去病马踏祁连,终将匈奴势力逐出河西,大大扩张了西汉的版图。当时匈奴人不禁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夺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室衰微以后,有党项、突厥、吐蕃、回鹘、蒙古诸部族先后在祁连山下建立牙帐,共筑五彩缤纷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西汉初年为巩固封建统治,防御边疆少数民族入侵,与匈奴和亲就成为西汉一种重要的国策。西汉时期的和亲是两民族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种手段,是在一种复杂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政治决策,这种决策究竟价值如何,应从国防建设的角度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6.
习习 《档案》2013,(6):46-50
马邑之围 依旧和匈奴有关,又是一个意义特别的著名包围战。 白登之围,汉高租开中国历史和亲之先河,常掌汉朝帝国,委曲求全,蒙受屈辱。但这一偷安政策,稳住了匈奴的粗莽,暂时缓和了汉匈矛盾,西汉为自己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建设环境。经过文景之治,经历了大约70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即位时,汉朝发展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他运用各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他带领汉朝军民北击匈奴,他在位期间丝绸之路被打通,繁荣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在上林苑中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赵巧玲 《兰台世界》2013,(10):76-77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他运用各种措施巩固中央集权,他带领汉朝军民北击匈奴,他在位期间丝绸之路被打通,繁荣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其在上林苑中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习习 《档案》2013,(5):41-43
鸣镝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帝国的汉朝,帝王的勃勃雄心表现在无限开辟疆域和征服异族。汉朝400多年历史,全盛时管辖人口达6000万,与西罗马帝国并称世界两大帝国。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富庶发达,汉朝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个时代,也成了中国人被称为"汉人"的起端。大汉战马南征北战,但马蹄总在北漠踟蹰不前。西汉时,中原以北,匈奴占领大片疆土。匈奴,成了汉室的一块儿心病,一匹随时可以南窜的野马。  相似文献   

10.
在占代历史上,内蒙古地区是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汉族和少数民族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结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西汉时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当是这种交往最光辉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河西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又因它夹在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一千多公里,宽百公里或数公里的天然狭长地带,犹如一条长廊,故称河西走廊.走廊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  相似文献   

12.
河陇屯田的原因古代河陇地区,从地理上看,处于内蒙古与青藏高原、中原与西域之间,是其周边民族角逐的场所,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西汉建立之初,西北仅控制着陇有的部分地区,战国秦长城是它的西北边塞。其北由匈奴占领,匈奴骑兵曾多次突破这条防线,骚扰陇西、北地、上郡,甚至进入三辅地区,威胁着京都长安。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由于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发动了对匈奴的长达10余年的战争。截止元狩(前122-前117)年间,汉军不仅收复了战国秦长城以北的“河南地”,而且渡过黄河,向北攻占了阴山以南,向西攻占了河西走廊地区。战…  相似文献   

13.
李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军事将领,一生中将所有精力都献给了抗击匈奴事业,为汉朝大败匈奴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本文结合李广生平及抗击匈奴事迹,分析了其高超骑射技艺在他抗击匈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半农半医是农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从事医务服务的不脱产卫生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数都是由公社或生产队选拔产生,经过两三年半农半读培训后,回原来生产队免费为农民看病治病,只收药费,不收门诊费和巡诊费。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的半农半医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半农半医边治边防,大大改善了远郊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缓解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匈奴与鲜卑、羌、羯、氐各少数民族,史上并称为五胡。现存于毛乌素大沙漠南沿的古城遗址——大夏国都统万城,是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意欲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历史见证。根据史籍记载,最后一个匈奴或许并不在陕北,匈奴人的血统或许不只在赫、郝二姓后代中流传!匈奴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原是内蒙古阴山一带游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地归纳和总结了数字半色调技术的发展历史.数字半色调起源于扫描和加网一体化的电分机,经逐步改善和提高后演变成现代数字半色调工艺.除数字半色调起源外,文章也涉及数字半色调的分类和现代数字半色调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下令焚书(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烧),此即史称“焚书”事件。 公元前201年(庚子)——匈奴昌顿单于(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带兵南下,一直打到山西中部,后经多次战争,才使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前33年(戊子)——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由于昭君出塞,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好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公元184年(甲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8.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19.
冒顿单于是匈奴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所创立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匈奴以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冒顿生逢匈奴变乱之世,在南有强悍的秦朝,东西有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局势下,冒顿稳定了匈奴内部局势,消灭或削弱了其他势力,使匈奴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其历史贡献是有史可鉴的。  相似文献   

20.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寻求解决匈奴问题的新策略。因此在第二次出使前明确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主张。并被汉武帝及其后继者们贯彻、实施乃至最终实现。张骞的出使在汉朝与匈奴的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