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边区政府发展农业科技是巩固陕甘宁根据地的重要环节,从而边区政府实施各种农业科技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使边区的农业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间接支援了全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晋冀鲁豫边区地处几省的交界地带,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限制,边区经济发展滞后。为了支援抗战、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党和边区政府领导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互助合作运动,有效地保证了边区军民的供给,促进了边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其性质是党和边区政府根据战时的紧迫困境对根据地农业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局部调整和尝试,故也不能忽视其超越运动自身性质的所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张艳 《档案天地》2013,(12):38-41
晋冀鲁豫边区作为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生产建设事业搞的最好的根据地之一。这其中边区的税收工作也有许多新的创新和改进,为其他根据地政府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财经管理人才和专家,如新中国初期的许多财经界领导人员就是从晋冀鲁豫成长过来的。这里根据当年档案记载,收集了晋冀鲁豫边区税收工作的一些纪事。  相似文献   

4.
苏皖边区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军队以抗战时期在江苏和安徽的中部和北部、河南东部所建立的根据地为基础,加上日本投降后新收复的地区形成的一片新的根据地。1945年10月29日,边区的政权机关——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临委会)——正式成立,李一氓为主席。所管辖的地域横跨苏、皖、豫3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灾害、严峻的社会环境以及残酷战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淮北根据地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为了缓解日益紧张的粮食危机,改善人民生活,支持长期抗战,淮北根据地政府通过开垦荒地、发放农贷、兴修水利、减租减息、推行“安户兴家”与互助合作、灭蝗运动以及发展副业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业,有效缓解了粮食危机给根据地带来的负面影响。淮北根据地政府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展农业经济,不仅保障了部队供给,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了边区的经济困难,加强了根据地建设,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  相似文献   

6.
李先念,湖北黄安(今红安1人,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曾领导家乡人民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后,李先念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为创建中国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书记,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书香     
《陕西档案》2013,(3):49-49
讲述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与凶恶的敌人斗争,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斗争,终于在陕甘边开辟了一块革命圣地。本书突出和贯穿了刘志丹、习仲勋等在创建陕甘边区的领导作用;突出和贯穿了陕甘边区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突出和贯穿了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正确路线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和指导:突出了二战后陕甘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张培  马艺 《军事记者》2008,(1):62-64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其中,晋察冀边区作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重要的一支敌后抗日力量,于1938年1月成立了边区政府,成为"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就创办于边区政府成立之前的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9.
当时的冀晋区,包括晋东北和冀西地区的四个专区,是抗日战争初期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最早的边区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10.
张君洋 《档案》2013,(6):40-41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市华池县南粱乡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主席。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区根据地,在中国其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具有“一存两点”(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红色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敌后抗日的出发点)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创立,是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它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政府团结全区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卫了延安,保卫了边区,支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郭生纺 《兰台世界》2016,(21):93-99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发展的物质形态和运行载体。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少敏作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党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干部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党的组织工作为恢复和建立鄂豫边区敌后党的组织、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展中原敌后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工作理论,还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的广大革命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广大军民以英勇顽强的斗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间红军政治宣传工作的形式丰富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稳固以后,为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志士仁人参与我党的抗日工作。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国人民或殖民地人民,边区政府当一律予以恳切的保护……""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  相似文献   

15.
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的最大的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以廉洁俭朴著称。而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作为"当家人",更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恪尽职守,在廉洁奉公方面,不仅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身边工作人员,也以他高尚的品德操守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一面镜子,在历史上铸造起了一座永远值得人们景仰和学习的精神丰碑。杀敌惩奸扬威名  相似文献   

16.
1940年左右,我们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陕甘宁边区的《边区群众报》就是在这种形势底下,在当时中共西北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于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那时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很关心这个报纸,毛主席并亲自为它题名为《边区群众报》。我是1942年才到边区群众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还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  相似文献   

17.
<正>“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首歌谣,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实行的民主选举——豆选。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边区的巩固和建设,提出要把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边区提出“采取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无记名的选举制,保证实施彻底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在晋冀鲁豫边区的经济建设中,驻扎在太行山根据地"腹心区"的129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当中,就不得不提到农业专家——129师生产部长兼边区政府农林局长张克威。投身抗日转战太行张克威是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屯人,原名张玉琇,1901年生,年青时留学美国,所学知识涵盖了农  相似文献   

19.
李红英 《兰台世界》2012,(25):39-40
1941年7月晋冀鲁豫地区的太北、太岳、冀南、冀鲁豫根据地合并,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1]619。1942—1943年,边区一带发生百年奇旱,冀南、冀鲁豫、太行的五、六分区普遍歉收。冀鲁豫区有重灾村1050个,轻灾村有580个……30万灾民,已经到饥饿的边缘了。1943、1944年,继大旱之后又发生了空前的蝗灾,波及6个专区32个县[2]243。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本已困难的根据地经济更加恶化,边区进入非常困难时期。  相似文献   

20.
苏久青 《传媒》2023,(10):83-86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人民绝境求生存的伟大胜利。在组织和动员大生产运动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解放日报》因其党报的特殊地位发挥了强劲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劳模文化”的传播,《解放日报》宣传阐释了党的方针政策,唤起了边区人民以主人翁意识“学劳模”“赛劳模”积极投身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