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2.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4.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6.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7.
教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直奔课文中心  审题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课文中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是哪个句子?  默读后讨论、交流:  师:现在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生:课文先写许多人在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的情景师:这句话得补充一点,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悼念鲁迅的呢?  生:应该补上“鲁迅先生逝世以后”。  师:很好!(板书:在殡仪馆里)  生:接着写鲁迅先生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师:注意,老师要求说说“写了哪几件事”,要说事情。  生:是写…  相似文献   

8.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猜想,“我“可能是一样东西.   生:我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猜出“我“是什么.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懂“我“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猜想,“我“可能是一样东西.   生:我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猜出“我“是什么.   师: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课文,读懂“我“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11.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效果较好。现将该教学片断实录如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莫泊桑拜师。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学生小手林立。)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  相似文献   

13.
正片断一:师:请看远程挑水是怎么写的,老师虽然没把问题说的很明确,你们知不知道我想问什么?生:怎么艰难的?师:怎么艰难的?看书。眼睛不要离开书。(看书,指名读。)生:他们要挑到一担不深不浅的水……师:这句话和课文有差别。课文删掉了什么?课文是"一个小时",原文中是"几个小时",哪一个更能体现挑水的艰难?生:几个小时。师:还从哪里看出来?生:他们只挑一点点。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想不想多挑一点?生:想。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生:泉眼很小。  相似文献   

14.
正一、质疑问难,激发探究欲[片段1](揭示课题《雪儿》后)师:读了课题,你们的脑海中会进发出什么问题?生:雪儿是什么?生:它什么样儿?生:课文写了雪儿的什么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雪儿?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  相似文献   

15.
[教例]苏教版第三册《夕阳真美》师:学了课文,谁知道“夕阳真美”是什么意思?生:是说夕阳的色彩美。生:是说傍晚的太阳下山时的景色确实美。师:对。说明你已读懂了课文。爷爷说“夕阳真美啊!”表达了爷爷对夕阳有怎样的感情呢?生:爷爷热爱美丽的夕阳。生:爷爷热爱夕阳映照下的壮丽景色。师:再想一想,谁知道“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啊!’”这句还有什么意思?生:……师:课文中写日落时的变化过程用了“它那圆圆的脸变红了”,“脸变得更红了”,“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等句子,这是把太阳当着什么来写的?生:是把太阳当着人来写的…  相似文献   

16.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实录(原稿)教学目标1.由"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激活对往事的回忆。2.通过熟悉的课文片段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3.通过习作练习,把事情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写清楚,从而较好地表达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题目师:同学们怕不怕写作文?能简单聊一聊吗?生1:我遇到难写的作文就怕,简单的作文就不怕。师:那你能不能说说什么叫简单的作文,什么叫难写的作文呢?生1:比较简单的是写事、写人的作文,写景的作文就比较难。  相似文献   

17.
情景再现:第一次质疑:针对课题的质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块儿学习17课——生(全体学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1:地震是怎么回事?课文写的是哪里的地震?生2:课文写了父与子的什么事?生3:这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对怎样的父  相似文献   

18.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20.
一、紧扣课题,激发阅读期待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看老师写课题。(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读)(生齐读课题)师:什么叫鞋匠?生:专门从事做鞋子、修鞋子的人。师:说说你们心目中的鞋匠是什么样的?生1:我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修鞋的人,他们的穿着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