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宋诗》册一○卷五七九页六八○四张经《王质过洞庭》,出《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一引《岳阳楼集》。此诗又见《全宋诗》册四六卷二四九九页二八八九五王质,题作《过洞庭》,出同。核《永乐大典》原书,方知《全宋诗》张经处误以“王质过洞庭”为诗题,而《永乐大典》于此诗前引张经《岳阳楼集》录其《岳阳楼望洞庭》一诗,故有此误。另《全宋诗》册二五卷一四三三页一六五○六汪藻《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出《浮溪集》卷二九。《浮溪集》乃《永乐大典》辑本,此诗已不见于今存《大典》残本,实际当断为“尤袤《大暑留召伯埭》”。《全宋诗》册四三…  相似文献   

2.
《全宋诗》册三六卷二○一五至二○四四收王十朋诗三十卷,其中有些诗误收在他人名下。《全宋诗》册二○卷一一九○页一三四四九宋肇收《中秋对月用昌黎先生赠张功曹韵》,出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一七。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卷二○三六页二二八四一王十朋,题作《中秋对月用昌黎赠张功曹韵呈同官》,出《梅溪先生后集》卷一三,诗中“去年今日行役苦,浪叟谿边宿逢雨”下有自注:“去岁中秋宿瑞昌驿元次山旧隐处。”而《全宋诗》卷二○三三页二二八○一收王十朋《中秋宿瀼溪驿(瑞昌县)》二首,与诗中自注相符,此诗当为王作,宋肇处应删。《全宋诗…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册二四卷一四○八页一六二一四卢襄《登三贤堂》诗三首,出《西征记》。又见《全宋诗》册一三卷七三三页八六一二韦骧,题作《过笠泽三贤堂诗三首并序》,出《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引《钱塘韦骧集》。韦骧著《钱塘韦先生文集》,查清丁丙刊瓶花斋吴氏影写宋乾道本,并无此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传记类存目六《西征记》提要云:“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于《锦绣万花谷》前集之末,不知何人钞出别行。乃襄赴京春试时纪行之作,末题庚辰仲春元日。案北宋凡三庚辰……惟哲宗元符三年庚辰有李釜榜进士,则是人应…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年间所修《永泰张氏宗谱》,对研究南宋著名词人张元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州市文化局的曾意丹先生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官桂铨先生曾先后撰文,披露过宗谱的有关内容,曾先生撰有《张元干生平及其思想渊源考辨》,据谱中所收张元干之子张竑墓志铭,考出张元干的卒年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官先生所撰《词人张元干世系》,则据宗谱资料,弄清了一向混沌的张元干家世。十几年前我撰写《张元干年谱》时,主要参考的就是官先生文中提供的宗谱资料,而未能见到宗谱原书,谱中很多珍贵的资料未能采用。1989年《张元干年谱》在南京出版社出版后,我才与官  相似文献   

6.
《宋会要辑稿》礼四一、礼四四涉及不少临奠、辍朝、赙赠情况,据此可考一部分宋人的卒年。方健先生在《〈全宋诗〉证误举例》(《学术界》2005年第1期)已对其作过初步查核,从136人的卒年资料中,发现其中18人为《全宋诗》失考或有误。今笔者重作查核,共检675人,又新考出6人的生卒年,可补《全宋诗》小传之缺。《全宋诗》册一卷五五页六○一马亮。礼四一之四六载“天圣九年八月”,《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亦载“(天圣九年)八月丁丑,太子少保致仕、赠右仆射马亮卒”。而晏殊《马忠肃公亮墓志铭》(宋杜大=《名臣碑传琬琰之集…  相似文献   

7.
张元干籍贯,自宋代即有闽人、三山人、永福人、长乐人四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笔者近来查阅张元干资料,发现了张元干叔父张劢的两种摩崖石刻题名资料,明确记载张元干为长乐人,抄录如下(《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宋42册71页):  相似文献   

8.
近得睹旧钞本《洪文敏公集》八卷。洪文敏公者,洪迈也。洪迈(1123~1202),南宋文学家,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使金,几被拘留。其学识渊博,经史百家以至医卜星算,无不涉及,皆有论述。尤熟于有宋一代掌故,撰有《容斋随笔》五集及《夷坚志》等书,编有《万首唐人绝句》,广为流传,嘉惠后代。此集凡一厚册,系以毛边纸抄就。正文前扉页有朱笔竖题曰"洪文敏公集八卷订两册",盖此钞原为两册合订,册各四卷耳。此本抄写无栏界,书半页十二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首页有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10.
南宋禅僧诗集《一帆风》存于日本,陈捷教授有长文探讨该集的流播情况,但对其两个版本之间的关系定位似不够稳妥,今比对该集内部痕迹,认为后印本新增诸诗尚不能确定为宋人之作,不可以此轻易增补《全宋诗》。  相似文献   

11.
1.《全宋诗》"洪刍"条下收有一首《示子》诗:"太学何蕃久不归,十年甘旨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高堂赋式微。"此诗标题下,整理者有一段注释:"朱本无此诗。鲍校云:此诗应删除,《尧山堂外纪》是洪皓诗,见《鄱阳集》附录。按:四库本《鄱阳集》未收此诗,待考。"(第22册,第14492页)按:此诗既非洪刍诗,亦非洪皓诗,而是北宋洪浩之父写给洪浩之诗,此洪浩曾于北宋熙宁间  相似文献   

12.
古本《颜延之集》结集与流传稽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古本《颜延之集》结集的时间和卷目的演变,较为系统地勾勒出了原结集本从结集到亡佚的流传过程:颜延之别集在萧梁武帝时期原结集为《颜延之集》三十卷、《颜延之逸集》一卷,残毁于侯景兵火和梁元帝的纵焚;到隋唐时期,散佚为《颜延之集》二十五卷;南宋中兴时期仅有《颜延之集》五卷,并于南宋末年全部亡佚。  相似文献   

13.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5,5(6):28-29
张光年(1913—2002)湖北老河口市人。名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有《张光年集》5卷,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等。  相似文献   

14.
《乾隆衡州府志》([清]饶栓修,旷敏本纂)卷三十二“艺文”,有署名张九龄的《夜下湘中》诗一首:“洞庭入夜别,孤棹下湘中。露洗寒山遍,波摇楚月空。密林飞暗狖,广泽发鸣鸿。行值扬帆者,江分又不同。”《乾隆衡阳县志》([清]陶易修,李德等纂)卷十三亦署此诗的作者为张九龄。但此前各版张九龄诗文集均未见载此诗。经  相似文献   

15.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一○八、《清人别集总目》页九二七皆著录何白《汲古堂集》二十八卷,有乾隆及道光刻本。今按:白实为明人,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康熙《永嘉县志》卷九、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皆以其为明人。校此集之金璋亦称之为“前明何无咎先生”(见是集道光十六年守直堂刻本卷首金璋所撰《汲古堂集后序》)。  相似文献   

16.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二三○著录白□□《海南白先生集》十九卷,道光二十八年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今按:此集内署“葛长庚”。长庚乃宋人,生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卒年不详,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名白玉蟾,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嫔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相似文献   

17.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第1册第58卷所录王世则《高岩立春日》与第24册第1393卷王安中《象州上元》实为一诗,《全宋诗订补》发现其为重收,校订其为王世则之作。然从诗作内容考察其作者的任职、年龄,以及相关典章风俗、地理等,皆与王世则不符,而恰与王安中相合;再结合此诗见诸文献记载的时间等综合判断,作者当为王安中。另,二诗诗题皆不确,当以《象州立春》或《象州立春日》为是。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赠震山主》诗云:“震公住山年,与我共壬子。”(《于湖居士文集》卷五)用这种句法表年岁,已见于前人文集,如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引谱主《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东坡七集》《前集》卷十四《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后集》卷七有诗,题曰《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须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均说明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岁次丙子。张诗句法与苏诗同,意谓震公长老始住持震山寺之年,与己之生,同在壬子,即岁次壬子的高宗绍兴二年;与《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言“绍兴甲戌,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相符,知孝祥生年为绍兴二年(1132)无疑。 徐鹏先生校点之《于湖居士文集》,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宣城张氏信谱传》传播未广,而《宋史·张孝祥传》未载传主生年,故有关论著于张孝祥生年,大都存疑或有误。《信谱传》随《文集》得广传后,有关论著大都对张氏生年作了审订,但仍有一些论著未予订正,订正了的也未引用可作为内证的上述诗,故略志于此。  相似文献   

20.
一、庄绰生年考庄绰,字季裕,存诗不多,《全宋诗》卷一九二三仅录存其诗三首,但他的《鸡肋编》,在宋人笔记中,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其价值"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然因资料不足,庄绰的生卒年一直付之阙如。今人萧鲁阳《庄绰生平资料考辨》认为庄绰的卒年,当在绍兴十三年(1143)至十九年之间,至于其生年,则未予考定。今按,宋人程俱《北山小集》卷十有《送庄大夫绰赴鄂州守》诗日: 白首同经本命年,君临方面我归田。应无卫尉一钱直,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