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征,科学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是科学小品文的重要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文本等同于文本反应对象作内容或者形式的衍生探究成为当下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是科普说明文与散文的交叉综合文体。科学小品文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借助文学的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文本的同时,收获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起来,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广博,在科学探索中理解文学的优美与丰富。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探索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普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将科普小品文选入教材,编辑的意图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奥秘的兴趣;二是如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即引导学生品悟说明文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一、考点透析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性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的选文大多采用的是后者。科学小品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既具有科学性.又兼有文学性,因此对这类文本语言技巧方面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5.
科学小品文以其笔调生动含情、知识丰富而备受课程专家的喜爱。它具有科学性、文学性和教育性,成为科学与文学融合的天然桥梁。溯古及今,我国不乏优秀的科学小品文,如《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等。此外,科学意味浓郁的古诗、谚语以及新体科学诗也属于科学小品文之列。让科学小品文成为课程资源,实现科学与文学的最佳融合,是课程研究者和开发者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李忠发 《语文天地》2013,(13):61-63
科技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通常是采用文学写作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阐述出来。此类文章独具科学性、生动性、通俗性等特点,在说明文中"独领风骚"。日常阅读中,有人常把科技小品文与学术论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不同的文体特征:从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上看,科技小品文说明的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等,目的是使人获得认知,明白道理,注重的是客观性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学小品文中“科学”的局限性、“文学”的独特性及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等方面,论述科学小品文的课堂教学特色。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激发想象,促使学生把想象化为现实动力,给学生种下“科学种子”。  相似文献   

8.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范畴,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文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这块奇特琥珀形成的时间、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和它的样子及科学价值。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即要懂得在记叙一件事情或  相似文献   

10.
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学科普小品文,往往会被其中科学知识牵绊住,不慎就上成了科学课。过多关注文本内容,忽视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是科普小品文教学走进误区的主要原因。其实,优秀的科普小品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行文必定有其妙处。我尝试转变思路,关注文本语言,指向学生表达,着力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它是用文学散文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的一种新型文体,它往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谈话、讲故事等表现形式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理。它不但能够敏捷而明快地反映科学上的新事物、新思想和新动态,从而给广大读者以具体的科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观点梳理】“赵丽宏的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一定会为你开一片审美的天地。”(江苏省特级教师李震《苏教版国标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培训讲座》)这段话从形、质两方面准确地指出《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特点,那就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4.
粤教版《语文》必修3的第二单元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文学”的结合物,既具有科学理论的严谨,又富于文学表述的情趣。这种独特的文体特征要求教师精心吃透文本,借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化科学之抽象为形象,变高深乏味为新鲜有趣,点燃学生内心向往科学之星火,让学生在愉悦中走近科学,读懂科学,探究科学,乃至写作科学。  相似文献   

15.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体验生活,坚持求真的科学精神,将自己培养成心灵细腻、思维敏锐、感受丰富的人.本文记录了一篇多媒体及其他教具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鲁迅二弟。其散文即使写平常小事,也往往涉笔成趣,舒卷自如,营造了一种冲淡平和、幽隽淡远的风格。曾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曾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一个“很有权威的流派”(包括俞平伯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主张“闭户读书”。30年代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沉溺于“草木虫鱼”的狭小天地,此时直至40年代所写的散文,格调“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语)。《故乡的野菜》通过对故乡的三种野菜的追忆,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风情的深深眷恋。文中大量地引用童谣、中外文献记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相似文献   

17.
《烤鸭》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属于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文学性的语言艺术化地向我们描述了烤鸭的历史及烤制、食用的过程。从布局谋篇上看,作者先介绍了烤鸭的历史,然后略写了便宜坊的焖炉烤鸭,详写了全聚德的挂炉烤鸭;从语言上看,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文章短小通俗,语言形象生动,让人读罢文字就有馋涎欲滴之感;从内涵上看,文章没有单纯介绍烤鸭的烹制过程,而是把烤鸭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在故事教学中,应当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故事挂图”,尤其是大班、中班。这是因为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本身就是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只要教师采用亲切、形象的语言,准确、生动地再现故事情节,同样能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内容,知道故事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以清新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科学──物候学。对于本文的语言特色,人们普遍归纳为: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 语言准确鲜明,冼练清新。例如: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把四季的变化、花木虫鸟的活动,做了简洁生动而富于特色的描绘。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恰到好处地点染了季节的特征,万物的姿势:立春过后的大地复苏,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转入“夏季”的植物果实孕育;到了秋天,果实成熟,落叶飘摇,昆虫…  相似文献   

20.
科学小品文作为文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本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长期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改变科学小品文在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冷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生还未完全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很多时候还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以实现学习兴趣的内在推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即会让孩子学习后劲不足、学习被动,也会让教师教学效果不显著,尤其是科学小品文这样科学性与知识性强,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与故事性的文体,很容易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唯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学,教师有信心教,才能真正给予科学小品文以语文教学中科学性文学文本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