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袁枚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他的生平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笔者所撰之《袁枚年谱新编》,尝试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与创新。年谱以追索谱主著述尽可能早的文本并将其作为年谱编纂基础文献的方式,为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了新的尝试。同时,年谱亦未局限于袁枚的作家身份,而是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今选取袁枚辞官之乾隆十三年(1748)这一段谱文,以为示例。  相似文献   

3.
编纂一部全面详实的《张恨水年谱》,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必需。《张恨水年谱》的编纂在于创新,力求突破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丰富的第一手客观史料为依托,审慎考订,图文并茂,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激活谱主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4.
自年谱兴起于北宋初期,便有吕大防编撰《韩吏部文公集年谱》,在年谱兴起之初,韩愈便被列入谱主的范围。有宋一代编纂的韩愈年谱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韩愈年谱在这一时期有文谱、表谱、合谱等形式。韩愈年谱在宋代经历了草创期的简略纪事到考证完备、纪事精详的过程。从宋代韩愈年谱的逐步发展可见年谱这一体裁从最初简单的系年记事,发展为考证严谨、诗文与传记相互补充的完备学术形式的全部历程。  相似文献   

5.
《杜甫年谱》是刘文典晚年一部重要的著作,可惜原书稿在"文革"期间遗失,后人只能根据残稿进行整理,所幸现得以出版。刘文典在编撰此谱过程中,多方面征引前人的研究资料,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力求将杜甫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全面地展现杜甫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坎坷的心路历程。此本年谱的问世,无疑将对杜甫生平研究乃至唐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杜诗学史上,明末王嗣奭的《杜臆》占有重要地位。《杜臆》选择高崇兰编,刘辰翁评点《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为底本,内中原因体现了杜诗接受学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赵子栎是北宋的一个杜诗学者 ,曾编过《杜工部草堂诗年谱》。关于他是否注杜 ,历代均无文献记载。但南宋蔡梦弼的《草堂诗笺》却引有赵子栎注 1 9条。我们通过认真地比对、辨析 ,发现所有的“赵子栎注”均为北宋另一著名杜诗学者赵次公的注。清人惠栋《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所引“赵子栎注” ,乃从蔡本转引 ,故亦不足据  相似文献   

8.
王洙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宋代最早编辑杜甫集子的人。他的《杜工部集记》记载着重要的杜甫生平材料,与新旧唐书、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所载不同,这些材料主要来自杜甫诗文注和唐实录。王洙注杜诗自宋代起就有人怀疑,但要否认王洙的著作权,又缺乏真正有力的证据。王洙注杜诗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精美的校勘;二是较全面注释;三是阐释诗意。王洙注的精彩之处多流传后世,其错误与不足也为后世的杜诗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王洙注在杜甫学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应该引起杜甫学史研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赵化 《文教资料》2014,(7):9-10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徐朔方编纂的《张凤翼年谱》,详细梳理了张凤翼生平文学交游之内容与细节,尤其是与时为文坛巨擘的王世贞的交游内容,在年谱中占比颇重。然而年谱关于二人订交的时间、关系渐生嫌隙的时间与原因以及二人文牍书信往来的细节,都存在值得斟酌、商榷之处。通过对文献、文本内容的再度整理和分析,对张、王二人交游内容的考辨,是完善年谱、把握彼时文人交游风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相似文献   

12.
胡仔首次将苏轼、黄庭坚与李白、杜甫并列,确立了宋诗与唐诗平分秋色的文学地位;否定了"苏黄争名"说;分析了黄庭坚的创新精神、某些句法和诗体本自杜甫、对仗句的工整和题画诗的传神、咏花诗的得失;对黄庭坚悉毁"不复淫欲饮酒食肉"的禁戒,从人性的本能角度表示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3.
《鹤林玉露》是南宋一部著名笔记,书中涉及的论诗条目较多,对诗歌和诗人也很有自己的见解,其中对唐代诗人杜甫尤为推崇。《鹤林玉露》在重视杜甫诗歌忠君雅正的思想内容的同时,也积极肯定了他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18.
谢德  谢祥皓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5):106-114,118
《宋史·艺文志》著录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为《孙子十家注》的原始著录,其源则为各家注本的出现,其中依次包括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皋、何延锡、王晳、梅尧臣、张预十一家注。吉氏成书后重要的刊本则有:明正统《道藏》刊《孙子注解》;明谈恺、李棣、黄邦彦等刊《孙子集注》;清孙星衍刊《孙子十家注》;及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刊的《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相似文献   

19.
黄世仲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派中首屈一指的小说家。他在广州辛亥光复后被陈炯明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他的名字不像近代一些著名小说家那样彰显。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颜廷亮所著《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一书对黄世仲冤案作了详尽的考辨,对黄世仲作品在近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更充分的论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界有关这一论题的代表性成果。《宋濂年谱》系徐永明所撰,它吸收了既有宋濂年谱著作的优点和长处而更为丰赡、完备,征引广博,纪事繁富,是一部集宋濂年谱大成的新著。  相似文献   

20.
陆嘉淑论诗兼宗唐宋,极为推崇杜甫。刘濬《杜诗集评》中所录的杜诗陆嘉淑评点,以佚本《评点杜诗》为蓝本。对杜诗的起句与尾句,渊源与影响,以及杜诗沉郁顿挫、清新婉丽、险怪奇拔的风格特征进行了揭示分析,是重要的杜诗评论资料,为深入考察清代杜诗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虽然陆嘉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他以评时文的方式所作的杜诗评论,值得学界的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