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网络趣缘群体视角,以社交媒体“新世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阅读推广活动中相关的趣缘群体——“新世相”公众号原有关注者、“新世相”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始参与者,以及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后续辐射人群三个层次的特征.继而依据趣缘群体的扁平化和再度中心化的结构特征与网络趣缘群体中信息传播过程的聚众传播特点,深入探究“新世相”阅读推广策略,揭示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趣缘群体是指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之中。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寻求身份和情感认同,他们往往在虚拟空间中寻找,这也促使了网络趣缘群体的扩大。百度贴吧作为其成员之一,呈现着网络趣缘群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网络群体的再度中心化、圈子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借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通过赛博民族志的方式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进行沉浸观察和资料收集,从群内与群际两种机动性视角深描微博超话社群中趣缘群体的群体关系.研究发现,微博超话社区内不同的趣缘群体之间存在着对抗与联盟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协作与抗衡,其意义在于强调群体身份认...  相似文献   

4.
电影宣发传播作为电影产业链的后端环节,具有区别于其他环节的较高的价值增量,同时当下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以共同兴趣集聚的趣缘群体正在成为电影传播的有力一环。立足柯林斯研究微观群体传播行为及其动因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可解析出电影网络趣缘群体由网络虚拟社区技术建制及情感共享文化需求双重因素形成,其运作机制在于完整互动仪式的参与以及基于短暂刺激和反馈强化积攒而成的长期情感共建,并进一步探询作为网络趣缘群体互动仪式结果的群体团结及群体符号能够为电影传播带来何种效用。  相似文献   

5.
字幕组是一种典型的趣缘群体,以对国外影视作品的喜爱为纽带,汇聚了一批不求回报的进行译制工作的成员,他们基于精神、实践方面等多种需求来利用媒介文本,进行具有共享性、组织化和导向性等特性的二次创作行为,代表了网络时代趣缘群体对媒介新型的"使用与满足".  相似文献   

6.
MBTI是一种人格类型测量表,近期却成为了一种新型社交密码,在青年群体中迅速传播开来。人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建成MBTI趣缘群体,在群体中不断保持互动,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最终形成群体成员归属感。本文以MBTI豆瓣社群为研究对象,发现MBTI趣缘群体互动过程中包含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且均有不同的行为动机,而在这些行为动机下,MBTI若无法正确使用,也会导致人群陷入鄙视链、符号崇拜等情结中。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我国图书网络营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众包理念,并从群体创作提升图书质量、群体推荐增强网络口碑以及趣缘群体实现营销对象精准化3个方面,探讨了众包对我国图书网络营销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露  关博韬 《现代传播》2022,(12):146-153
从技术驱动、消费主义与个体化进程等液态社会理论的三大核心议题出发,系统分析其对虚拟趣缘社群情感互动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互联网技术带来资本与劳动的分离,进一步凸显出其工具性、功利性特征,从而降低了情感互动的匹配概率;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礼品经济、社交攀比和差异化能力体系等因素降低了虚拟趣缘社群内的情感互动频率;基于个体性的情感互动是自我投射式的,反映在信息获取上是“过滤泡泡”或“信息茧房”,在社交上是“共同的兴趣”,而在个体的情感栖息地上则是网络趣缘平台提供的“记忆云”机制。网络虚拟趣缘社群看似带来了新的情感互动场所,但群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更多体现在表层,鲜少能深层次、有质量地互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剧本杀推理游戏深得青年群体青睐,并在其广泛参与中型构出一种新的趣缘社群。在新媒介技术的强力渗透下,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究竟如何铺陈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参与式观察对青年剧本杀网络社群进行学术考察。【结果】发现新媒介技术将青年的趣缘社群叙事从特定的时空结构中抽离,产生了“脱域”的虚拟体验场景;社群内部话语形成了文本意义盗猎与生产、仪式化与规范性行动,以及寻求游戏身份认同等的逻辑表征。【结论】以剧本杀为例所建构的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在为青年疗愈情感、丰富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引发了情感依赖,而且也在“游戏化”的梦境中异化了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亟待进行理性引导与价值反思。  相似文献   

10.
王丝琴 《视听》2023,(12):105-108
本文以深度访谈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研究MBTI趣缘群体自我认同的建构机制以及这种基于自我认同建构起来的群体认同特征。研究发现,MBTI趣缘群体存在甚至长期存在自我怀疑的心理机制,这驱使着他们探求自我认知,获得更加清晰的个人画像,因而在测试上表现出强烈的主动性与狂热性,热衷于做各种测试,但他们对于测试结果又表现出一定的能动性与理性,而非一味接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他们获得了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缓和了主体焦虑,同时强化了自我认同或自我否定。这种基于自我认知建构起来的群体采取标签式的交往模式,但形成的虚拟共同体是脆弱的、难以维系的。这类纯粹基于兴趣建构起来的群体更多需要互动仪式和社会资本的建构来维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蒋多  朱樱 《中国出版》2023,(24):50-55
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6个微信社群的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限制图书受众加入社群的首要因素并非对图书社群不感兴趣,而是私域的进入渠道在获取上存在一定的壁垒;社群内信息传递与接受方式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从不同层面影响私域运营效果。对此,出版主体可以通过细分趣缘群体深耕垂直运营、建立情感连结增强消费转化、实现平台联动发挥矩阵效应、打造精品内容促进口碑传播等策略,以达到提升私域运营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媒介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图书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变革.本文以趣缘群体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当下出版企业利用“粉都”性趣缘群体进行图书出版与营销的内在逻辑与一般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定制”+“精制”+“数字出版”的分层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人际交往的调查研究,首先分析出当下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的人际交往现状,包括这类群体人际交往的目的、内容、对象、方式以及受到的人际交往的影响;其次,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得出网络媒体从业青年人际交往的五个特点:趣缘性、内容的多样化、强连接、影响的广泛性以及交往过程中所呈现的合作性;最后,分析了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以及人际交往对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大数据、空间技术、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对公共图书馆空间塑造带来了新变化,空间关系正在被重塑,公共图书馆由空间向场景转向,产生了“虚拟与实体”“过去与现在”“定点与区域”三类融合场景。融合场景的诞生深刻影响着用户群体的行为惯习,激活了以趣缘为主导的新社群,新社群的公共图书馆场景体验包含身体、社交与消费三个方面。而这则为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交流、生产创造与社会转化注入了新动能,使其进化为新型知识交流空间,并呈现出新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为网络梗的生成与传播提供平台,人们通过网络梗来表达情绪、疏解压力。然而,网络梗在传播中会出现信息传达失败甚至“表反意”的传播效果。文章以网络梗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符号学视角,借皮尔斯的三元范畴理论以分析网络梗的符号构建与传播;进一步分析网络梗作为网络模因在趣缘群体间的传播机制;最后反思网络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梗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外在的良性引导。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圈子"传播重塑了社交方式,解构了原有的人际关系,既构建和拓展了趣缘、志缘等外圈层的人际关系,又为维护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途径,出现线下熟人关系陌生化、线下陌生关系熟人化.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圈子"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获得感知上的陪伴、情感上的认同.这种"身体遥在"的新型人际关系,使得亲疏远近不断发生位移,无论是线上...  相似文献   

17.
贾瑞凯 《东南传播》2022,(1):101-103
当前,万物皆媒成为生活常态,然而人们对于技术的发展愈发感到担忧,因为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它同样会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乃至于心灵.在万物皆媒时代,人类心灵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趣缘突破过去以地缘、血缘和业缘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模式,以平台和把关人为规则制定者的即时性、碎片化、既包容又排他的诸多"...  相似文献   

18.
张珂萱 《视听》2023,(3):103-106
作为新国潮节目的主要消费群体,Z世代构建的趣缘圈层正在重塑话语结构和传播格局,基于圈层“聚”与“破”逻辑实现的圈层传播成为当今传播的主要机理之一。为实现在Z世代群体中的“破圈”,新国潮节目应掌握文化圈层传播机理,遵循微观层面上由文化认同驱动的圈层破壁,中观层面上文化交融吸引下的圈层交往,以及宏观层面上基于价值竞合的圈层融合。  相似文献   

19.
刘子晗 《东南传播》2021,(11):105-109
作为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电子竞技的产业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与电竞日益成为焦点的产业价值相对应的是电竞的文化属性,但目前有关电竞的研究较少对其展开深入阐释.电竞文化生成于赛博空间,其文本和参与者形态均受到赛博空间后地理、后历史时空属性的影响,并作为一种抵抗现实的亚文化展现出独异的文化和美学特质;在赛博属性和电竞魅力的共同作用下,赛博空间将电竞爱好者个体凝聚为趣缘群体,并使得电竞文化走向文化狂欢,对爱好者实现了情感赋能,呈现了电竞无功利的宝贵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