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考验着媒体的应对能力,报道不当将导致伦理失范,甚至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尤其近几年来,严重的灾难事故频发,备受各界关注。良好的信息沟通,对于消除隔阂、获得进步是有益无害的,本文主要分析灾难事故中媒体对遇难者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并在借鉴国外伦理规范的基础上,为合理报道灾难新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乔春霖 《今传媒》2023,(2):12-14
随着5G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但是,部分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不高,容易导致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东航空难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获取流量、借机营销;消遣灾难、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素养、虚构内容等新闻伦理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理体制,自媒体用户在灾难报道中要遵守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减小伤害原则、人文精神伦理准则等倡议。  相似文献   

3.
江帆 《新闻世界》2010,(8):201-201
弑童案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弑童案的报道,放映了一些媒体在新闻伦理自律上的缺失。避免类似现象,媒体既要加强把关意识,更要重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奇茹 《青年记者》2009,(14):59-60
相比2003年对SARS的报道,国内媒体今年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要迅速、透明得多,这也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与媒体发展的结果。然而疫情爆发、突发事件降临时,也往往是媒体新闻伦理和原则受到考验最多也是最严峻的时候。在对甲型流感疫情的报道中,媒体虽较以前有所进步,但仍有不少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纪现鹏 《新闻世界》2010,(12):124-125
福建南平“3·23案”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戮童案过后,公众对相关报道质疑不断,媒体陷入“犯罪帮凶”的道德困境,进而引发社会关于媒体伦理的反思。本文认为,此类犯罪新闻中媒体伦理失衡,背负道德指责的原因在于,犯罪新闻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类报道必然面·临较大的伦理风险;媒体对犯罪案件进行深度报道时的一些不当做法则加重了犯罪新闻的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踩踏事故引发的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论为例,分析了此次争论的三个焦点问题,从个人隐私、公共利益、人文关怀等角度,探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规范。笔者认为,媒体在报道中不可把底线当上线,把不得不做的和应该做的相混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媒体出现了一系列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媒体违背新闻伦理而造成的。本文对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医疗报道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灾难事件的新闻图片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常陷于职业伦理与社会道德冲突的两难境地。一些媒体在利益驱动下,以血腥、低俗画面搏取眼球,严重影响了媒体公信力。要做好此类新闻图片报道,应避免低俗化和娱乐化、渲染血腥场面或过度渲染悲情的取向。  相似文献   

10.
王辉 《青年记者》2015,(5):30-31
2014年3月8日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全球媒体广泛关注,各类报道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但这无法掩饰部分媒体新闻伦理的缺失。这一事件给所有的新闻媒体敲响了警钟。面对重大事件,媒体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在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的重大事件中,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报道新闻和发布信息的同时,应该注意考虑是否符合新闻伦理,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拥有人文关怀,同时肩负起新闻媒体应该  相似文献   

11.
吴晶 《青年记者》2007,(6):32-32
新闻伦理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或不成规范。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新闻伦理问题,尤其体现在对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尊重。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社会生活,而在有违新闻伦理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应该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董茜 《今传媒》2016,(2):40-41
网络传播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崛起使得受众地位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职业伦理失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之星"沉船事件报道这一典型案例所出现的新闻失实与缺少人文关怀职业伦理失范问题,反省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还应该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还应当重视人文关怀与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3.
李师荀 《新闻世界》2014,(6):241-243
重大突发事故往往会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媒体对事故的报道如果成功,可以很好地引导舆论,疏导民众情绪。如果报道不成功,则不利于对事态的控制,容易激起民怨,甚至引发群体事件。所以,事故类新闻报道是媒体实践中必须要紧抓不放的课题。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我国媒体对这起事故高度关注,形成了全国性的舆论态势。本文以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此次事故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对事故发生后一周内的新闻进行三个层级的结构分析,探讨我国媒体在事故类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贺杰 《东南传播》2016,(5):151-153
在近些年的媒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在新闻报道与人文关怀之间的两难之境。新闻真实与新闻伦理二者之间是矛盾冲突还是可以平衡取舍,是值得新闻人深思与探讨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媒体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某些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干预性报道导致影响司法判决和事件进程,某些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以及灾难报道反而给被采访对象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新闻伦理观,以期在新闻真实与新闻伦理之间寻求最大的利益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在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中遇难的复旦女大学生杜宜骏被两家媒体作为特写人物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新闻伦理的广泛讨论。文章使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1月7日这一时间段,以《南方周末》《新京报》和财新网三家媒体在这一时间段中刊发的新闻报道为样本,进行数据整理,由此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消解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媒体频繁引用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没有权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之间的边界,引发诸多法律和新闻伦理问题,遭到来自媒体行业和社会的普遍谴责。文章分析了媒体的社交信源使用所引发的争议性问题,从法律保护和新闻伦理两方面梳理成因,探讨媒体在社交平台个人信息使用中如何更好地遵循新闻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内地和香港新闻界所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报道及时的专业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检验了内地媒体人及时、连续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报道中所折射出的新闻伦理问题,似乎从未如此集中和突出.本文试图基于新闻伦理角度梳理内地和香港新闻业界对于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相关反思,以"局外人"身份审视华文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力求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灾难报道中实现新闻"为个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相比2003年对SARS的报道,国内媒体今年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要迅速、透明得多,这也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与媒体发展的结果.然而疫情爆发、突发事件降临时,也往往是媒体新闻伦理和原则受到考验最多也是最严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伦理是伦理的一种,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具非官方、非法律性质;是无强迫性、无处罚条例,积极求诸从业人员高度道德感和责任心的专业准则。①新闻伦理调节着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但是勿庸置疑,目前,我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新闻伦理体系。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在不断滑坡。煽情出位、暴力、低级趣味等刺激之风盛行;影响司法公正、肆意诽谤、侵犯隐私权;恶性竞争、误导公众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在涉案题材的报道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已经造成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涉案报道中存在的伦理缺失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