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金霞 《报刊之友》2013,(10):58-59
新媒体环境下,民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比例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的自由性也导致网络上大量“谣言”的泛滥,尤其是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更为严重。主流媒体对于网络谣言需要有新的应对方式,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蔡桢  李新华 《新闻前哨》2013,(11):104-106
近年来,国内网络谣言不时出现,而且成愈演愈烈之势。这些谣言侵犯他人权益,扰乱社会生活,破坏经济秩序,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整体利益。社会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强烈呼吁清除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本文重点分析网络谣言产生、传播的根源,为清除网络谣言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言论的途径,同时也给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平台,构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环境。网络谣言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传染性等特征,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探索了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吕璇 《今传媒》2014,(5):31-32
随着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软件的日益普及,网络谣言激增,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势在必行。为了有效遏制网络谣言,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新时期的谣言特征,强化网络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网络自净能力,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6.
谢燕 《新闻世界》2014,(6):158-159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量迅速增长,然而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各种网络谣言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梳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遏制网络谣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要想成功地预防和应对谣言,就必须要转换思维模式,适应网络谣言的传播环境,即用互联网思维来应对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形成、传播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的形成 网络谣言属于谣言的一种.由于载体的变化,导致其有很多新特点.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形成期、发展期. 1.潜伏期 网络谣言是社会环境投射的影子.当网络谣言尚未形成时,它要经过一个信息酝酿时期.此时,网络谣言潜伏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它是模糊的、不定型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萃     
《中国记者》2012,(5):126-127
业界活动中国互联网协会倡议抵制网络谣言4月8日,为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向全国互联网业界发出抵制网络谣言的倡议,倡议增强社会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谣言既具备谣言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网络谣言的内容基本都同那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有关,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如果处理不当则危害比较严重.因此,政府、大众媒体、网络媒体和网民应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为消除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发展,为民众话语权的开放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拓展了话语空间,同时也为滋生和传播谣言提供了条件。因此,从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媒体自身、网络用户和政府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推动网络传播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3.
李丽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202-203
今年初发生的山西"等地震"事件,说明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征,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意指“用户内容生产”)时代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让海量信息泥沙俱下,信息把关缺位滋生不少网络谣言。网络谣言具有主体去中心化、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裂变式与危害广泛性的传播特征;传播主体的复杂动机、涉性与猎奇的敏感话题、受众偏爱的视频表达方式和部分非理性公众是导致网络谣言在信息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网络谣言乱象,多方主体应协力共治,让网络谣言无处遁逃,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尤其是社交类应用的发展,谣言依附新的媒介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社交媒介的人际交往属性出发,援引传播学的研究范式,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新型媒介环境和特点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出社交类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谣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矛盾与网络环境的辩证关系、相关法律法规的设计实施、传播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对策、网络谣言的产生和防治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网络谣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秦艺轩 《今传媒》2016,(1):70-71
由于微信独特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特征,一经上线就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然而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的同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谣言传播渠道,同时,由于微信具有深社交、强关系、精传播的特点,导致网络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向更大范围扩散,进一步加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本文就从网络谣言的特点和微信的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在微信中的形成要素,探索阻断网络谣言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路径,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8.
董轩志 《今传媒》2013,(10):22-24
从古至今,谣言作为一个极其普遍且典型的社会现象,它从未消亡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谣言的传播手段以及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广州“柑蛆”事件、2011年由于日本核泄露导致的抢盐事件等等,我们不难从中发现,插上了网络翅膀的谣言,其传播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影响之大、让人惊叹。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的网络谣言,在内容和传播过程的本质上还是与传统的谣言有着相同点,所以通常研究者并不会将网络谣言作为一个孤立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但是,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特点,使得在此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具备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往的特殊性,由此而产生的谣言也自然而然的带上了一些独特的“网络”色彩。对于当今谣言传播模式的研究,对于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楼旭东  李斐 《今传媒》2012,(7):18-21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博客、论坛、微博等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同时,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的增长。然而网络谣言也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网络谣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揭示其特征,梳理其形成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力图对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构建文明网络生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形成"舆论场",影响事态的发展与演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交网络格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的网络谣言传播"为例,探索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征,评估不同主体的行为,提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