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烙 《东南传播》2013,(9):52-5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对农传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农传播成了当下热门的话题。近些年手机和网络在中国农村普及率不断增高,应该如何结合二者的优势,让它们在未来的对农传播过程中发挥合力?重新定位对农传播的受众、传播者,建立新型的新媒体对农传播模式,发展以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手机为客户终端的新媒体对农传播体系,未尝不是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逐步扩大,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不管是对传播者、受众还是传播过程而言,都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必须进行改变和调整,其策略或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亲民”传播,由小见大;新旧媒体相互联互通;在多声部音乐中演奏主旋律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陈曦 《报刊之友》2013,(7):106-107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纪录片作为公众话语的一部分,自然需要以受众为本位,寻找更适用于新媒体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纪录片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体现出更新快、时效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对于纪录片,也应当像微电影一样来创作、分享、探索出适合时代传播特征的“微纪录片”。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具有新的时代内容与传播内容,是能够对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通过它,传播者与受众都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的交流,改善人们生活和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拥有更高的能力与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一、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与方法。传统的传播手段与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相互融合,媒介融合时代悄然而至。基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微博、微信等新传播中介不仅成为时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传播者与受众合二为一、舆论场由单一转向多元的新  相似文献   

6.
如今,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具。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也成为新公共空间形成、散落的民间力量集结、监督政府官员和问政的重要渠道。哈罗德·伊尼斯说,一种新媒介导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网络媒体出现之初,即在Web1.0时代,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信息源始终牢牢地掌握在传播者的手中,也就是传媒组织的手中,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仅仅局限于在传播的时间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受众经历了PC时代,来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也遭遇了"大音频时代"的挑战。本文基于新闻传播中受众本位的观点,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和学科论文,梳理我国音频新媒体受众在用户规模、收听时段、使用方式和在传受关系中的地位等特点,力求通过研究如今的音频新媒体用户的行为,一方面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内容生产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为音频新媒体的内容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指出符合传播规律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传播者与受众混为一体,新旧媒体走向了深度融合。新媒体以崭新的姿态倍受公众欢迎,人们渐渐地冷落了传统文化,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存在严重的民族价值取向问题,由于西方文化不断渗入中国。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融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分析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最后研究融媒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互联网、数字媒体的发展意味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以山西这一特定区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总和为核心的三晋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本文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对三晋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加三晋文化传播的形式,以博客、播客、BBS论坛、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多种形式,实现全媒体空间的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传播;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以互联网环境为传播机制,要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在网站制作、程序创作的过程中,增强观赏性、审美性与趣味性;同时增强三晋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是主要的受众群体,接受对象发生改变后,要有效针对青年群体进行自媒体方式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年轻一代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发布新闻,人人都是信息源、传播者。在新闻传播速度、受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大大提高的同时,新媒体必须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准确发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概括了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受众已不再满足于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社会多样化、多极化、多层化的发展使得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传播者和受众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互动成为网络传播的一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已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以及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出版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传播学为视点,总结了新媒体传播的五大特点,分析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日新月异,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更体现了去权威、包容性的大众文化和草根精神,模糊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科技在互动性上的完善,使得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与拓展。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已经无法对传播  相似文献   

14.
聂颖  张宜军 《出版科学》2013,21(3):29-32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和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改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又融合,媒介生存格局发生变化;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消融,单一传播转为双向互动传播。这对编辑媒介素养提出新要求:编辑要具备前瞻性媒介研究力、多媒体传播策划力和多信息整合知识力。编辑可以通过更新理念、升级技能和构架体系等途径不断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两微一端"的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的重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运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形式,向人们更加全面的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展示,以及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也使得政务新媒体获得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人们通过互联网设备可以直接参与到政务新媒体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获取政务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政务媒体所存在的弊端,尤其是突破了传统政府网站受众参与的局限性,大大强化了政务信息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赋予了受众更多传播主动权,受众与传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大众传播原有的传播模式正面临被解构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有效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建立和谐传受关系,有必要提出"表达共同体"概念,以依托新媒体,促使传播者重视协商传播、信任传播、行为传播。这是新闻传播理念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张瑶 《传媒》2018,(5):49-51
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之一,意义及美学建构需要通过特定的传播渠道进入受众视野,接受受众的解读与评判.所以,受众是电视剧传播活动的对象,也是决定电视剧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传统电视剧而言,传播者或创作者负责提供叙事环境与情节设置,受众则通过进入环境、调动审美情趣、参与情节发展,最终完成审美体验.创作者与受众之间通过作品,即电视剧建立联系,受众与受众之间、受众与作品中的角色之间的联系也同样通过作品建立.大众传媒时代,受众身份单一,主要是被动的接受者,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身份开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观众逐渐转变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播技术的飞快的反战与新媒体不断的更新反战,媒介的接受的形式与手段也不断的进增,使得媒介资源的控制从传统的专业传播者发展到今天的除专业传播者以外的民众个体和非职业组织,比如现在的只能手机的出现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当初只是简单不过的通讯工具手机,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个人信息中心,大大的提升了新媒体时代的主体地位。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模式的发展经过了从线性模式到控制性论模式再到最后系统模式的发展历程。非线性特征在网络时代更多的体现了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迎来了智能终端时代,传媒在信息技术变革的终端时代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智能终端时代传播空间无限化、传播时间碎片化、传播者草根化、传播内容去中心化、传播形式去权威化的五个特点,对于智能终端时代的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其特点,提出终端时代媒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