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电视栏目剧的兴起与发展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依托于固定栏目,通过演员演绎、主持人转承来讲述故事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每个故事都是一个播出单元.它兼备栏目和戏剧的特点,“在栏目中演戏,在戏中做栏目”①.它以栏目的形式制作和播出,以剧的形式来表现,通过一些平凡人小事来阐述生活道理、认知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2.
钱斌  王磊 《视听界》2008,(2):53-55
电视栏目剧的出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电视栏目剧是对电影、戏剧、电视剧、小小说、方言评书、谈话类节目、互动参与性节目特点的综合。它既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情景剧,是电视与栏目的一种嫁接。强调故事性、情节、悬念,在顾及受众视觉快感的同时更重视挖掘其社会价值,电视栏目剧以其情节性很强的叙事结构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得到娱乐消费,也传递了节目的意旨。  相似文献   

3.
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热闹了荧屏时空。然而,受众的新鲜周期和栏目的固有运行规律决定了它瓶颈期的来临。本文以南阳电视台栏目剧《草庐故事》为例,探讨了疲惫期的窘境,提出了提高品位、吸引大众参与的栏目剧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余月玲 《新闻世界》2014,(10):59-60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将讲故事与电视相结合的栏目形式,通过表演呈现真实故事。21世纪初,人们对民生新闻和草根故事的关注,给予栏目剧极大的发展空间,栏目剧的数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但是随着新的栏目剧形式的出现,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栏目剧依旧墨守成规,发展动力日渐疲乏,正停滞于焦灼的发展瓶颈。本文从电视栏目剧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谈起,试图探寻电视栏目剧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5.
会诊中国电视栏目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如日中天的电视栏目剧热,本文探讨、提出了四个问题:一、为栏目剧正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二、栏目剧纷纷改日播纯属一厢情愿;三、栏目剧全国化冲动与区域化经营相悖;四、栏目剧水平过低受众日久必生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电视栏目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策划、内容、经营和受众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电视栏目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斌 《新闻窗》2006,(5):42-43
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了《雾都夜话》,开创了国内电视栏目剧制播先河。在经过十余年的培育期后,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一批电视栏目剧经过山重水复的坚持,已成为国内电视界的新贵。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都开办了和准备开办栏目剧专栏,最新的栏目剧有南方电视台的《真实故事》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21):37-39
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曾经取得辉煌的方言栏目剧为代表,总结其依靠准确的受众定位、独特的本土化色彩、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深入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在受众定位、题材内容、创作资源以及栏目自身等方面的局限,由此提出了方言栏目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路建宁  刘洋 《声屏世界》2013,(3):108-110
重庆电视台时尚频道、生活频道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旗下两大优质的地面电视频道。时尚频道是以栏目剧为主打,以"方言"和"喜剧"为特色,集人生故事、都市情感于一体;以本地全部主流受众为目标;以重点吸引年轻及时尚受众为突破的第一故事频道,长期稳居重庆地区三甲频道之列,拥有屡创收视奇迹的两大品牌栏目《生活麻辣烫》《、冷暖人生》。生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开始,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开始出现在国内广大电视受众面前,并以其真实性、本土化、参与性、方言化等特点,风靡大江南北,收视一路走高,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电视栏目剧作为中国电视自身孕育出的节目形态,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生命力。本文以重庆电视台栏目剧创作为典型样本,从历史方面对栏目剧的产生、节目形态的形成进行了梳理;从市场运作方面剖析了栏目剧所蕴藏的浓厚商业精神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农村受众为目标对象,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他们对电视法制信息传播的接触与关注情况。研究表明,农民对电视法制信息传播的接触度总体上不低;更喜欢电视通过涉案剧、以案说法、涉案新闻调查、普法栏目剧、法律讲堂等方式传播法律知识或法制信息;对抽象的、比较远离自己实际生活的纯法制信息,不太关注;更看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制信息;对电视法制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满意度低;农村受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法制信息沟”。  相似文献   

13.
电视栏目剧是中国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点的一种崭新电视节目形态。栏目剧的出现,拓宽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领域,也标志着中国电视传统话语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在电视栏目剧生产和制作方面已探索出许多道路,以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为代表的一系列电视栏目剧已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本文结合一些实例对全国栏目剧的情况作了介绍,同时总结出栏目剧的几种叙事本体,以便为未来的栏目剧发展提供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看普法故事,品百味人生",这是《普法栏目剧》的核心定位。2011年4月18日,CCTV-12打造了这档以普法为核心内容,同时展示公、检、法、司工作中突出成绩的栏目。以栏目剧的电视形态表现出来的法制栏目,在 "介绍""合声""尾声"的展现上都可以说是其一大优势。栏目剧在还原纪实场景的同时,将主持人的讲述以及栏目中的解说配合得淋漓尽致,并且在栏目尾声将法制信息结合栏目中的故事传达给观众,表现了叙事结构在电视法制栏目中的合理  相似文献   

16.
孟阳 《报刊之友》2013,(7):124-125
电视短剧是最近几年逐渐风靡起来的一种电视形态。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连续剧相比,它至少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节目相对较短,片长控制在30分钟左右,快速反映现实生活;二是电视短剧强调“身边人演身边事”-也就是本土的大众参与,演员是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相结合,符合互联网时代大众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特点;三是每个短剧的故事既相互关联,又可以独立成篇,机动灵活,常变常新,可以满足现在观众求新、求变、求快的文化消费心理。电视短剧比电视剧更有时效性、利用性,更重视故事和戏剧冲突,而非平淡无味的描述,观众看了之后可以从剧中的故事里找到生活的原型。并对自身生活有所帮助、启发,这使得栏目剧有着很高的收视市场。  相似文献   

17.
汤蕾 《新闻世界》2012,(2):32-33
在当代中国,电视栏目剧越来越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一股编造故事、弄虚作假,不顾"真实"底线的现象也在电视栏目剧内越刮越猛。为了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电视栏目剧的成长与创新、积极引导电视栏目剧的健康与发展,已成为各级电视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努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各电视媒体如何自觉抵制"有意编造,以假乱真"现象的产生,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1994年10月,全国第一档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在重庆电视台诞生了,到今天,栏日剧已走过了十四个年头.近儿年,栏目剧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2007年全国共有近百档栏目剧,具有代表性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浙江电视台<本塘第一剧>,山东电视台<绝对故事>,江苏电视台<欢喜冤家>,无锡电视台的<大话阿福>,湖南经济电视台<故事会>等.2008年,栏目剧的繁荣景象有所褪色,出现了节目同质化、收视率下滑、美誉度下降等现象,这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栏目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栏目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创作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机的拥有率急速上升 ,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四大传媒中 ,农村居民对电视的接触率为最高 ,电视显然成为农村居民的媒介宠儿。据一项对农村受众的收视调查显示 ,“经常”和“有时”看电视的比例高达96 .4%。电视的高度普及无疑赋予了电视工作者 ,尤其是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的制作者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摸清农民受众的特点 ,有的放矢 ,使对农电视科教节目真正能既好看、又实用 ,具有无可置疑的接近性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状态。农民接受信息的特性农村受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众所周知的 ,在许多地区目前仍有文盲半…  相似文献   

20.
朱卉 《新闻窗》2007,(1):46-47
栏目剧是我国电视工作者在本国的文化环境、受众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态,它吸收了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的优点,并运用了电视的多种传播手法,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电视节目。近几年,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山东电视台的《绝对故事》、浙江影视频道的《本塘第一剧》等一批节目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在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