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索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捐赠心理的提醒与引导作用。基于情感适应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感性诉求公益广告所引发的受众情感变化及其对后续捐赠动机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面和负面感性诉求公益广告会分别引发正面和负面情感,负正结合广告诉求引发低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负面情感会激发更高的捐赠意愿,但是相比于高负面情感,低负面情感下的受众会产生更高的捐赠意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论情感类型,情感对捐赠意向的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动机完成的,其中负面情感下的受众易于产生利他动机;但是随着负面情感的加深,受众会倾向于产生利己动机。  相似文献   

2.
杨泽鑫  谭丽 《东南传播》2018,(5):121-123
恐惧诉求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但不同的恐惧强度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若公益广告中的恐惧强度把握不当,受众会采取防御性回避、反对和抵制的行为,即公益广告产生了负面效果.本文从保护动机理论、新平行过程模式理论和恐惧心理禁区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公益广告中运用恐惧诉求策略所产生的诉求效果以及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是为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提供报务的,除了要达到一般广告所需的传播效果之外,受众还要使用它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特别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刊播的公益广告能够满足受众自身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爱、归属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公益广告的创作质量和传播效果,必须研究公益广告接受者及其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公益广告的审美接受活动可划分为公益广告在受众内心的"感知呈现阶段"、"完形构成阶段"和"审美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将该类公益广告的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与整理,对不同的受众进行了问卷调研,并通过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受众的反馈情况作为研究重点,找到该类公益广告的优缺点,利用传播学的理论和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的改进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艳 《当代传播》2005,(1):58-59
自"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受众需要的动机分析就成为其主要关注的课题,然而传统的研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媒介动机的来源、媒介动机与媒介行为的关联。本文将阐释通过受众媒介接受的使用与满足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模仿、虚拟化认同和信息的再处理是实现其完成从媒介行为转化为媒介动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公益广告是展现公益的情感诉求,象征符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以央视的公益广告《包住篇》为例,探索"包住"这一符号的象征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公益广告正是通过象征性的意义建构,用情感诉求引发受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公益广告《看过世界,更爱中国》用限制性的叙述视角、故事化的表达、唯美的画面、诗意的语言以及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传递了"看过世界,更爱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感。不过,叙事上的"困惑"以及社会公众对信息"共鸣"的弱化,致使该广告并未取得预想的传播效果。为此,我国公益广告需要从受众接受角度出发进行叙事艺术的有效构建和针对性传播,以进一步发挥公益广告凝聚人心、塑造认同、促进文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受众需要论     
受众需要研究首先应将“受众”理解为“享受传播服务的公众”,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观众、听众”,并且应确立正确的“需要观”来统摄对受众需要的认识和思考。受众需要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有动机、态度、信念这样三个基本层次。受众需要的对象则包括传播服务和传播资源两种形态。使受众需要的主体同其需要对象有机地结合为统一的整体,是受众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不了解受众的实践,就无法真正了解需要的主体及其对象。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流报纸拥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巨大的影响力,主流报纸中的公益广告有着良好的传播效果。话语对受众的影响是长久的、持续的。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人民日报》中公益广告的分析,得出主流报纸中公益广告话语转型的四个趋势:公益广告制作内容的亲民化、公益广告制作形式的艺术化、公益广告的广告主趋于多元化和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题时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韩公益广告合作不断深入的今天,中韩公益广告的对比研究非常必要.由于中韩文化的不同,在公益广告的主题、诉求方式以及受众接受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以中韩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中韩受众调查,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中韩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具有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其产生迎合及拓展了受众的审美心理及期待视界,价值实现需要全社会认可.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公益广告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让公益广告从"有力"转化为"有效",完成宣传的预定目标,真正达到传播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晋江经济报》近期发布的一组"第三届中国晋江自行车公开赛公益广告"为例,简述如何正确应用公益广告形式,达到推进城市形象营销与赛事推介宣传,并促进招商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承担社会舆论导向功能的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其受众范围一般比较广,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采用广大群众都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往往直接决定了一则公益广告的成功与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公益广告的创作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议论文写作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类似,公益广告也可由三部分组成:主题、内容和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公益广告的主题一般是确定的,所以,笔者从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类型,起到引领社会风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剖析该公益广告的内容和传播效果,分析传统央视公益广告在价值观和生活观对受众的价值引领和共鸣。  相似文献   

16.
了解掌握受众的心理,是办好广播电视,使广播电视有效地为老百姓服务的重要条件。邹韬奋称老百姓的心思是"报刊真正的维他命"。实践证明:了解掌握老百姓的心理,既可增强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又可树立广播电视的良好形象。从心理学来看,动机是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由某种需要而引起的对一定事物的意向或愿望。这种需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求援"与"信任心理"许多人遇到困难时,就写信向媒体求援,希望得到帮助。"求援"的信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需要物质支援,一类是需要舆论声援。  相似文献   

17.
央视俄语频道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平衡客观的报道手法体现了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观念的转变,报道视角呈现多元趋向,不过这种趋向仅表现在个别地方,未能真正形成多元的格局,报道内容缺乏针对性,以俄语国家和地区为内容的报道微乎其微,针对俄语受众的内容极少,未能凸显俄语频道的定位.要切实提高对外传播效果,需时刻遵循媒体定位,加强内容针对性,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确定传播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虹  孙宇科 《出版广角》2016,(20):75-77
公益广告对于传承社会优良传统,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为公益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结合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传播优势,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众方面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移情忧伤"激发利他行为的公益广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移情忧伤"激发目标受众的利他行为,是公益广告发挥有效宣传功能的重要技巧.从表面上看来,利他行为可能牺牲自我利益,但实际上,由于使行为者获得感觉上的满足,或减轻了因移情忧伤带来的痛苦,因而使利他行为受到强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移情忧伤"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找出许多公益广告劝服效果乏力的主要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就如何利用"移情忧伤"激发利他行为.从而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08奥运公益广告主题创意与表现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8奥运公益广告以其巧妙的创意、动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感染力征服了受众.它的成功,翻开了我国公益广告新的一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本文选取了若干个08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分析其创意思想和艺术表现,旨在总结经验,以此为起点,推动公益广告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