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金钥匙,是培养学生音准的重要途径,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学习是必需的。但单纯的识谱教学很枯燥,也很乏味,学生置身于死记硬背的氛围中,对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如何使学生识谱学习富有趣味,教师的识谱教学更为有效呢?教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和听觉能力的培养,采用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识谱。  相似文献   

3.
赖玉娟 《学周刊C版》2019,(15):145-145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注意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进行的单一的、枯燥的识谱学习,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摒弃传统,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让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活跃起来,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学习中,识谱能力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金钥匙。笔者认为学校音乐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大面积的提高学生识谱水平更难。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识谱难教,这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对此,音乐教师应该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积累识谱知识;教法多样,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识谱教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相似文献   

6.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到索然无味,许多学生识谱能力很差,这成为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最大障碍,那么也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对于目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样改善教学方式,辅助学生学好音乐,使其在快乐的气氛中高效学习呢?笔者就此进行了探索、阐述。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识谱能力,实际上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教师要运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锻炼学生这一方面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能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更为专业的表现,从而使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识谱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所以教师要对整体课程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立足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瑞 《中国教师》2014,(20):57-59
<正>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几首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对学生进行读简谱训练,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美丽的西双版纳,这里的人们歌声动听、舞姿优美,很多歌曲依靠的是口耳相传的模式传递,人们并不重视对乐理的教授和学习,因此大部分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仍然不能识谱,这是我们音乐教育的一种缺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识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以往在音乐教学中,识谱可以说投入最多,而最无收获,因目标不明确,常常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工具作为能力,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脱离生活和艺术的知识技能学习现状。如今中小学音乐教育,识谱教学体系是普及性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音乐家。识谱的途径应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这种途径是把探求音乐美、享受音乐美当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识谱则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附带着解决问题的,或者说识谱是探索音乐美、享受音乐美时不可少的一件工具,这工具是在使用中经过磨励而日趋锋利、得心应手的。在以往的教学中,那种教师…  相似文献   

10.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就要强化听的感觉,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它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挠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识谱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技能训练的感觉,枯燥而乏味,这样,缺少趣味的识谱教学不仅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更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如何增强识谱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在歌曲、欣赏、乐器等教学中让学生循序渐进不断积累音乐常识和音乐技能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必须遵循学生自身认知特点,音乐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留下识谱教学痕迹。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培养过重,忽略提高学生的识谱技能,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识谱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而忽略音乐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音乐;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除具有与其他教师所共有的一些素质外,还应具有如下素质:   1.要有较强的识谱能力   识谱能力是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的识谱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学生有了独立的识谱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和演唱歌曲,从而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2.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及指挥能力   音乐教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发声的基础知识及儿童声带的发音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识谱是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乐谱缺少了解,对识谱学习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学习,使其形成良好的乐感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中识谱、在倾听鉴赏中识谱、在演绎活动中识谱,都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当前,音乐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着先唱歌后识谱的尝试,尽管这种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收到了一些效果,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学唱歌的过程,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且容易产生负面效应。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识谱后唱歌不仅具有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仍不能跨越这一教学过程,因为识谱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教学的目标,先识谱后唱歌依然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快乐识谱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二十一世纪课改精神也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种要求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我认为一名好的音乐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学校音乐普遍重视识谱教学,但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就是识唱简谱。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通过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尤为重要。为什么学生喜欢唱歌却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主要有:教不得法,学不得法,主观理解偏差。教师对识谱教学要重新认识,在发展听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正确领悟新课改理念,把握方法和度。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定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识谱是走进音乐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让他们对识谱教学充满期望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