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2.
歌曲《嘉绒四季》是雅安籍青年作曲家丁一根据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创作的一部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套曲,作品运用专业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又保留了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原有的风格.作品歌词根据硗碛传统民歌唱词特色,以藏语和汉语结合而作,充分展现嘉绒藏族唱词特征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汉语进行情感表达,既保留了当地传统民歌风格,又使得歌曲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该作品艺术性的分析,希望能对硗碛藏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为当地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民歌作为其独特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内容,而民歌演唱各具特色。章结合作多年的演唱实践,从民族歌曲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的风格以及独特的韵味等几方面,探讨如何把握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提高民歌表演和演唱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类所有艺术的产生均是以表达人们情感或思想为目地而产生的,其差异只是切入角度或表达方式的不同。在音乐领域声乐是情感表达最有效的表述形式之一。歌唱者通过声乐演唱将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展示给观众,并通过情感的表达有案不办声乐演唱风格、传递歌曲创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这种形式能够使演唱者与观众两者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实现以充满情感的声乐演唱打动人、感染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藏族传统演唱形式和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形式逐渐开始有一定的结合发展,我们现在时常能听到由专业美声唱法演员演唱藏族创作歌曲和部分传统经典藏族民歌的舞台表演形式,受到了许多群众的认同和喜爱。在全国各大艺术舞台上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接受过系统专业美声声乐训练的优秀藏族歌唱演员,使藏家优秀的歌曲及文化得以广泛流传。但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生长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民俗习惯、语言等因素的不同,这样的结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从文化背景、演唱技法、审美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两种唱法的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和比较,略谈藏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美声唱法借鉴藏族唱法的民族性、地域性,力求使两者的相互借鉴与结合不断发展成新兴而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声乐作品演唱的目的是通过发声技巧来表达作品中丰富的内在情感,要培养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在训练出熟练的发声技巧之外,还要注重对声乐作品内容的分析,通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将歌曲中的情绪完美表达出来,做到在解读作品情感的基础上,培养作品不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8.
刘和刚是当今中国民族歌坛新生的歌唱家,很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青歌赛王子"的美誉,他演唱的歌曲打破了青歌赛开赛以来的最高记录。刘和刚歌曲的演唱多数以流露亲情为主题,因此他的演唱风格具有"以亲情歌曲为诉说,表达歌曲的情感灵魂",刘和刚的演唱情感丰富、咬字清晰、感情真实、风格清新、极具亲和力而富有感染力,加入了现代通俗音乐、时尚的综合性因素。本文结合刘和刚所演唱的相关歌曲,对他的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给予学习声乐的人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短小精悍新疆的歌曲,后被在中国享有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改变成汉语歌曲。1939年王洛宾在发现和搜集到《青春舞曲》这一首新疆民歌时,在歌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动,在保证原曲的歌曲民族特色和要求的情况下,还大大增强了歌曲的异域风味,此歌曲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本文主要从《青春舞曲》的歌舞结构内容、演唱风格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对歌曲演唱特点进行分析,来剖析歌曲的异域美感。  相似文献   

10.
作品《一杯美酒》是一首新疆的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风格十足。这篇论文通过对这首维吾尔族民歌作品结构分析与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分析,通过反复实践练习作品,揣摩适合歌曲的演唱方法,从而加深对作品理解。在创新上通过对新疆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来分析新疆音乐。在对作品深入了解逐句分析的基础上为演唱歌曲提供了专业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前人的演唱方法使得演唱更有理论依据,让表达更完善更科学,用最适合这首作品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令听众感受到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11.
李雪 《文教资料》2008,(2):58-60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本文通过对陕北民歌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及语言与情感的剖析,论证了陕北民歌具有质朴、豪放的特点,同时论证了民歌在陕北人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民歌在情感方面具有真挚自然,粗朴、直率、单一,高度凝练,可能发生改变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了解民歌的情感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蕴涵在民歌中的情感和智慧,也有利于民歌的欣赏、教学和演唱。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红河谷》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不畏艰辛的坚毅品格。2、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教学重、难点l、通过学唱《红河谷》,引导学生有感情(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2、通过学习外国民歌引申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要想演唱好民歌必须做到:通过分析作品的内容,把握歌曲的思想内容;认真唱谱和默读谱子;分析歌曲的风格,把握歌曲的民歌风特点;练习咬字、读字,准确表达歌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具有音域宽广、声音圆润明亮、穿透力强、吐字发音亲切、动人、演唱风格淳朴优美等特点,适合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创作歌曲。  相似文献   

16.
对于歌曲来说,情感的表达决定了歌曲的感染力,可以说情感的表达是歌曲的灵魂。因此要准确传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歌手和观众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而在歌唱中要准确表达情感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口齿清晰,这对演唱者准确的诠释歌曲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对咬字吐字与情感表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演唱时让歌曲更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民歌中的衬词可以辅助正词表达音乐情感,渲染歌曲的气氛。对民歌衬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歌唱者演唱时的表现力,更好地投入音乐氛围,感染听众。本文以扬州地区的民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简要地分析了劳动号子和抒情小调中衬词的外在语音形式及其来源,从发音的角度探究扬州民歌中衬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唱技巧、演唱情感、歌曲的处理均为演绎歌曲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中,情感表达在歌曲演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处理好每首歌曲的情感,用心歌唱声乐作品,让演唱与情感完美结合,以声传情。本文主要分析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与方法,让歌者更好的诠释好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陕北大部分地区地貌独特,使得它的地理差异和多元文化音乐紧密联系,其音乐真切的流露出了陕北人民内心真挚情感以及绚丽文化的表达。从陕北民歌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来说,其歌曲的内容更是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上人民生活的淳朴之美。  相似文献   

20.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是由刘麟和王志信创编词曲的一首山西民歌,该歌曲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目之一。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如歌曲方面的准备和自如的情感转换与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山西民歌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强烈的感情,并且蕴含着真挚、直接的情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地方特色。以《桃花红杏白》这首歌曲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演唱技巧进行分析,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重视,为作品的演唱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