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独舞《秋天的记忆》原名为《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地方》,该剧目曾获得2005年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当代舞一等奖,是由余粟力编创、青年舞蹈家张荪表演完成的作品,编导将朝鲜族舞蹈素材与现代舞蹈素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简约之美、中和之美、气韵之美"的经典舞蹈作品,弥漫出浓厚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秋天气息,也让人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人文情怀。整个舞蹈将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气韵"特征贯穿于作品之中,以身体的律动为基础,来达到传神表意的境界,体现出别具一格的个性与神采。在本篇论文中,从作品的题材入手,接着对动作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朝鲜舞蹈中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2.
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促进舞蹈动作的提升。舞蹈动作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其发挥出的作用与训练舞蹈动作形象相当,对掌握舞蹈动作技术具有很大帮助;表象训练被应用在舞蹈动作教学中,是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学习的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表象训练法也具有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将为其形成舞蹈动作教学"记忆表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集体舞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它是由全体幼儿参与,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完成动作和队形的变化。一个完整的集体舞蹈教学包括理解音乐、学习动作、变化队形等内容。集体舞蹈的一般特点是围绕"最终能够完整表演某一具体作品"进行的,动作表演是舞蹈作品最终的呈现方式。可以说,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提高"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每个集体舞蹈都有规定的动作(起码大多数动作是规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把动作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章曲平 《考试周刊》2015,(20):193-194
集体舞蹈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是由全体幼儿参与的,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完成动作和队形的变化。一个完整的集体舞蹈教学包括理解音乐、学习动作、变化队形等内容。集体舞蹈的一般特点是围绕最终能够"完整表演某一具体作品"进行,动作表演是舞蹈作品最终的呈现方式。每个集体舞蹈都有规定的动作(起码也是大多数动作是规定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把动作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舞蹈本体出发对舞蹈表演、尤其是舞剧《孟姜女》中的表演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舞蹈表演的"一体两面",人即"一体",动作、表情即"两面",它们之间和谐共生、身心合一的相互作用,完成舞蹈表演。[1]  相似文献   

6.
《文山学院学报》2014,(1):22-26
广南县壮族传统舞蹈"曰唱"是流传在广南县壮族侬支系村寨的祭祀性舞蹈,其八套动作套路传统、古朴,舞蹈步伐沉着稳健,动作流畅舒展、粗犷豪放,独具魅力,伴奏节奏感强、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少有的纯男性舞蹈,也是一种神秘而古朴、独特且典型的壮族民间传统舞蹈,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传承和保护"曰唱",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作为各民族思想情感的寄托,民间舞蹈的精神内核就是民族性,同时民间舞蹈还应有现代性,也就是说创作的舞蹈要符合时代审美,反映当代人们的追求。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时刻谨记舞蹈在把握民族性这一要求时,同时要具有现代性,灵活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各种表现方式,通过传统作品表现当代人的情感与追求,将舞蹈的民族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展示,通过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舞者与舞台相互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影响着舞者对作品的诠释。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舞台表现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本文通过现阶段高校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未来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出了有效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当孩子们在快乐的时候就自然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是以人的肢体为工具,将动作和造型缀成意象,直观地表达手段与心灵的统一。少儿舞蹈属于舞蹈教育,也归入生活舞蹈的范畴,舞蹈作品的编导与创作离不开人文与社会,需要深入认识研究各地方特色创作出的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反映当代少年的精神风貌的作品,从而展现舞蹈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长于抒情的艺术种类,抒情性是所有舞蹈作品都不可缺少的,"抒"与"情"两者的结合,共同组成了舞蹈中的"抒情性"。"抒"是手段,"情"是目的,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抒"的方式,达到传递"真、善、美"的"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当中旋律、节奏、和声是表现情感的三个要素,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人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来表现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确,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舞蹈动作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依赖于音乐。因此在舞蹈基础的训练中应如何注重对"乐感"的培养呢?本文将从两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3.
隆化县"霸王鞭"是一种融音乐、舞蹈、体育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霸王鞭"舞蹈不单纯是舞蹈动作的呈现,更多折射出了民间文化、民俗风情、精神风貌、历史内涵。"霸王鞭"舞蹈应通过政策保障、借助媒体、依托地方学校、开设培训班、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加大非遗研究经费投入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4.
邵妍彦 《课外阅读》2011,(4):199-200
本文阐述了意念”、“气息”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舞蹈的“意念”、“气息”的训练,使学生摆脱那种为动作而练动作的简单模仿,强调以“气息”为训练中心,以“意念”、“气息”来带动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  相似文献   

15.
对"莎姆"舞曲《直顺》的音乐旋律、舞蹈动作、舞蹈功能及作用意义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藏族传统舞蹈莎姆舞曲的特点与意义。希望能够为研究藏族民间歌舞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而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表现人们主观感情。舞蹈以身体动作过程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口传身授"教学法长期的被各位舞蹈教师所受用!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素来以能歌善舞而闻名,辽阔无垠的蒙古大草原,自由自在的万物,造就了蒙古民众粗狂、豪放的性格,也为蒙古舞蹈文化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蒙古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肩、臂动作变化多端,富有表现力。文章从蒙古舞蹈柔臂的概念入手,探讨了柔臂的艺术特征,然后结合柔臂在一些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探讨了柔臂动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舞蹈比赛中,舞蹈技巧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不少舞蹈教学者在教学工作中只注重肢体动作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对作品感知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培养。有的舞者的舞感是得宜  相似文献   

19.
刘雅 《考试周刊》2012,(63):39-39
舞蹈艺术和绘画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特性,二者都有足以构成艺术美的力量,通过人的肢体和笔墨的运动来表现。舞蹈作品用舞蹈动态动作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运笔、构图、色彩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寻找舞蹈与国画的共通点,用国画的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新的舞蹈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在对某一舞蹈作品进行舞蹈编导创作时会出现没有动作,想不出动作的现象,致使,作品枯燥无味,没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对舞蹈编导专业学生在创作中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