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在分析东北秧歌已有的风格特点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研究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其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历程,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影响。从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研究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认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东北秧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从而永久地扎根于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2.
东北秧歌是东北民间艺术的瑰宝,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体现了东北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东北秧歌不断汲取其他艺术形式和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养分,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艺术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东北秧歌充分与时代要素结合,不断增强东北秧歌艺术的文化性与普及性。  相似文献   

3.
东北秧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对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东北秧歌进行研究与探索,准确把握其舞规律,是保证东北秧歌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8-80
"扭秧歌"是我们对秧歌表演时的俗称,几乎所有的汉族秧歌都特别强调"扭"。胶州秧歌俗称为"扭断腰";陕北秧歌也特别强调"扭",如文鼓的表演以扭为主,重扭而轻打。东北秧歌也把扭在腰上作为最主要的风格特征之一等等。"扭"在秧歌里不仅仅是一种动势,而且集中体现了汉族秧歌独特的审美意趣。以秧歌的"扭"字为线索,追溯秧歌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析古时缠足的发展及形成对秧歌女角的审美取向、舞蹈形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文娟 《考试周刊》2011,(52):226-227
东北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如今已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形式之一。作者根据东北秧歌"艮、俏、浪"的风格特点,从东北秧歌的体态、手巾花、扭和舞蹈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生跳好东北秧歌。  相似文献   

6.
秧歌是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东北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吉林地区六个社区进行了走访调研,悉心听取了社区百姓对东北秧歌创新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研究了东北秧歌在社区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体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其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三道弯"体态在不同的民族民间舞中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本文以我国民间舞中的东北秧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东北秧歌的来源、"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及"三道弯"体态在东北秧歌中的运用,将"三道弯"体态与中国传统东北秧歌完美结合,增强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论述了东北秧歌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东北秧歌传承的方向,以为进一步开发东北秧歌服务。  相似文献   

9.
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胶州秧歌,以其秧歌小戏在多种创新形式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胶州秧歌的传统小戏日渐式微.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秧歌多种创新形式与传统胶州秧歌的异同,阐释胶州秧歌多元内涵与秧歌小戏民间原生性的独特价值,以此为基础,对胶州秧歌进行传承定位,寻求发展思路,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秧歌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北方以陕北、河北、东北、山东等地最为盛行,参与群众最广泛。这四大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东北秧歌和广场舞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场舞是老年人的找回青春的生命律动,能够满足现代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东北秧歌寄托了老年人的专业舞蹈梦想,更容易促进老年人的情感交流。东北秧歌和广场舞分别在不同层面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定州秧歌戏,又称"稻秧歌"、"苏秧歌"、"大锣腔"、"干板秧歌戏"等,是发祥于定州黑龙泉一带,并流传于河北省及周边县市的乡土戏曲形式。它那独特的唱腔风格、诙谐的唱词、风趣的化妆无不渗透着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及民间文化,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固定传播方式。文章从定州秧歌戏的音乐本体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进一步探讨、研究这种独特的地方戏曲艺术形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秧歌,这门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的秧歌具有典型的黄河流域民间秧歌艺术特征,2011年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中庄秧歌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其在晋东南地区表演性秧歌的典型性、代表性给予充分剖析,从而对其加以保护并拓展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这一经典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延续,促进本土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东北秧歌和健身快走与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关系,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锻炼形式、锻炼参与等级、锻炼负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东北秧歌与健身快走两种锻炼形式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促进作用,两者的锻炼负荷都对老年人身体自尊有着一定的影响,锻炼负荷不同对老年人身体自尊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地域民间文化典型代表,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成为东北人所喜欢的娱乐健身活动,它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其中关东文化、满族文化、戏曲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多元文化对东北秧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北方的黑土地上,关东人创造出充满地域风情、艺术感染力的东北秧歌。在当今的舞台与民间,东北秧歌都广泛的活跃着,成为我国艺术界的瑰宝与民间娱乐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研究地域文化东北秧歌的风格,在于更好的传承这一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祁太秧歌,又称为"晋中秧歌"。以唱为主,具有优美的声腔表演特点,语言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是山西大地上一种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形式,赢得了山西晋中地区的一致好评,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我国秧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帆 《考试周刊》2015,(29):21-22
创新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生命。胶州秧歌的创新是它被更多群众接受,走向现代化舞台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与当代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胶州秧歌与当代舞融合的可能性,对胶州秧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