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筝曲的风格多种多样,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筝曲《夜深沉》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改编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一一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为主要素材,作者在运用传统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将右手快速指序以及左手丰富的做韵技巧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所以这首乐曲从演奏难度,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上堪称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的作品《夜深沉》中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此曲。  相似文献   

2.
《弦乐三重奏》是韦伯恩从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至采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写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以韦伯恩的《弦乐三重奏》为研究对象,对其序列技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该作品对韦伯恩后期序列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弦乐三重奏》是韦伯恩从自由无调性创作时期至采用十二音序列技法写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以韦伯恩的《弦乐三重奏》为研究对象,对其序列技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该作品对韦伯恩后期序列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沁佳 《考试周刊》2013,(94):19-21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演奏技巧、题材和理念,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筝曲形式。现代筝曲的发展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新特征。王中山先生的筝曲表现手法在众多作曲家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筝音乐创作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王中山先生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古筝作品,有很多形式和种类,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又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使作品中西结合,富有民族味道。他的多数作品以优美的曲调,将古筝的歌唱属性展露出来。同时,还以明确的写意性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王中山先生开发和发展了新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显示了古筝这个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改编曲。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别从创作背景、音乐织体、形象塑造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钢琴曲《梅花三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浏阳河》钢琴曲是由同名歌曲《浏阳河》改编而来。改编的版本中,较为突出的有两个,分别是王建中版和储望华版。本文以王建中先生改编的《浏阳河》钢琴作品为例,主要从速度、结构、旋律与技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浏阳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重点从引子、主题、变奏、间奏等四个方面讨论了《浏阳河》钢琴作品的触键技巧。  相似文献   

7.
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曲目《晓雾》,很有北京风味,是当时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现代筝曲。整篇文章共三部分:首先总结《晓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文雅富有趣味的筝乐弹奏手法,展示了京城晓雾、路旁奔波的行人;其次采用京剧-北京曲艺文化元素,凸显和强化了乐曲主旨,《晓雾》浑厚不失古筝音美,表现着现代古典乐器的特性;最后通过探究音乐美学角度分别对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音乐素材"京剧"进行思考。总而言之,从演奏技法和京剧的艺术特点看,以此领悟现代古筝名曲"独领风骚"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夕阳箫鼓》作为一首经典的琵琶古曲,黎英海先生将它改编成一首钢琴曲,并且大量运用中国的作曲技法,将民族特色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将音乐的民族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曲子中,作曲家使用许多钢琴技法来模仿传统民族乐器来进行演奏.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其音乐形态、音乐语言及其作曲技法等方面来对其进行阐释与理解.同时也帮助聆听与演奏这首曲子...  相似文献   

9.
《东方之珠》是刘孝扬改编的流行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在保持乐曲原有艺术魅力的同时,以合唱形式给予其新的美学内涵。本文以《东方之珠》为例,从词曲作者罗大佑的创作角度出发,通过刘孝扬的改编版本与原作相对照的方式,对刘孝杨的音乐合唱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让听众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刘孝扬先生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对我国合唱音乐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钢琴音乐传入中国时间虽然很短,却迅速发展并逐步成熟起来。中国的音乐家、作曲家根基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通过不断融汇、消化西方钢琴创作和演奏技法的同时,创作与发展了具有民族特色风格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对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从曲目创编的背景、曲式与和声分析、音乐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陆春龄和赵松庭都是南派竹笛大师。但二位先生的演奏风格在扎根南派传统的基础上又各异其趣,以二位先生改编的同名乐曲《鹧鸪飞》为例,通过演奏家生平、作品的调式、音阶、结构、演奏技法和立意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试图找出二位大师在同一地域流派基础上彰显出的不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2.
告急赴战破阵防,吾师鼓簧画秦王。笙家本无征战枪,凤鸣一曲颂辉煌。笙曲《秦王破阵乐》是张之良先生根据笙的演奏技法和特点重新译谱改编而成,是现代笙曲中古曲题材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同时也是当代笙曲创作和演奏的一次成功的探索。该曲充分运用笙的和声复调以及快速的双吐,充分展示了笙丰富的和声及其表现力。本文从《秦王破阵乐》的历史脉络、演奏技法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多重文本解读,希望给广大的笙演奏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梅花三弄》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琴乐曲,明代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就已载有此曲,可见这首乐曲的生命力之强大。笔者本文试从《梅花三弄》的琴曲背景、版本流辨、技法特色、风格对比、移植与改编等几个方面对此曲进行探究、分析与评述,力图更深入的解读此曲的文化内涵、更全面的阐释此曲的传统风貌以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音乐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自由低音手风琴作为一种年轻的键盘乐器,经过不断的革新,具备了卓越的演奏性能,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其演奏艺术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我国,自由低音手风琴艺术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演奏领域已广泛延伸到古典、近现代及室内乐作品。为了更好的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事业,俄罗斯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弗雷德里克.利普斯先生将把巴赫的杰作———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恰空》舞曲改编成为自由低音手风琴曲,改编后《恰空》舞曲其乐思以及曲式结构与原作保持不变,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开发自由低音手风琴的潜能,大量运用了自由低音手风琴特有的演奏技法,给《恰空》注入了新的生命。本文从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的角度出发,对《恰空》舞曲进行演奏艺术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轻轻弹奏一下,仿佛都带有民族的价值和文化的精髓.而《春到湘江》又是古筝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作品,该作品能够体现古筝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中的进步,以及音乐形态和演奏技巧方面的提高.《春到湘江》是王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品,也是他颇有成就的一个作品,广受听众们的欢迎,王中山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古筝特有的音乐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该作品成为了乐坛不朽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本依曾运乾先生正韵、变韵之说,分析了《广韵》变韵与《韵镜》排列等次的关系,认为《韵镜》中的独立二等韵是《广韵》变韵之侈音;独立三等韵是《广韵》变韵之弇音。  相似文献   

17.
推敲     
这篇文章是马来西亚教材编写者根据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1934年合编的《文心》改编的。《文心》是一篇用故事的形式写给中学生看的关于语文知识的通俗读物。读这类文章,我们主要应该学习文章中告诉我们的关于写作的有关技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十二音"作曲技法随着远洋留学生带回中国,但真正的发展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忠镕在这一阶段写作了以"十二音"为技法的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歌曲选自东汉时期同名古诗《涉江采芙蓉》,罗忠镕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五声音乐以及作曲技法相结合。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和声还是旋律,以及十二音音序的选择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现罗忠镕先生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使其成为极具意义的一部作品。笔者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探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创作的《夜深沉》为切入点,主要从创作背景,乐曲分析,演奏分析三个版块进行介绍并且笔者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收获.通过研究,笔者认识到了筝曲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二度创作在当代筝曲演奏中十分普遍且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夜深沉》此曲中不仅运用了新型的演奏指法技巧还采取了浓郁的京剧元素,笔者在此基础上更细腻的探索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