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对巍山彝族打歌文化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巍山彝族打歌文化进行了解读,并对其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相应的思考,旨在促进其顺利传承与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打歌运动是一项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西南少数民族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宁蒗彝族打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式和内涵。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彝族聚集地宁蒗县翠玉乡、战河乡和新营盘乡民间打歌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宁蒗彝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打歌正面临着参与人群老龄化、政府不够重视和场地不足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对打歌运动的传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彝族打歌运动的发展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9,(4):25-30
在中共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进入了新时代,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坚持对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就是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基于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新时代的视角对兴国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变易、传承模式的多维建构、传承与创新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创新,旨在促进客家山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山歌是布依族的特色文化,是布依族人的文化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布依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布依族山歌的传唱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就布依族山歌过去的口头传承方式和现在的光碟传承方式转变进行描述,并就传承过程中的反响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与创新客家山歌对于保护客家文化有重要意义。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应该坚持继承性、民俗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既体现时代要求,又体现客家风情。客家山歌传承与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双文化教育,山歌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以及山歌的市场化运作等。山歌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意义,既保存了客家山歌这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又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闽北山歌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她是闽北文化、也是武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这大自然的心声却被今日的"繁荣"掩盖得几乎无影无踪。上世纪曾有过收集整理闽北山歌的过程,但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却少有人问津。如何做好闽北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提高人们对闽北山歌的认识和关注,造福子孙,是本文将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与创新客家山歌对于保护客家文化有重要意义。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创新应该坚持继承性、民俗性和时代性,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既体现时代要求,又体现客家风情。客家山歌传承与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双文化教育,山歌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以及山歌的市场化运作等。山歌的传承与创新有重要意义,既保存了客家山歌这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又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客家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客家山歌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客家山歌被审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代表作,探究客家山歌的传承,并分析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滞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保存"起来提升对遗产的崇敬和尊重,其次再"保护"它进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让新颖、鲜活的艺术形式把客家山歌的音韵之美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引人注目、具有代表性。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虽多样化,但客家山歌仍处于濒危状态,客家山歌的振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更是一个战略发展研究课题。注重客家山歌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联系,将客家山歌纳入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保护重点,加强项目保护,加强政策研究,建立保障机制,将客家山歌进行综合性研究、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0.
博白客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白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但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应用和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对博白客家山歌的喜爱和依赖已逐渐冷漠。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博白客家山歌传承与保护工作。本文浅析了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传承与保护的价值、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对策,旨在为更多的专家学者能进一步深入探究博白客家山歌这一瑰丽的民间音乐,为传承与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山歌是客家优秀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文化日益呈现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赋予客家山歌新的生命力,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有家族的传唱传承、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承、专家学者的研究传承,可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对客家山歌加以创新保护、对客家山歌文化载体的保护、鼓励山歌走向市场等途径,对客家山歌文化实行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泉山歌是丽水龙泉地区的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它生动地反应出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与民俗文化。本文旨在对龙泉山歌的演唱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延伸到对龙泉山歌现状的考察与分析,进而提出传承与保护的途径,以期引发更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思考。首先,是对龙泉的历史环境以及龙泉山歌的一个总论述。其次,是对龙泉山歌音乐特征的探究,主要从歌词、旋法两个方面论述。第三,分析龙泉山歌的演唱特征,以作品《采花》和《啰啰唻》为例。最后,总结龙泉山歌的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山歌的著名代表,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当今兴国山歌的生存状态已发生较大变化,处于濒危状态。在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对兴国山歌传承人现状的调查,剖析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困境,折射出兴国山歌的发展现状,这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理性认识与科学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壮族,自古便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广南壮乡人自小便在歌的海洋中熏陶,一场场对歌赛,一页页歌书,记录了壮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歌书是壮族山歌史的写照,也是壮族山歌传承的纽带。本文以广南壮乡"八宝歌书"上的壮族山歌为例,着重探讨壮族山歌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乐曲风格也蜂拥而至,传统山歌似乎已被人们所遗忘,怎样将民族山歌进行良好的传承,是我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期以来,我国布依族山歌逐渐被人们所推崇,尤其是最为经典的"十八调",然而在其传承方面依然遇到诸多问题,后辈没有传承意识,最后经典山歌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本文以布依族山歌"十八调"研究方向,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行之有效的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紫金山歌"留有楚音的遗韵;"紫金山歌"载有山民的心韵;"紫金山歌"创有独特的腔韵。挖掘与整理"紫金山歌",保护与培养"紫金山歌"的传承人已是迫在眉睫。要使"紫金山歌"在传统遭遇现代的今天得以传承和发展,应该依托政府与相关专业研究单位,依托教育与本土的大、中、小学校,依托社会传媒与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施甸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民族、民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现存的民间传统文艺有唱山歌、打歌、吹唢呐、踩高跷、耍龙、耍狮子、玩灯、洞经等。2000年3月施甸县由旺镇被云南省文化厅、保山行署命名为"云南民间民族艺术之乡"。在2004年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中,摆榔、木老元、由旺、太平四个乡镇分别被市里命名为"摆榔歌舞之乡"、"木老元山歌之乡"、"由旺花灯之乡"、"太平龙狮之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山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南方传统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歌种,也是我国民间艺苑中一束奇葩异卉。本文以兴国山歌为对象,从传承方式和审美价值两个角度作归纳和研究,提出了家族影响、师徒传承和竞赛刺激三种传承方式和审美愉悦、传播知识两种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广西壮族山歌属性分析、土壤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壮族山歌的发展困境,为创新广西壮族山歌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与参照。  相似文献   

20.
在地方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各地区的专业音乐院校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东嘉应学院将客家山歌引进了课堂,在客家地方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对客家山歌以高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传承与发展展开讨论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