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健于2017年创作古筝协奏曲《空谷幽兰》,该曲凸显了"隐逸文化"的精髓,在演奏中将人工定弦、传统定弦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曲式结构及作曲技巧再造古筝乐曲,通过古今创作手法的碰撞增强本曲的艺术性,继而使用艺术语言咏叹中国隐逸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古筝协奏曲《空谷幽兰》演奏方法,以期为提升人们赏析与演绎本曲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古筝钢琴协奏曲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根据乐曲《满江红》的部分旋律和岳飞抗金的历史素材所创作的古筝钢琴协奏曲。其乐曲结构整齐,音乐恢弘,回肠荡气,用古筝和钢琴协奏手法向我们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3.
筝曲《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本文将从作品的演奏分析和艺术处理这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对古典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一生创作了许多乐曲并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体裁,被后世尊称为"乐圣"。在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因此又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本文将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内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协奏曲。  相似文献   

5.
"古筝"又名"筝",最早可追溯到秦代,是一件历史非常悠久的乐器。在唐代达到一个兴盛的时期,近代在建国以来有着卓有成就的发展。古筝的音色柔美而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符号。《临安遗恨》这首古筝协奏曲是讲述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以及他最后被奸臣迫害的悲剧性结局,这首乐曲表现了岳飞对亲人的思念,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不幸命运的感叹,因此在演奏中应当充分表现乐曲中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其中主要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剖析,为古筝学习者在演奏这部作品时提供一些的理论指导,并且能够更好的把握一些新的古筝演奏技法并在乐曲中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6.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以来,多数作曲家选取古诗词作为题材进行音乐创作。笔者选取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的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为例,重点对《枫桥夜泊》创作以及演奏技巧这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分析这首曲子的创作思维、调式创新以及演奏方面的技巧和艺术处理这几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这首当代创编协奏曲进行探索,从而拓展演奏者对于一首乐曲更深入的思考及理解。  相似文献   

8.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筝是我国古典弹拨乐器当中的一个重要种类,也是民族乐器,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古筝也凭借演奏当中古典淳朴、明快清新的音色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教育教学和日常演奏实践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筝协奏曲是古筝和其他类型的管弦乐器结合创作出来的带有浓郁东西方文化意蕴的综合性音乐作品,实现了对演奏环境、技巧以及情感的完美统一。在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当中要注意把握多方面的技巧与方法,而在教学环节需要把握古筝协奏曲的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10.
王建民,当代作曲家。多年以来,谱写了各类体裁的作品,尤其是在民族器乐的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很有影响的二胡曲:狂想曲系列、《天山风情》;古筝曲:《西域随想》、《幻想曲》、《莲花谣》等作品。王建民先生的古筝作品在合理运用现代技法的基础上,把古筝这一乐器的旋律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与构思,同时又不失中国民族的音乐元素。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为古筝爱好者、古筝学习者、古筝演奏者等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为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激励古筝学习者不忘传统并与时俱进,坚持全面学习古筝艺术,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枫桥夜泊》这首筝曲是王建民先生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所做。作为一首现代的古筝作品,王建民先生在创作此曲时运用了大量新颖的演奏技法,完美地将原诗中意境与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相结合,把原诗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篇论文整体通过对唐诗《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分析和对筝曲《枫桥夜泊》的逐段分解分析,对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回忆》是由刘星先生创作的第一首中阮协奏曲,自1987年在中国第一届艺术节首演以来,填补了阮演奏艺术中的协奏曲空缺,为阮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并让阮演奏走进人们的视野,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文章以中阮作品《云南回忆》创作背景及影响、创作特征及演奏难点为切入点,重点从演奏姿势、演奏呼吸、左右手弹奏、演奏情绪、演奏思维五个方面探究中阮作品《云南回忆》的演奏技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通过对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以及这部作品留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使得古筝这一代表着传统民族音乐的乐器渐渐在舞台上"落幕"。为了不使我国这件瑰宝逐渐消失,我国大批的音乐家为古筝创作了许多打破传统的乐曲,让古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让古筝以及古筝音乐也走上了国际路线。而乐曲《临安遗恨》则是标示古筝音乐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的最好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布鲁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在"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介绍了这部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对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演奏技法部分,对乐曲进行了逐段分析,阐述了在联系和演奏各段时的左、右手技法以及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云南回忆》是中阮第一首协奏曲,自1987年上演,到现在已经有30余年。中阮第一协奏曲《云南回忆》使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和作曲方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中阮音色。本篇论文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与观察和对《云南回忆》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艺术价值的分析,把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突破了古筝音乐的传统模式,融合了历史背景,音乐,戏剧和舞蹈场面等是一首抒情性,叙事性很强的乐曲。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古筝演奏技法的,与各阶段的情感融为一体,做到了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还呈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本文就对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析,以望对这部不朽之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雷格尔改编的双钢琴《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的典范作品,将意大利简洁灵活的音乐风格与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风格相结合,以忙碌而活泼的气氛为背景,采用动机性的旋律写作范式和三部性曲式(快—慢—快)的结构形式,大量运用复调技法,充分体现了巴赫独有的协奏曲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巴赫创作于1735年的《意大利协奏曲》是一首为键盘乐器所写的作品,它是巴赫对维瓦尔第协奏曲的继承和发扬。这首协奏曲带有意大利音乐风格,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同时巴赫用复调手法创作,使作品显现出跨地域性的风格特点。这部作品在巴赫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巴罗克时期协奏曲创作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20.
巴赫,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他擅长使用复调来诠释作品,创作了大量的高品质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所创作的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其中一共包含六首作品。每一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极其灵活。这部作品完美的展现了巴赫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等方面的论述,来探究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