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沈佳文 《考试周刊》2015,(13):31-32
艺术歌曲是一种西方的声乐体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演唱形式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出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独特的声乐作品形式。艺术歌曲演唱的基本方式是美声唱法。欧洲各国的歌唱家在演唱艺术歌曲时,都会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本国的民族演唱审美习惯,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参照,结合对前辈声乐艺术家的演唱实践的分析,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润腔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杜鹃花》、《轻笑》、《黑雾》是黄友棣先生20世纪40至60年代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这三首作品各有特点,《杜鹃花》是层次丰富的抗战歌曲、《轻笑》是轻灵舞动的咏爱歌曲、《黑雾》是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歌曲。三首歌风格各异,展现了黄友棣先生对各种风格作品的把控能力。要演绎好这些作品,演唱者必须深刻理解每一首歌词大意、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准确的演唱处理、深情并茂的歌唱表演。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不断的被引进,众多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在这股浪潮中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美声唱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在中国展开了新的旅程。由于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戏曲腔调多样,诗词意境深远,美声唱法在具体"本土化"中,有众多难点和突破点,如今美声唱法在各大音乐院校都是以意大利语五个元音字母为发声基础、意大利语歌曲为演唱基础,而在语言文字的发音和吐字方面,中国与意大利语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歌词意境上的描绘。如何以"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古代诗词艺术歌曲、白话诗词艺术歌曲等方面,值得深究。现以美声唱法在中国古代诗词、白话诗词等两个方面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本土化"经验进行总结,为有关美声唱法本土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碰撞而来的文化产物。由作曲家胡德章进行全新谱曲的古诗词歌曲《天净沙·秋思》中精炼的诗词和婉转悠扬的旋律表达了游子们的凄凉悲苦之情。本文通过创作背景,艺术特征以及演唱分析三个方面对歌曲《天净沙·秋思》展开了讨论。演唱者在对诗词深入了解后,结合正确的表演方式和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5.
掌握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科学的发声观,打好演唱基础,也能进一步提高表演技能。无论演唱还是教学,艺术歌曲的地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男中音是介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的声部,发音浑厚圆润、收放自如,如行云流水一般。男中音起源于欧洲,近些年来,美声唱法的男中音歌唱家涌现了许多,但大多演唱的都是国外的歌曲,而很少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本文将采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至今的部分现代艺术歌曲为例,来阐释男中音对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每一首作品在舞台上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每一首作品的完美演绎都是演唱者将歌唱要素完整熟练地结合起来。狭义的演唱要素是指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四个部分,对于作品来说,广义的歌唱要素包括:理解歌曲的背景与内涵,建立良好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歌词的层次变化及咬字吐字关系,因"曲"制宜,演绎作品。掌握好歌曲演唱基本要素是唱好每一首歌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由作曲家刘聪,以及词作家樊孝斌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声乐艺术歌曲.除此之外刘聪还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园恋》、《在青翠的山谷里》、《淋湿的梦》等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独唱声乐作品,它要求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既需要以良好的歌唱状态为基础,通过花腔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同时还需要以恰当的艺术想象和情感处理来表达歌曲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
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优雅、清丽、意境悠远。在演唱方面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演唱技巧,能够把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以黄自的两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点绛唇》和《卜算子》为例,对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望乡词》是由陆在易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典型的中国音乐风格的男中音艺术歌曲,歌曲真挚、深沉而又气势磅礴,成为当代中国男中音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对其创作背景、音乐结构等方面的剖析,归纳总结其音乐特征;从音色、唱腔与咬字半声演唱等方面对其演唱进行研究,从而对笔者今后对这类艺术歌曲的演唱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歌曲《蓝色爱情海》在形式上打破了格式化的传统,在旋律上将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民歌元素成功结合在了一起,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歌曲,笔者在对歌曲音乐特点尽心分析的基础上,从演唱的节奏、演唱的效果、咬字吐字以及气息等方面对歌曲的演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歌曲《嘉陵江上》是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谱曲的一首极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歌曲,该作品寄托了作者对失去家园的怀念及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文章分析了歌曲的演唱特征,进一步深刻认识其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传统美声唱法的声音训练中,艺术歌曲的演唱一直以来都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她对于演唱者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有利于发声这一点上,还能体现在能够提升和完善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方面。在中外艺术歌曲的领域里,法国艺术歌曲又以其细腻的感情处理,忧郁、含蓄的演唱风格,浪漫、典雅的法语咬字特点等特征独树一帜,成为最具特色的艺术歌曲之一。而加布里埃尔稻列的艺术歌曲在法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中,无论从歌曲本身的艺术价值或对声音训练的价值上都是浓抹重彩地一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它具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凄美和深厚的意境。演唱者由于各自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对生活感悟和对歌曲的理解深度及广度的不同,表演同一首声乐作品时都将会有不同的表现结果。一个好的演唱者,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演唱好这首艺术歌曲,就一定要对这一作品全面地理解,用外在的表情和表演激发出内心的感情,总之,要用心去演唱,以情感人,给听众以美妙绝伦的享受,这是声乐表演的核心,也是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艺术歌曲是歌曲音乐种类中最具艺术表现性的一种。它以高情趣、高品味、含蓄、优雅的特点成为了艺术领域中的瑰宝。歌曲《多情的土地》就是一首经典之作,该作品道出了作曲家对故土的炽热之情和对家人的牵挂、眷恋之情。作曲家用一颗赤子之心创作该作品,感人至深。本文笔者试从《多情的土地》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对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体会,初步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和特色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中国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个人演唱音乐会赢得满堂喝彩,获得一致好评。对于我国目前的声乐教育来说,宋祖英声乐演唱的成功有不少有益的启示。一、科学性此次维也纳个人演唱会上,宋祖英共演唱15首中外歌曲。她不仅完整传达出像《茉莉花》、《龙船调》这样的传统中国民歌所具有的情感,还准确地表达出像《我是快乐的邮递员》这类欧洲歌曲的神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祖英在声乐学习上所走的路子是对的,她所接受的声乐教学的思想与观念是科学的。众所周知,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科学性要求歌唱者必须了解人体发声的生理及…  相似文献   

17.
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它具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凄美和深厚的意境。演唱者由于各自的文化水平、生活阅历.对生活感悟和对歌曲的理解深度及广度的不同.表演同一首声乐作品时都将会有不同的表现结果.一个好的演唱者,要想充分表达歌曲的意境.演唱好这首艺术歌曲,就一定要对这一作品全面地理解.用外在的表情和表演...  相似文献   

18.
一、正名曰“美声歌曲”既非约定俗成,亦非科学界定,适于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通俗歌曲”,适于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叫做“民族歌曲”,偏偏适于美声唱法演唱的歌曲不叫“美声歌曲”却称为“艺术歌曲”。这就带来了许多误解,似乎只有美  相似文献   

19.
《鸟儿在风中歌唱》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歌曲,属于花腔女高音作品,需要极强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能力,更需要准确把握歌曲本身的艺术特点及音乐特性,笔者分析《鸟儿》是为了能更好的演唱此作品,同是能掌握更多艺术歌曲的特点,让声乐教学更加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歌唱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幼儿正确演唱,幼儿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们结合幼儿教师演唱儿童歌曲的现状,分析幼儿教师演唱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声的相关要点,探讨如何实施儿童歌曲演唱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