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竹笛艺术在中国民间音乐的浸润下,不断获得新的演奏活力与创作潜力,为我国音乐艺术文化提供了大量优秀内容。本文就将从地域流派对竹笛艺术的影响,与南北两派音乐风格对竹笛艺术发展的影响这几个角度,分析中民间音乐与竹笛艺术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笛这一优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2.
竹笛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这门艺术不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还呈现出了新的审美底蕴,使竹笛艺术继续彰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文化和精神。鉴于此,本文从建国后竹笛艺术的发展概况谈起,从创作和演奏两方面就其审美底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国竹笛教学经历了由民间形态向学院形态的巨大转型,在老中青三代竹笛教育家的努力下,新时期竹笛艺术人才辈出,竹笛教学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专业竹笛教学体系建设的六十余年时光,评估、总结竹笛艺术各级教育模式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新教学体系建构的设想,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竹笛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竹笛艺术教学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笛历史源远流长,从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到如今传统的六孔笛,竹笛艺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如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面对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易加义一生致力于竹笛作品创作、发展和教育传播,为竹笛艺术扎根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著名的竹笛演奏家,还是一位笛乐作曲家、教育家,对竹笛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教育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其创作的《西域行》更是第一首十孔竹笛二重奏作品,为十孔笛的创新、发展以及普及推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竹笛演奏作为一门有着极其悠久流传历史的音乐演奏艺术,有着很大的艺术研究价值,为了将竹笛演奏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了解和喜爱上竹笛演奏,我们就需要从"技"、"韵"、"情"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明亮,中低音区音色田厚囫润,有着灵活多变的演奏技巧和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既可表现抒情委婉、柔美流畅的江南韵味;也可表现高亢粗扩、热情奔放的北国风情,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大诗人李白“谁家玉衡暗飞声?敌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阐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动人诗篇,生动地描述了竹笛的艺术吸力。随着明清时期我国戏曲艺术的姿勃发展,竹笛成了很多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渐形成了曲奋与林奋两种形制.新中国成立以后,竹笛这一…  相似文献   

7.
论南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与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民间艺人及笛子演奏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使我国的竹笛的演奏风格及作品,自然的分为南北两人流派。南北派演奏风格融于一体,会使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赵松庭先生的话道出了中国竹笛的历史以及它的文化价值。本文对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做了概述,并对其主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艺术表演形式、形制、结构、流派、演奏风格、作品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竹笛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民俗音乐演奏中的必备乐器。竹笛艺术有着丰厚而独特的艺术魅力,长久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竹笛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得到普及,受到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在新时期下,教育环境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高校的老师除了要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外,还应及时的对现阶段的竹笛教学方式予以审视,通过竹笛教学变革来使其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了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演奏实践,就当前高校竹笛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赵松庭先生的话道出了中国竹笛的历史以及它的文化价值。本文对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做了概述,并对其主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尤其是20世纪以来,在艺术表演形式、形制、结构、流派、演奏风格、作品创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演奏我国传统音乐,还能够诠释西方古典乐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同时,竹笛还具有方便携带、造价低廉、取材容易等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所以,近年来竹笛教学日益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重视。演奏竹笛需要将气息、指法、舌头和嘴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会涉及到人体的多个方面,具  相似文献   

12.
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流传的地域较广,品种繁多。它的发音委婉、动情。竹笛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是见证中国历史文化的乐器。在演奏中,竹笛的技巧被称为基本,表演者通过运用自己熟练的演奏技巧,将谱子中所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享受在其中。所以竹笛的技巧和音乐的情感在演奏中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竹笛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而竹笛仅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支被完整的保留和发展到了时至今日,以由单一的伴奏角色转变为可以登上世界舞台的音乐主角。近年来,竹笛独奏艺术得到蓬勃发展,很多笛曲都不断涌现出来,笛曲的演奏风格逐步形成,笛子技巧逐步丰富、完善。而在竹笛演奏中,夯实的基本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浅要谈谈我国竹笛的基本功练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竹笛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笛的音乐魅力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净化,情感上的升华,从而使人积极的面对人生。竹笛艺术与礼乐、诗词、宗教与民俗等都有关联,本文主要分析了竹笛的音乐文化以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竹笛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参与进来,一批现代作品的出现,为竹笛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推动着竹笛艺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八孔竹笛成为解决竹笛演奏变化音等问题较有效的方式。八孔竹笛的改革在近年来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为八孔竹笛写的作品,也使八孔竹笛为越来越多的专业演奏者熟悉。本文将以杨青先生于1991年创作完成的协奏曲《苍》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主奏与乐队的相互配合,及在转调及变化音处理中八孔笛显示出的优势,对八孔笛的发展发表一些个人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再度创作和审美实现对竹笛艺术具有深刻的意义,竹笛艺术家的再度创作能力是审美实现的重要保证因素。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是实现审美价值的必经途径,只有当一度创作的乐谱进入到再度创作阶段,竹笛艺术的审美功能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发挥。文章针对竹笛艺术的再度创作、再度创作的基础,以及再度创作的提高和审美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北派竹笛艺术的领军人物冯子存先生,对笛子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我们后辈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中国竹笛大师,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竹笛开拓者之一,为探寻古今中外的艺术文化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竹笛专业教学的历史距今已有六十多载,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开始,竹笛教材就陆续进入人们视野,从《笛子吹奏法》《笛子教材》到《五声音阶训练竹笛教程(一)》《八孔笛——新改良竹笛应用教程》等,这些竹笛教材编写的风貌历经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不同时期竹笛教学与竹笛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建国以来的中国竹笛教材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总结回顾历史教材的编写内容与价值,分析当代教材的  相似文献   

19.
竹笛作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物质载体,其改良是我国民族乐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笛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改良不但体现了该时期文化科技、音乐审美的发展水平,同时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建国以来,受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竹笛改良的学术争议热点颇多,文章撷取了其中争议最大、业界讨论最多的三个方案,对其产生的原因、历史影响、得与失作学理层面上的反思,为中国竹笛未来的改良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5,(31):206-207
<正>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就是镶嵌在其中的闪亮明珠,熠熠生辉,而竹笛则是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今天,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竹笛历史悠久,在民间乐曲中多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在民族音乐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到了近现代,竹笛经常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其丰富的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秋湖月夜》、《姑苏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