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傩戏唱腔是在土家族语言声调及其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声腔,其形式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类型和不同的结构成分。研究土家族傩戏唱腔的结构形式、结构特点是研究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唱腔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土家族音乐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的民歌轻快活泼,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土家族的生活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点。笔者在本文中对土家族的民歌《龙船调》艺术形态进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织部分,它们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音乐审美趣味,表达了当下本民族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音乐艺术历史与现实的集合体。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民歌类型,一方面与长阳土家族山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出了长阳地区特有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对该地区山歌艺术特色和演唱技巧的探析,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声乐教学及演唱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民族音乐结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尝试用其理论对新疆汉族民歌《刮地风》进行音乐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大浪淘沙的滚滚潮流中,许多经典的民间音乐经久不衰地咏唱在我们广袤的天地间。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民间的音乐感悟久远的气息与生活风貌,而这种感悟的获得源于古圣先贤以及历代艺术家对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传播,才使得我们的民间音乐得以发扬光大。本文主要是通过土家族新民歌《我在茶乡等你来》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作者将从论述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入手,再分点论述歌曲《我在茶乡等你来》在调性、曲式结构规模以及演唱上的传承分析,以便广大音乐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7.
鄂西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其间积淀着丰厚的土家民族文化精髓。在形式多样的民歌当中,五句子情歌以其格调的特别、结构的独特和内容的丰富而成为鄂西土家族民歌中最为发达的样式。从五句子情歌的地理属性、文化内涵、结构形式和文化功能等角度,可以探寻五句子情歌所体现的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属爱情小调的《紫竹调》,在各地有众多版本,作为基本曲牌和常用曲调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以及滑稽戏所用。作为江苏民歌,它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形式被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所吸取。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多声部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简单介绍蒙古族多声部民歌的外延的基础上,以《珍贵的诃子》、《孔雀》和《书前序歌》为例,分析了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对蒙古族潮尔哆与说唱音乐的旋律、结构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打击弦乐器,相传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入.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有广东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等.经过四百多年的岁月沉淀,扬琴音乐兼收并蓄,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如采用藏族民歌音调和踢踏舞的节奏特点而创作的《拉萨行》,采用湘鄂边界土家族民歌音调和摆手舞的节奏特点创作的《土家...  相似文献   

11.
《放牛娃儿盼红军》钢琴曲是由但昭义改编自巴渠民歌《放牛娃儿盼红军》,民歌诞生是因为在当时革命时期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时候为了鼓舞当地农民创作的,当时根据巴地民族文化和音乐民歌来创作了大量歌曲来鼓舞宣传红军和共产党的政策,而《放牛娃儿盼红军》就是其中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后来经但昭义改编成钢琴变奏曲,虽然用的是西方变奏曲结构但是从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都充分表现了巴地文化和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课型:音乐鉴赏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歌《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分析:汉族民歌按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可以划分为八个色彩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本课所指"南国风"包含了南方色彩区(西南、江浙、闽粤台以及南北过渡色彩区(湘鄂、江淮)。其中,《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分别为西南、江浙、湘鄂三个民歌色彩区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栽秧薅草锣鼓歌是土家族人在生产劳动中创作的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歌腔。栽秧薅草锣鼓歌从生产生成、内容、形式及艺术特征来看,也是土家族民歌中保留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栽秧薅草锣鼓歌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歌唱艺术,其声腔特征、表演内容、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咚咚喹"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乐器,因制作简单,容易学会,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土家族人喜爱。"咚咚喹"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一种外化形态,有其独特的结构、句式与演奏形式,同时它联系着土家族习俗、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承载了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它除了人们娱乐或传递感情外,还具有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十分吻合中国古代朴素的音乐美学观。  相似文献   

15.
一首民歌因受地域文化、场合、对象、环境、自然等的诸种因素影响,从源地向其他地区传播,经民间艺人的吸收、融合、创作成当地特色的戏曲,并在历朝历代的更迭变迁中,通过传播、变异、再传播、再变异的过程被流传下来。沙县肩膀戏《打花鼓过关》就是运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歌》的音乐元素变异而成,对它们音乐形态进行分析,能窥探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歌词的变异性,形成此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语言、音乐语汇和音乐审美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有它动人的色彩,它们都在各自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在民族声乐的舞台上绽放着各自的美丽,以下就是对两首经典的民歌演唱和风格分析. 湖北民歌《龙船调》具有丰富细腻的民族特色,歌词在叙事的同时并营造着柔美抒情的意境,并配合使用湖北的特色方言渲染故事气氛,将歌中的土家妹子与艄公两个艺术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龙船调》作为土家族的民族特色音乐,大量使用了衬词,通过对单衬,双衬,实衬和虚衬"嘛"啊"啰"咿呦喂"等词的运用不仅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让整首曲子轻快活泼了许多充满了诙谐幽默.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每一句歌词后面都有一句衬词,生动刻画了人们划船时的景象,仿佛浮想在我们眼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心里个来》是一首典型的现代民歌,教师以老歌新唱的形式,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将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音乐课流淌着浓浓的音乐味、厚厚的文化味和甜甜的儿童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造成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当前湘西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本文结合土家族民歌传承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非遗保护措施,对土家族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提供参考。促进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1.小学音乐第十册民歌《卡普里岛》2.反复记号:D.C.二、教学目标: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2.能正确掌握反复记号的用法3.简单了解意大利的相关文化三、教材分析:1.歌曲《卡普里岛》是一首意大利民歌,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欢  相似文献   

20.
学期伊始,笔者曾对已考入某师大艺术系音乐专业(二年制)33名新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民族民间音乐》及《音乐名作赏析》等基本知识的“摸底考”,其结果只有1人及格。卷面成绩实在令人惊愕。填不出一首本省民歌名称的占93.9%;不知民歌《小白菜》是流传于河北及北方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的占75.7%;填不出一种民乐演奏形式的占45.4%;戏曲知识(如河南梆子亦称豫剧)一无所知的占45.4%;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