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格什温是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美国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喜欢爵士音乐并为以后他的创作之路带来影响,他的创作欲望源源不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代表作品有《蓝色狂想曲》(1924)、《F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925)、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歌剧《波吉与贝丝》(1934),其中以被誉为"交响爵士乐"的《蓝色狂想曲》最为著名,它改变了爵士乐的命运,原本在跳舞厅和夜总会里演奏的爵士乐,终于鸣响在令人尊敬的音乐会大厅里,格什温把爵士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打破了美国民间音乐难登大雅之谈的禁律,把爵士音乐元素与交响乐形式、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2.
初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一定觉得很怪,它是1924年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首演之后,美国一家报刊评论的用语。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1898-1937)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作曲家。他的父母是移居美国的犹太裔俄国人。格什温13岁开始学钢琴和作曲。16岁时,生产电影音乐的莱密克公司雇佣了他,让他专写电影插曲和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路     
佚明 《小读者》2010,(6):15-15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成就卓越,闻名遐迩,可是他还想跟法国作曲家、歌剧《茶花女》的曲作者威尔第学作曲。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蓝色狂想曲》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一次,一位爵士乐团指挥请格什温写一部庄严的作品,而写惯了通俗音乐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拒绝从命。那位乐团指挥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纸上发布  相似文献   

5.
格什温试图弥合通俗音乐与音乐厅听众的鸿沟,他的《蓝色狂想曲》是爵士乐与交响乐完美结合的产物,使爵士音乐第一次登上了专业音乐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近代民族音乐家格什温,其在钢琴领域中的代表作是《蓝色狂想曲》。在这部作品中格什温在旋律、曲式、节奏以及和声等方面都采用了大胆的创新,突出了作品的特色。本文从格什温和《蓝色狂想曲》创作谈起,具体分析其创作特色,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欣赏和为演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1898-1937)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格什温用其罕见的旋律创作能力,给世人展示了一副有灵魂的画面,是爵士乐作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在旋律写作、调式调性布局、和声配置,曲式结构的安排等方面都体现了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特征,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角度多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然而,格什温作品中融入的大量黑人民间音乐元素却经常被忽略。本文试以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为例,从中古调式的使用,拉格泰姆节奏的展示、布鲁斯风格的体现、爵士元素的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对格什温的音乐创作做不同维度的探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陈耀星的演奏中,各种技法交互应用,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江南丝竹《行街》和《水乡欢歌》、《春绿江南》等富有江南音乐风格的乐曲中,多变的"擞音"、"垫指滑音"和"小垫揉"、"跨连弓"等演奏技巧频繁地出现在乐曲中。这些技法的应用给富有浓郁地方音乐风格的乐曲又锦上添花地凭添了许多色彩。在《战马奔腾》、《发射场上》、《陕北抒怀》和《山村小景》等乐曲中,"擞音"、"垫指滑音""小垫指揉弦"和"快速连顿弓"、"大击  相似文献   

10.
音乐趣闻     
<正>大炮当乐器美国人马纳特被誉为"世界上唯一用大炮演奏的乐手",享有盛名。在美国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时候,他将16门小炮摆在离乐队演奏场地150英尺远的地方,娴熟地操纵电动控制箱,鸣放15000炮响。马纳特的炮声和乐器声配合默契,十分合拍。隆隆炮声震天动地,使《1812序曲》更加气势宏伟,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1.
乔治·格什温是近现代音乐时期美国最为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音乐剧和歌舞表演,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他的音乐属于典型的现代爵士音乐,但同时他的音乐也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深的音乐美学研究价值。本文,笔者将以美学的视角对格什温《三首前奏曲》的音乐创作进行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竹笛吹奏中存在的"超长音"的演奏困难现象,"循环换气"在赵松庭先生的不断实践中被创作,从而得到广泛应用,"循环换气"属于一种难度相对较高的演奏技巧,有效的丰富了竹笛艺术的演奏魅力。基于此,本文从"循环换气"演奏技术难点出发,并深入分析"循环换气"演奏技术在《早晨》、《鹧鸪飞》中的应用,以期为竹笛演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成名作爵士交响乐<蓝色狂想曲>开创了现代音乐与古典曲武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也对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再当今全球音乐界所提倡的民族音乐"世界化"的浪潮下,本文试图从对乔治.格什温的成名作爵士交响乐<蓝色狂想曲>的初步分析中去找寻一些民族与古典相结合的平衡点,希望能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8,(1):48-58
唐代大曲及其子曲《甘州歌》《八声甘州》自诞生以来,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流变,出现了40多支变体。文章对贺盛唢呐班保留演奏的《甘州歌》及其诸多古曲及其演奏方法作了描述;对《甘州歌》《八声甘州》两支曲子的源头、传承、演变过程作了考证。得出了贺盛唢呐班保存演奏的《甘州歌》是诸多"变体"之"母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非常注重钢琴奏鸣曲的写作, 而《热情》奏鸣曲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本文从《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曲式、内涵、演奏提示、钢琴家演奏版本等方面来分析这部巨作。  相似文献   

16.
"托卡塔"是一种器乐体裁。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钢琴曲《托卡塔》。演奏该作品,必须准确地掌握演奏技术,体现《托卡塔》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变化节拍的运用、拉格泰姆和布鲁斯的运用等角度探讨了爵士语汇在此作品第一乐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世界》2010,(11):19-19
他替梁静茹打造了耳熟能详的轻快情歌《没有如果》,为偶像剧《败犬女王》、《下一站,幸福》制作、演奏及编曲了所有配乐。现在,他要让大家听到他的声音,首张全创作专辑《谢谢你的美好》让你知道,他,就是严爵。  相似文献   

19.
巴赫是德国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莱比锡时创作的一套古组曲《帕蒂塔》结构庞大,形式自由,风格独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第二首《帕蒂塔》,从演奏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给予读者演奏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作为维也纳古典吉他音乐运动的中心人物,朱利亚尼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他的古典吉他音乐作品具有澎湃的激情和宏伟的气势,他的演奏风格同创作一样明快洒脱,豪迈奔放。《大序曲》则是他创作与演奏风格融为一体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