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印痕     
正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2.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3.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年画运动"的研究集中在《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新中国的儿童》《菜绿瓜肥产量多》等少数代表作,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这一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何以凋零的前因后果,学术界却甚少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回顾。本文以1954年4月蔡若虹在"年画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年画"渐渐地不像年画"入手,从形式、内容、思想三方面梳理了新年画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年画运动"的研究集中在《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新中国的儿童》《菜绿瓜肥产量多》等少数代表作,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这一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何以凋零的前因后果,学术界却甚少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回顾。本文以1954年4月蔡若虹在"年画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年画"渐渐地不像年画"入手,从形式、内容、思想三方面梳理了新年画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腊月的年画     
老北京年节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扫房以后就该贴新年画了.北京的年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河北的武强和山东的潍坊这些北方传统的木版年画产地.除传统的木版年画外,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因机器大量印刷,价格便宜的胶印年画已成市场的主流.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年画的品种达到上千种,内容十分广泛.诸如节俗时令、世俗风情、四季风景、神话传奇、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以及时尚新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像"迎春接福"、"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代表作品.我儿时最爱看的是一种"连环年画".  相似文献   

6.
朱浩 《文化遗产》2016,(5):126-135
从人物装扮、戏出年画和造假来源三方面考证来看,《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载明正德九年《回荆州》年画以及"甘肃卷"载清顺治二年《董府献杯》等六幅年画,都是将晚清时期同剧名年画稍作手脚之后的伪造品。中国戏曲在十八世纪以来的变化,使得戏曲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扮相、道具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促使民间艺人将戏曲舞台上的精彩场面制作成年画出售来盈利。戏出年画的绘制时代不会早于清中叶。  相似文献   

7.
年画概说──古版木刻年画说之一介子平我国古代虽说早已有了年画题材的作品,但却没有“年画”这一名词。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其滥觞于远古,定型于汉。除此之外,南北朝顾景秀的《小儿戏鹅图》、毛惠秀的《村墟图》.隋朝董伯仁的《弘农田家图》,唐朝范长寿的...  相似文献   

8.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9.
李玉梅 《兰台世界》2015,(5):143-144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在我国传统年画艺术中以技艺精湛、藏品丰富以及传承完整等特征,被艺术界奉为"中国年画之首"。在该时代背景下,对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传播价值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在我国传统年画艺术中以技艺精湛、藏品丰富以及传承完整等特征,被艺术界奉为"中国年画之首"。在该时代背景下,对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传播价值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发行三亿多张,是影响很广的出版物。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捣乱,年画创作和出版发行工作受到很大的干扰破坏。粉碎“四人帮”以来,年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面貌,但从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来说,仍有不少差距。从一九七九年度北京和部分省、市新印的年画缩样看,我们感到有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国建 《新闻爱好者》2011,(12):130-132
滑县木版年画是河南省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植于民间文化,题材内容广泛,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美感。  相似文献   

13.
几只风筝远远地在天上跳舞,尖锐的筝鸣和孩子们的欢呼若隐若现。进得村庄,褪了色的门神年画伴着玉米的清香一起袭来,那浓得化不开的民俗气息让人猝不及防。这便是杨家埠了。走在杨家埠,无处不在的年画和风筝时时提醒着你:这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还是大名鼎鼎的潍坊风筝的发源地。放飞台边,土墙断壁上,吉庆有余、瑞兽祥禽的年画到处可见,姿态各异的风筝尽情舒展,更不时听到农家小作坊里传出的刻版声和掀动宣纸  相似文献   

14.
肖红廷 《兰台世界》2014,(10):153-154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播符号,是我国艺术群落鼎盛的象征,被海外美誉为"古老的东方之花".年画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地域的限制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出版与传播方面的重视,在发展上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年画的发展现状做了简要论述,提出在民间艺术产业化背景下,年画如何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加强出版与传播,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年画市场是年画商品买卖的场所。年画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有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4个方面:一是年画商品生产的繁荣,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创造新品种,以优质适销的货源满足市场需求。二是读者对象和购买力不断扩大,使我国城乡不断开拓年画需求新市场,提高购买力。三是流通渠道畅通,使年画这种时间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1,(5):48-48
1、《图说中国文化丛书》(20种)(吉林人民出版社)《图说中国文化》是由数十位学者专家参与、合作的一套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套书。全套20个分卷,共约400万字,10000幅图片。2、《年画之旅系列》(5册)(吉林人民出版社)年画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种民俗版画。本书以游记形式寻访老年画发源地之一——杨柳青,追根溯源,呈现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小校场年画区别于其他地区年画的一大特色,就是对于晚清这个裂变时代移风易俗的忠实反映,尤其是对那些晚近出现的新奇事物的细腻描摹,让人有大开眼界之感。上海小校场“文仪斋”出品的这幅《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便是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滑县木版年画——中州大地上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县木版年画,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创造出来的带有泥土芳香的一门民间民俗艺术。它深藏民间数百年竟鲜为人知,2006年,被"发现"后才一鸣惊人,从而,也引发了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追捧。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号VII—143),从此,开启了它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