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业公司     
数字人民币:产业链投资价值机会凸显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多地进行试点,最新出台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也提出,支持成都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数字人民币研究及移动支付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机构认为,国内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78.88万亿元,占国内GDP比重将达到55.34%;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替代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数字经济的降本增效。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逐步多元化,数字经济、冬奥会等场景支持,数字人民币产业链投资价值机会凸显。  相似文献   

2.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把法定货币属性与数字技术优势相结合,对我国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全面深远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支付系统的优化升级、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包容性,推动了数据驱动型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并支持风险管理与监管领域的科技创新。然而,在数字人民币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整合难度大、公众接受度需提升、法律法规支持不足等挑战。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优化数字人民币在推动金融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加强公众教育,提升数字货币认知程度;二是激发跨部门合作,促进相关技术和标准的协同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数字人民币在金融产业内的广泛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自颁布实施《支付结算办法》以来,已有近20年。二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的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的新局面,现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经济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支付结算体系。而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中银行本票基本上退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票据交换系统,支付宝、网上银行支付等新的结算办法已在单位和个人广泛使用,但未纳入支付结算办法进行管理。为了更好的发挥支付结算的作用,为实体经济服务,需要对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进行修订,将支付宝、手机银行、网银支付等纳入新的《支付结算办法》。  相似文献   

4.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会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和征税努力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分析和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和征税努力的影响效应,以及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性质、产出函数的性质等因素对这些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一般转移支付会导致非生产性公共支出的上升幅度可能超过生产性公共支出的上升幅度,这与现有观点和看法相反。第二,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征税努力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一般转移支付会提高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用于生产性公共品的专项转移支付会降低地方政府征税努力,而用于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专项转移支付对征税努力没有影响。第三,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会产生相互影响,现有文献对此少有分析。第四,产出在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中的重要性、实际税率(征税努力)和生产性公共品对产出的重要性等因素会对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效应大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的确立和调整,应将不同类型转移支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考虑进去,并且应根据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结构和征税成本等因素去确定对每个地区的转移支付结构和规模。  相似文献   

5.
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基础。高效安全的支付体系对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北移动4G业务的快速发展下,我省的移动支付体系将进一步发生更大的变化。首先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搜集河北移动4G业务的相关数据和移动支付模式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河北移动4G支付发展做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支付方式,也是国内最流行的支付方式.本文从第三方支付的涵义和发展现状出发,详细地说明第三方支付体系是我国支付服务的创新,其中包括安全保障创新、个性化服务创新和增值服务创新;并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方面。伴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逐步发展完善。总体来看,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种类繁多且占中央支出比重较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均等化效果但需要清理合并;专项转移支付亟待提高管理效率。当然,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急速转型的现状客观看待目前的转移支付体系。未来,应降低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相对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的比重;建立分类转移支付体系;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武汉市蔡甸、江夏、黄陂和新洲四个远城区的支付结算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支付结算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改善支付结算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从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专权和财权;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简化转移支付种类;利用因素分法,科学设定计算公式;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建立监督评价体系,促进转移支付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现有的移动支付模式类型及其优劣势,以及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以中国银联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并分析该移动支付模式优点及其应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资支付立法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是对我国现有工资支付立法内容予以完善,尤其是欠薪保障措施的完善和工资支付检查执法力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体系,在符合国情的大前提下,按照国际惯例,着力构建有限转移支付体系,使得中央财力可以倾斜于民族的发展,从而可以逐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维护领土完整和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设置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移动支付的互联网业态及社会经济中的多个指标共同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PCA)模型,比较了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移动支付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各省市及自治区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区域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转移支付的地区财力均等化功能日益增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转移支付促进地区财力均等化的政策导向是否会导致效率损失。笔者在转移支付经济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单方程与联立方程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转移支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其在促进地区公平的同时也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笔者最后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难以起到均等化效果,专项拨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中央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市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合力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出现了不平衡发展。尤其是贫困山区,如果再不能得到上级政府的合理资助,现有的义务教育成绩将得不到巩固和提高。从公共经济及财政理论视角出发,设计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模拟转移支付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点和推广数字人民币是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此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在建设福建省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和数字政务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对福建省福清市试点涉及的相关个人用户、商户和运营机构进行采访调研、数据收集,指出数字人民币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参与主体(个人消费者、个体户、企业和政府)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从用户培养上推动数字人民币消费理念构建、从应用场景上完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从数币政务参与上大力拓展数字人民币公共服务运用等建议,希望通过从推广和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角度丰富福建省数字经济建设的内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平衡地区间财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妨碍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调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独立于交易各方的公正的、权威的、值得信赖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对于电子商务企业,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轻松解决在线支付的难题,但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应慎重考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体系,在符合国情的大前提下,按照国际惯例,着力构建有限转移支付体系,使得中央财力可以倾斜于民族的发展,从而可以逐步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维护领土完整和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