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词具有名词功能,是汉语中的普遍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视为名词,而是动词的自身功能。合理的词性认定标准,应是语义句法共同参与。日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句法成为词性认定标准,动词语义的名词非常普遍。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动词除了用作谓语外,也可用作主语或宾语,还可以与名词构成名词短语。虽然动词句法功能超过名词,但这并非向名词转化或其从属。  相似文献   

2.
刘佳婷 《学子》2013,(10):80-81
传统语法过于强调句法,忽视了语义,对动词的分析停留在句法层面。而配价语法打破了主谓核心说,从以动词为中心出发,把主语、宾语和其他成分都看作动词的附加成分,并将语义引入配价,是含有语义的句法范畴。用配价语法解释英语动词,不仅可以避免母语思维的干扰,减少二语习得中动名搭配与名动搭配的失误,而且对英语动词的教学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语句法结构中,宾动结构之间所插入的名词性无标记成分RN的句法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此类结构中动词小类的观察以及对RN与动词及宾语之间句法语义关系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RN不是句子的“双宾语”,也不是“宾语补足语”,而是状语或补语。其在句子中的性质地位不仅取决于其与动词及宾语的句法语义关系,同时还与这类句式中动词小类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 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然后分析了NP1+VP+NP2结构的构式义,觉得当VP为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时, NP1一般为得失主体。而当VP为协同动词性成分时,则VP1、 VP2都可以为得失主体。最后通过NP1+VP+NP2结构分析三个平面的关系,认为语义是语用的一个基础,而语用又是影响句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于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数名量结构作谓词宾语。数动量结构和数时量结构作谓词补语,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法功能应从数量结构的构成、与后面所出现名词的组合情况以及结合语义综合分析,并提出运用语义指向判断“动词 数量结构”语法功能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轻动词理论的研究发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中,轻动词和主要动词的组并等一系列语法过程可能在词汇层面隐性地进行,也可能在句法层面显性地进行。不同层面的词汇化过程造成了英语动词put和汉语“放”对主语等成分的要求宽松不同。汉英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英语中的轻动词是形态性成分,而汉语的轻动词则是属于语义性成分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介词的宾语及叙述句中与谓语动词没有施受关系的名词词语(或代词)叫做关系语,古代治语中充当动词关系语的名词带不带介词具有灵活性,由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来确定和归纳介词的语法作用,介词使名动语义关系格式化显性化,抓住名动语义关系,分析介词的宾语与动词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古代汉语,掌握介词的语法意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9.
语言界学者们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结构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如有人从传统语法、配价语法、格理论等方面对此论述,但均未能准确地反映和分析这一语言现象。最简方案的VP嵌套理论为这种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该理论假设这种结构中有一个隐性的轻动词,它在句法结构中选择一个NP和VP分别作为它的标志语和补足语,投射到句法的底层结构,然后底层结构补足语中的动词和轻动词合并生成表层结构。而且动词在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之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名词、形容词向动词转用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本文从语义、句法、认知的角度对其深层的运作机制进行剖析,指出名词、形容词的语义成分中蕴涵动作成分。关联理论和认知语境在该转用的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宾语结构与与格结构的关系,以及双宾语结构中名词的赋格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文认为双宾语结构与与格结构不存在转换关系,双宾语结构中存在一个空动词赋予直接宾语以结构格,并且包含[HAVE]的语义成分。  相似文献   

12.
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的语法文献中都认为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当的。本文详细考察了两者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功能表现,认为在谓语和述语位置上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两者有较大的差异,在状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由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宾语构成,双宾动词是其语言结构核心,表示给予或索取意义,语义上强制要求与三个补足语同现,因此大部分属于三价动词,但双宾动词并不等同三价动词。另外,动词的配价结构有时在句法平面完全映现,有时则缺省某一动元或者发生位移,因为双宾动词对它的配价成分除句法上的要求外,还有不同的语义选择和语义上搭配共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业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认为同源宾语结构中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没有赋格的能力,所以其后所接的名词短语(NP)不是动词宾语,而是无格的附加语(adjunct)。因为有格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必须符合θ准则(θ-Criterion)和经受格鉴别式(Case-Filter)的鉴别;而附加语无格,不要经过格鉴别式,而且不在θ准则的应用范围之内。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结合乔姆斯基的管约理论(Govemment-Binding Theory)和对动词语义结构的分析,认为同源宾语由该结构中隐含语义因子[CAUSE]赋予宾格。  相似文献   

16.
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作了对比。英语双宾语结构中的第一宾语总是受事的移动终点 ,而不论动词的语义类型 ,在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中 ,动词的语义类型左右第一宾语的语法意义。我们通过无标记的双宾语结构和相应的有标记形式之间的结构转换观察到 ,不同语义型类的动词使用不同的标记。同时 ,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对动词的语义类型分别有不同的选择限制  相似文献   

17.
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为现代汉语离合词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本文总结了不同语言学家对轻动词的语义和句法属性的理解,认为轻动词假设对句法中现代汉语离合词的形态和话语理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此外还归纳出现代汉语离合词游离态的五种构式.  相似文献   

18.
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震 《中国语文》2012,(2):139-148,192
"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19.
张超 《考试周刊》2013,(32):76-77
不及物动词具有不同的句法特点,英语的某些特殊构式具有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结合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现象,研究发现there构式的动词具有非宾格性,同源宾语构式的动词具有非作格性,这两个构式特有的句法语义特点,是对不及物动词的非宾格和非作格性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双宾语结构是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宾语可分为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和远宾语(或直接宾语)两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本文以《孟子》这部经典著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双宾语结构的判断标准、双宾语动词的分类、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几个问题,分析出《孟子》中有双宾语动词2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