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党和国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北京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坚持以实践育人理念作为重要原则,通过开展定向选调生项目、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加强育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开发完善实习实践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北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增强毕业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进一步推广实践教育思想,推动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基层就业"五导"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电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电大教育质量的“晴雨表”,本课题在客观分析基层电大毕业生就业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更新观念,及早安排就业教育;把握特点,构建就业教育实施体系;立体整合,拓展就业教育内容;广开渠道,丰富就业指导形式”等就业指导基本策略,对做好基层电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对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普遍存在不足,五点改进建议,即:加大投入,健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整体机制;创新思路,建立帮扶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特殊制度;突出重点,拓展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关键内容和渠道;完善机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增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渐把大学毕业生(包括高职毕业生)推向人才市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而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能部门的职责发生了新变化,并赋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艰巨的使命,同样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问题,也就包括了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导高校毕业生走出就业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重要工作。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中小企业,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创业,不仅需要高校加大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力度,更需要政府的干预,政策的支持,全社会的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 ,为毕业生创造就业环境 ,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和更新毕业生择业观念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改进,并要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减少思想障碍和压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采取多渠道、多种类的就业方式,建立多方位、多形式的信息机制,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实习环境和条件,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信心,以促进和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途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加选调生等更加地丰富,毕业生的切身待遇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对普通高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使高等教育的规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质量与效益也同时大幅度提高,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但同时也使扩招后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对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检验指标,以及对高校社会适应性的检验指标,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肾密相连。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校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双重压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日显重要,建立一支高水准,高效率的就业指导队伍成为高校建设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进行创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注重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市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用人单位的挑剔、结构性矛盾突出、学校培养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完善机构,落实责任,建立务实、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以及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的政策性、观念性的就业指导教育已不能满足广大毕业生的需求,他们渴望在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技巧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指导。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上大胆创新,结合社会需求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改革与建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模式,不但是毕业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是高校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为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就业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四川省A大学488名应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压力与其就业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毕业生减压、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毕业生采取更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型、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后型、女大学生和就业迷茫型等毕业生困难群体.对毕业生困难群体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管理咨询公司等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人员的培训、改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教育、开展个体就业咨询服务、开展就业实习和见习活动、为其开设信息服务平台及建立服务与指导信息反馈机制等是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服务与指导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大学在校生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进行论述,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并认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侧重点应为:从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观念新的特点出发,增强就业指导的理论含量;面对尚未涉足社会职业或正在面临初次就业的情况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把创业指导放在重中之重,鼓励大学生从事创业。最后提出高校就业指导目前面临的较为紧迫的几项工作为:①建立架构完整的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合格的就业指导人员。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③建立就业测评和心理咨询机构,引导学生科学择业。④建立高校与企业多形式的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就业指导。⑤把就业指导融汇到各专业、各学科、各门课程中去,融汇到德育教育中去。⑥加强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2005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明确今后对所有师范类毕业生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建立以教师资格为标志的职业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指导要"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但社会需求增加缓慢,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不会在短期内降低,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高等学校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功能发挥上具有相互辅助、协同推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导向、激励、品格塑造的功能。针对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结合高校的职能规划,做好高校就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方法手段、具体内容等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Z世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是多元化就业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高校专业教育与市场供需之间脱节、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与大学生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招聘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落差、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激烈竞争环境之间存在错位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就业优先导向出发,高校要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提供坚实就业制度保障;搭建“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服务实效;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家校协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从而实现Z世代大学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