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以文化为核心的“软权力”战略对全球的无形影响和渗透,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必要从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今世界的“软权力”渗透与竞争问题,以期寻求一种国家安全战略意义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陆华 《高教探索》2005,(4):26-28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开始了第二次国际化的进程。然而,高等教育也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个系统,而民族国家依然延续了其封闭的政治实体的本质。这就形成了一对日益突显的矛盾。本引入了国家关系研究中“化扩张”与“软权力”的概念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牢牢控制着其高等教育,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他国化渗透和软权力控制等现象。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国家间相互影响与化扩张的重要手段。在此情况下,民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其大学必须把握好这一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是政治学说研究不可回避的论域,霍布斯曾因为《利维坦》建立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主权者至上的国家而引发人们对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民主与专制的关注与论争。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人性恶与苦难自然状态的逻辑预设出发,一方面在对“个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利维坦”国家权力的至高性与广泛性,也即霍布斯绝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以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为基础,对人们在“利维坦”中的自由与国家法律对主权者权力的设限,也即霍布斯相对国家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饱受诟病的“利维坦”作浅显的辨解。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高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同学们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些同学认为国家权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决定权利。也有一些同学认为公民权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决定权力。考虑到这个问题很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权力与权利尽管形式上很接近,但内涵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是特定管理主体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与其相对应的是服从,任何社会的管理都是一定的权力与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首先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其次。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在审视“闭关政策”时,大多只将眼光聚焦于东南沿海、广州一线,这是不确切的。清朝的对外贸易有京师贸易、恰克图贸易和广州贸易三种格局,贸易形式有朝贡贸易,边境、没海自由贸易二种形式,他们的发展在同时期有很大不同;贸易国家还有西方列国和藩属国之分,清政府对待他们也有甚大偏差。所以“关”就不能简单的将其理解为“海关”,“边关”也是其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随着这一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此外,东南地区地方权力也随着国家对这一地区控制减弱而不断膨胀。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最有实力的汉族督抚都曾坐镇东南,使这一地区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对外关系中处于重要地位。1900年3月,义和团运动自山东北上,发展到河北、天津、保定一带,打起了“扶清灭洋”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殖民扩张动因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是都铎“新群主制”和民族国家发展的伴随物,是大英殖民贸易帝国奠基的先导。民族国家的利已性和排他性,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他们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逐渐增强了自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打败西班牙人不但提高了英格兰民族的自信心,而且扫除了他们通向海外殖民扩张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海外殖民贸易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化霰权”逐步建立起来,化渗透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美国“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种族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化上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建立“化霸权”的内在原因。国际政治学家认为“硬权力”衍生出“软权力”。“硬权力”的膨胀是建立“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随着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调整其战略重点,把化渗透作为征服别国的主要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主要从知识分子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的矛盾这个角度,来作点新的读解。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产生以来,由于它的自由、民主、个性、独立等意识和传统,一直处在与主流权力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之中。国家意识形态必然要用大一统的思想规范来整合、改造和利用知识分子,使之“非知识分子化”,成为妥贴的,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如果说,创造社、太阳社等对“革命文学”的倡导、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或“左联”对“新月派”,“自由人”或“第三种人”的批判仍属知识分子内部不同思想者的矛盾冲突,反映出许多知识分子自赏地以“群体”…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与我党“逼蒋抗日”张建芳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继之又不断地向内地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2.
品特在他的三部“迫害戏剧”中,描绘了专制权力与“民主”名义下的权力对于无权者的残酷迫害,揭示了专制权力特有的宗教、国家与领袖三位一体神话的实质,揭露了“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天然弱点与虚伪性,以及统治权与话语权的本质性联系。  相似文献   

13.
凡有体育赛事的报道,常见“某人问鼎冠军宝座”“某人勇夺桂冠”这样的句子,溯源“问鼎”与“桂冠”之典,实在让人难以苟同,值得切磋一番。“问鼎”一词源自《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国之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子问鼎,··有觊觎犤jìyú,〈书〉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犦周室之意,后人遂以问鼎比喻篡权。《晋书·王敦传》有“有问鼎之心,帝畏面恶之”一语。现代人引用问鼎的典故,意在比喻有人在政治权力之争中有所动作。比如专…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全球化内部隐伏着一个很现实的逻辑:通过增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取消经济独特性和差异性,不断强化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和民族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控制及其制度压力;弱势国家和民族在这一进程中的前途,就是“自动”地把自己置于由“他者”所规定的秩序和结果之中。“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民族国家逐渐失去权力”。这不能不引起中国这个新近“入世”国家的极大警惕。  相似文献   

15.
软权力和硬权力都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权力有着不同于硬权力的构成要素及特性。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果一国过分重“硬”而轻“软”,则会损害本国的国家利益,危及对外政策目标,最终不利于国家崛起。国家的成功崛起依赖于软、硬权力之合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超级三O一”条款“超级301”条款是美国用来进行贸易报复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其目的是迫使其他国家向美国打开国内市场。美国国会在1974年通过了《贸易法案》,该法案的第3篇,名为《不公平贸易之纠正》,其中第1条法律规定了美国政府对于不公平贸易的报...  相似文献   

17.
在诸葛亮一生中并没有想“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壮志,关羽不是“诸葛亮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诸葛亮也不是想“假吴人之手置关羽于死地”。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只是蜀汉政权内部大臣与大臣之间的平等关系,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存在所谓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总统权力获得了急剧扩张,总统逐渐成为美国的权力中心。美国政治体制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宣传手段现代化的实现为变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中,出现了以权力参与分配为特征的“寻租”现象。它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权力伴生物;但在当前已构成了社会腐败的主要内容和收入分配中最不公平的部分。经济学原义上的租金是由某种物品的自然稀缺而产生的,租金是由市场行情决定的;“权力寻租”意义上的“租金”则是指某项物品的价格与真实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由行政权力固定下来的,与物品的自然稀缺所产生的租金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个差额愈大,寻租者愈众,腐败就愈严重。国际上用这样的公式: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腐败和分配上的不公平程度的。据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的职业学校与实业机关经常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学不切实用,学生出路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北洋政府主要号召教育界与实业界自发地加强联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依靠成文的法令推行“建教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权力对建教合作的干预逐渐深入,规范愈发详细,最终使之走上了政府主导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