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业能力的提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之一。以USEM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为基础,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80名在校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在分析高职学生四个维度就业能力特征基础上,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学科理解力相对较弱,在英语、计算机、读写算等通用技能方面有待提升。从群体差异上看,不同性别、生源所在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在就业能力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就业能力模型研究是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国内学者采用经验总结法、调查统计法、因子分析法,扎根法等多种方法对就业能力模型进行了研究,分别构建了二维、三维、四维、五维、七维模型.能力模型维度的不同,是基于学者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的不同,各有其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基于学情调查的自我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就业能力培养的USEM模型为基础,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设计与调查,从实证的视角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就业理念。调查表明,我国高校亟须改善大学生就业理念感知的内外部环境,以优化就业能力各要素的培养绩效为切入点,把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西方早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局限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后来逐渐把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纳入就业能力的研究视野.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复合性、差异性和适应性特征.就业能力的研究促使高校就业工作观念的转变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观和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赵玉瑜 《文教资料》2014,(16):162-16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以创业促就业是高校就创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方针。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维度入手,探讨了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柯江林的心理资本短版量表和王苑的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南阳高校5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人力资本的范畴,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终身学习等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具有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参加学科竞赛是工科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协同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高校要从基础设施、优良学风、激励措施等方面引导鼓励工科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性质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体现在高等教育的过度供给造成失衡,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本存量的信号功能弱化、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下降.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雇主和雇员在就业市场中博弈的地位不同:大学生供给的相对过剩,使得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边际贡献很低,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谈判能力的降低.最后,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制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263名毕业班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就业压力感最突出问题表现在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的需求、社会资源支持和利用、学业水平、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过分担忧等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各维度及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参加训练组的得分均高于未参加训练组(P<0.05,P<0.001);社交回避、社交焦虑与个人心理体验压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对就业压力有深远影响(P<0.001)。因此,研究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同问题,对就业能力提升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就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本文采用调查法对甘肃省某高校毕业生从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家庭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经济条件等因素,在就业机会、过程以及就业结果方面都会表现出较大的不公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概括国内外学术界对就业能力内涵和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考察维度,并通过取样调查,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同时提出了增强和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能力现状,探明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通过采用资料收集分析、理论演绎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包容、感恩、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等五个心理资本维度来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相关研究结论可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的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维度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践的特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的构成,并对这些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实践执行能力、智慧胜任能力、分工合作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个性适应品质、印象管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七个维度。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必须坚持以就业能力为本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思维方式;以就业能力的内涵为本,增强大学生就业主体性;以就业能力的内涵为依托,改革课程设置;以就业能力的意识为立足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以就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改革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和维度;并从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技巧和策略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大学生实习、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习对就业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实习经历通过就业能力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能感;就业效能感则进一步影响就业结果(录取通知数量、实际薪资).由此,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及就业结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数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单亲家庭大学生因为家庭特殊环境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亲家庭大学生如何在激励的竞争中顺利实现就业值得关注。基于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入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五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增强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对地方高校的33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对象的生命意义感总体处于偏低水平。2.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生命自主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生源地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得分没有显著差异。3.对父母期望的主观评估及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较大。对父母期望主观评估不同,学生在生活目标和生命价值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前景对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的形成有显著影响作用。学习压力感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17,(5):121-125
大学生需要具备在实践中发现和判断问题的意识,能够审慎明智地运用最佳证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循证正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工具和顺利通往未来职业的桥梁.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循证概念陌生、问题意识有所欠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评估证据能力不足、原始研究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高校有必要从着力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系统优化学生信息决策、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创新教育环境来提升大学生的循证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