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派语文的共同精神特征是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和谐相处、求得真知,即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首先,组织上的“容”。“福建语文学会”的前身是“福建省中学语文学科科学学会”。当时,只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学术研究团体,而现已发展成大、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术研究团体。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14日至15日,由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宁德市教育局主办,福鼎市教育局承办的“陈成龙创造性语文教学研讨会”在福鼎隆重召开。这是福建省语文学会继2004年、2007年召开孙绍振、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后,为打造富有特色的“闽派语文”,建构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进行的又一次探索。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课堂教学创新、骨干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洪玉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赋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做人。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既是这六个“学会”的内容之一,又是实现这六个“学会”的重要基础。当...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22日-25日,“中国语文现代化第一届国际会议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九次学术会议”与“语言研究与信息处理国际研讨会(LIIP2010)”在武汉大学同时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文信息处理学会、武汉大学主办,江汉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协办。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人应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新时期的语文呼唤开放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会认”是要学生见到字形就能读出字音,也就是掌握汉字的“音”;“学会”是要求学生不仅会读,还要会写,会用,也就是掌握汉字的  相似文献   

9.
三、重视语文课的实践性《课程标准》中多处明确地指出语文课实践性的重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等等。有云“在游泳中学游泳” ,游泳能力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美国旧金山创造活动创始人奥本海默曾说过 ,教人游泳却不让他下水 ,这是脱离实际。教育心理学中的“活动心理学”有两个原理值得参考 :一是人的活动是受活动的结果所调节的 (“结果调节原理”) ;二是人的各种能力只有…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的主题 ,被认为是“学会生存”、“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其中 ,“学会说话”是“学会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 ,长期以来 ,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忽略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致使一些学生“后天性聋哑”———怯于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评判他人的言论。因此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语文》一书 ,在“写作·口语交际”部分 ,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 :这是因为 ,就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来说 ,…  相似文献   

11.
《学记》里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菩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学中应把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13.
教育首先应当教学生学会做人。语文要教学生学会识“道”,高考要能引导学生学做人。高考语文考“文化经典”、“文学名著”,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做人”根本。  相似文献   

14.
“倾听”一词在《辞海》里的解释为“用心细听”。倾听是打开视野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很好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也只有学会倾听,语文教学才更具有创意,更富有智慧与诗意。  相似文献   

15.
贾玉英 《成才之路》2009,(31):40-40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语文老师把语文课本还当作“知识仓库”机械地去传授。只要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交代清楚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与新课程理念是不相适应的。新教学观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法,从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也就是说,不只要学会“读”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写”文章。不只是定时写,而贵在于及时写。  相似文献   

16.
“微课”始于“一分钟”学会的理念。语文“微课”具有语文资源特征,分为辅助性“微课”和自主性“微课”,分别用于促进课堂教学或者开展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是辅助性“微课”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使用模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中心,在积累上下功夫,在运用中培养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质,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学会语文的“学习”,学会认识事物,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服务。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养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学会读书,学会语文  相似文献   

18.
小语教学改革的过程是复杂的,改革的渠道是多样的,但其境界(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学习,使“教堂”变成“学堂”,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从而自觉地学好语文。要达到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习,自觉学好语文的境界,小语教学改革,应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曾勋宏 《学语文》2011,(2):9-10
新的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一个全新的教育规律:学会学习.即实现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育以其学科的特殊性在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方面应该是魅力独具.而“活动式语文教学”创立十年来.更是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方面成了领跑者。  相似文献   

20.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生活的结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语文与生活本是相通的,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在做“通透式”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研究“阅读与写作”的通透、“课内与课外”的通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通透、“语文与生活”的通透。这里,笔者仅就子课题“阅读与写作的通透研究”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