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把北伐战争称作是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发动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笔者以为,由黄埔而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在1926年开始北伐时已成为新军阀蒋介石的军队,由西南军阀而来的国民革命军其它几军并没有因改编而消除它的军阀性,且1926年北伐决定作出时,中共已退出了国民党的决策层,蒋介石大权在握,以至北伐战争完全按国民党新军阀的意图进行,战争进程中的种种表现,国民革命军的军阀性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溃败的军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备不足。国民党当局在战争爆发前,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全盘作战计划,没有充发地进行战场准备和研究日军的战略战术特点。二是在战略和具体战役上均有部署不当之处。三是缺乏积极进攻的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战略战术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的错误方针。四是指挥混乱,各部协同不力。五是军队装备落后,官兵素低下。上述原因,有主客观之分。而国民党当局在军事上的主观错误,则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溃败的军事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丽华 《高中生》2011,(22):46-47
开始时间:1948年11月双方主力数量:国民党约80万人,解放军约60万人。战况: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我军在兵力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歼灭敌人55万余人。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党总裁制确立的必然性,一是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与国民党封建独裁统治需要的“天然”结合;二是国民党当时强化其组织,消除内部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等弊端的现实要求;三是国民党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其总裁制确立的现实可能性,一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给它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蒋介石已具备了充任国民党总裁的主观条件;三是全国人民及各种政治力量“拥蒋抗日”为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国内氛围。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侵略与反侵略的一场生死大搏斗。德、日、意法西斯侵略集团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点燃了侵略战火。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广大地区。它使61个国家和地区17亿人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惨重而巨大的损失:战争夺取了5000万人的生命,其中军人2600万,平民2400万,大战各主要交战国军费总计达1万亿美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财产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以上。中国人民在这次大战中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八年抗战中,损失人口2200万之多(其中国民党军320万人,共产党军58万人,民众1874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伤亡人口的2/5还多。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二战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战争的组织和领导。关于战争领导权问题,史学界人士众说纷坛。笔认为,抗日战争名义上是国民党领导,实际上是国共两党独立领导各自的力量合作抗日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存在教两个政权,两个军队,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国民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这种说法比较客观,也较符合史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在讲述“东北易帜”影响时写到:“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要加上“形式上”三字?理由有四: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有蒋派、汪派、桂系等等。二、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盘踞一方,混战不断,先后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1947年7月——1949年10月) 第一节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一)中共中央关于战略进攻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而且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政。人民解放军愈打愈强,国民党军则愈打愈弱。战争开始对,国民党军总兵力为四百三十万人,经过一年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以及数十年的战争破坏,到1949年建国前夕,我国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同历史上最高年份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粮食产量下降了25%,棉花产量减少了48%,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崩溃的12年中,通货增发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85000多亿倍,给全国人民造成了约150亿银元的损失。在城市有400万人失业,农村有4千万灾民急待救济,大批群众不得温饱。因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成了党和政府当时的首要任务。但是,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滩子,中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10.
四、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反对帝国主义大战大会的战斗活动一九三三年一月,鲁迅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当时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保障人权而努力的人民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但直接援助了许多在蒋介石狱中的革命者,使他们得到辩护或释放,而且对蒋介石的反动恐怖统治作了严厉的抨击。”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在全国各地狠毒地残杀革命战士、工农大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国民党又先后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姜辉  韩震 《华章》2007,(10):71-71
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的深刻变化对我军贴近实战发展军需装备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分析我军军需装备与实战需求间的差距入手,提出了贴近实战发展我军军需装备的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26年10月至1927年4月,两湖地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恢复党权”运动,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维护和提高国民党的权威。这场运动也称作拥汪运动或“救党”运动,对大革命后期的政治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恢复党权”运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国共合作以前,国民党拥有十几万党员,是全国最大的政党。同时,国民党又是  相似文献   

13.
战争支持力研究,是国民经济动员领域一项较新的基础理论研究。随着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样式的变化,单纯依靠常备军工力量和储备已无法满足打赢战争的需要,加强民用装备制造业战争支持力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战争支持力需求,结合湖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际,提出大力加强湖南省装备制造业战争支持力建设的具体举措,以期实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从而带动整个制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未来登陆作战中,能否快速清除敌抗登陆水雷障碍是影响战争进程的关键。本以我军现役装备为基础,结合敌方水雷障碍的样式及特点,探讨了几种快速排雷的战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装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33年3月,在河北省北部爆发的著名的长城抗战(也称长城战役),是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国民党南京政府方面先后投入了11个军26个师,共28万人的兵力。日军投入了2个师团又4个旅团,共4万多人的兵力。经过从3月7日到5月23日共70多天激烈的战斗,终于以中国军队失败,被迫与日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论清军的装备、训练、战术与甲午陆战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全国陆军可动员的总兵力约22万人,实际参加作战的部队最多时约17万人。中国的总兵力约100万人,扣除已实际丧失作战能力的八旗、绿营兵不计,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勇军和练军,据日本参谋本部估计约35万人。这于战后1898年清政府兵郎与户部奏报的数字基本相符。战争爆发后,这批部队的大部分都动员起来投入了战场,同时,清政府又招募了大量新兵。以兵力言,中国远远超过日本,具体到每一次战役,虽然由于战略指挥失当及其它种种原因,有时中国兵力居于劣势,但多数战役中国军队则居于优势,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更是如此。然而,在整个战争中,清军基本上未打过象样的胜仗,伤亡却远远超过日军。究其原因,我们不能不联系清军的装备、训练及战术诸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7.
王忠毅 《贵州教育》2007,(17):29-30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经过一年的战争,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的支持.这就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战略反攻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敌我双方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成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防最高委员会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为适应战争需要而设立的一元化最高领导机关.它的设置标志着国民党战时体制的最终形成,这一方面从法律上和制度上确保了战时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统一,对抗战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从法制上确立了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将国民党一党专政推向极端.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在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过程中,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凭借其掌管的政治、军事权力,强取豪夺,迅速集中了大量财富,并完成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逐步形成了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资本,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官僚买办私人资本主义的结合体,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基础。 一、官僚资本的形成 国民党官僚资本是从接收北洋政府官僚资本开始的,但由于北洋政府时期官僚资本不是很发达,国民党能接收到的资本为数不多。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形成和膨胀主要是蒋、宋、孔、陈凭借自己在国民党和政府中的特殊地位,靠打内战,当买办发家的,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的手段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在战争年代,他创办了董存瑞中学;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他改造了原国民党教育部的模范中学;改革开放之初,他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职业大学;离休之后,他又创办了一所民办高校和一所民办中专。如今,他仍未放慢求索的步伐,又把目光瞄向了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