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2.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前一部分“语”和后一部分“义”组合而成的。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或者可以说,像一条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然而,这前后两部分的“谜面”和“谜底”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复杂的语言交际中,由于表达时具体语境的差异以及各种实际需要的不同,同一条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如果了解并掌握一些这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注释学的观察角度审视汉语语汇中的歇后语,揭示歇后语的语面义和引申义,分析引申义的实现手段,强调歇后语的释义不能忽视其语面义,肯定语面义在歇后语表义中的特殊作用,讨论歇后语释义的语言学表述,探究“指”“形容”“比喻”等释义术语混用的根由,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范宏飞 《辅导员》2009,(3):22-22
歇后语是有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两个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及其教学黑龙江双城市特级教师白金声歇后语是人民大众口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又名缩脚韵,也叫俏皮话。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假托语,用来描摹、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主题语,用来解释、说明,像谜底。许多歇后语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组成歇后语的两部分,前一部分象“谜面”,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人们习惯于把歇后语与成语结合使用,把成语作为一些歇后语的谜底。  相似文献   

8.
试谈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张铭歇后语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群众语言,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俗语。歇后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因其使用时常常省去后半部分,故名歇后语。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假托语,是比喻,也是构成其形象生动、活泼风...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演变论”和“民间演变论”。“历史演变论”的问题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且忽略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性。如果将歇后语的范围严格地局限在以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前部分是比或引导,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或说明,那么,民间演变论可认为是歇后语的来源。分析歇后语的特征,不必纠缠在“歇”字的语意上,因为“歇”的功能不再是现代歇后语的关键所在。与其着眼于“歇”这一个字的功能,不如着眼于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是群众语言的珍珠,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同时也不断被人吸收,为学作品输送了新鲜血液。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是形象的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通常说话或写章往往只说前一部分,留下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停一会才说出来,好像于活歇一会似的,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13.
小语十册基础训练7第二题要求学生认识歇后语。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1.激发学习歇后语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第二题内容后,让学生回忆、列举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见过的歇后语,激起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2.认识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语,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是前面比喻的揭晓,指出前部分比喻的本意。题中所选六个歇后语,都是用实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前记 什么叫歇后语!一般的歇后语都由两个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方,后一部分是本意,本意通过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得出;说话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歇去后一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它的本意。这种修辞力祛叫做歇后语,属于比喻的修辞范畴。现在流行的歇后语,一般都连后一部分全说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杂谈     
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比较特殊的固定短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后一部分则是对这个比喻的解释说明。人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后一部分则是对这个比喻的解释、引申、叙述。例如: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霸王弓——越拉越紧、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腊月里萝卜——冻(动)了心、老鼠给猫理胡须——拼命巴结。根据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不同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概括、肯定或否定。如:武松打虎——艺高人胆大焦大不爱林妹妹——有自知之明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  相似文献   

17.
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密切的比喻连接在一起,前比喻往往是条件和基础,后比喻则往往是前比喻的生发、引申;前后比喻依存性强,没有前比喻,后比喻往往失去意义,这类前后相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比喻就是“接喻”。由于接喻着眼于比喻之间的呼应关系,所以表意鲜明,语句严谨,语势晓畅。初语六册《从宜宾到重庆》  相似文献   

18.
《型世言》中出现的比况助词有8个,但使用得最多的是“般”和“一般”;比况助词的意义可以表示比喻或相似,也可以表示不定判断(或推测)语气,但表示比喻或相似的情况占着绝对优势;在比况助词出现的格式中,简式和全式的比例大致相当,其中,在全式中出现的像义动词主要是“似”、“是”;比况短语在句子中可以作状语、定语、补语、谓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