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认为"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可见从小让孩子接触一些古诗词,对他们激发学诗兴趣,培养读诗语感,感受诗歌魅力,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故事引领,情节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喜欢听故事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古代诗词最讲究意境,对初中生来说,可能意境的概念稍微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以趣入境"就成为引导初中生感受诗歌美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论述"以趣入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如何"以趣入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代诗词最讲究一个"意境",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意境"的概念稍微抽象了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因此"以趣入境"就成为引导初中生感受诗歌美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方法。本文简单论述"以趣入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如何"以趣入境"。  相似文献   

4.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喜爱或关切的情绪。语文教师经常议论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很少谈到语文教师本身的体类教学兴趣,先有教者的教趣,后才有学生的学趣,教趣影响学趣,教趣就是导向,本文就这些问题试说浅见。 一、语文教师的体类教学兴趣现象 中学教材体类广泛多样,语文教师对某些文体,实际上存在着或浓或淡的兴趣问题。 有的兴趣于小说教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大讲曲折动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的逸闻趣事也要介绍一些;有的兴趣于诗歌教学,不顾是否需要,又往往在每课前叫  相似文献   

6.
<正>诗歌在文学殿堂中有着特殊地位,对于提高修养涵养人格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这决定了重视诗歌教学,将孩子带入诗歌的神圣殿堂,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一直以为,让诗歌教学着眼于"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导入环节是引趣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想结合教学实践,从乐趣、雅趣、理趣三个角度来谈这一话题。一、乐趣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特点,以教学策略角度为出发,从故事激趣法、成语激趣法、对比激趣法、诗歌激趣法、创设情境激趣法五个方面对激发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游戏教学是一种适合低龄儿童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中操创设涨落有序的学习空间;通过设趣、激趣和逗趣开发形式多样的游戏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孩子的情节记忆;通过游戏与情绪、秩序、习惯以及儿歌相融等措施实现游戏和学习的和谐交融,可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鱼山空中听梵”的逸话,使许多学者带着禅释的眼光品析曹植的诗歌;“游仙访神”的诗篇,引领众多文士抒写子建诗歌的道情仙趣。以此为尚,曹植诗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曹植诗多处涉及佛、道精神,然而他本身却并不妄佛佞道,仅把此作为文学或某种情感借以参照的对象来看待。本文仍以子建诗的释情道趣为本,探索其诗歌中所体现的文人化佛道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五代时走向成熟,表现之一是此时的小说中开始大量夹杂诗歌。唐五代小说中诗歌具有叙事性强、通俗化、多绝句的特点。从艺术功能上看,这些诗歌具有刻画人物和组织结构的情节因素作用以及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非情节因素功能。  相似文献   

11.
鉴赏诗歌、考试做诗歌鉴赏题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而又无奈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去面对,因此他们在考试做诗歌鉴赏题时,特别茫然无策,只好随便胡诌几句,一切听天由命。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可供他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对诗歌不感兴趣,诗歌知识比较贫乏,底蕴不够,熟读成诵尤其能够背诵的诗歌篇章很少,二是广大中学生缺乏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尤其对鉴赏诗歌悟性不够,不会品味诗歌的语言,不会感悟诗歌的情趣,不会领悟诗歌的哲理,所以,中学生鉴赏诗歌,关键是要悟出其中的“三趣”,即语趣、情趣、理趣。  相似文献   

12.
1.阅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有关现代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知识。 3.理解诗歌中的景与情,领会诗歌的理与趣。 4.体会诗歌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优美。  相似文献   

13.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美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14.
阿新英尔 《教师》2013,(26):59-59
诗歌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与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古诗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文章从开课“引趣”、课中“持趣”、课末“续趣”、课外“增趣”四个方面描写了如何学习诗歌。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将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环节拟定为激情(激趣)导入-三唱-探-课外拓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设计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学习诗歌写作技巧的同时提升诗歌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趣入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诗歌、鉴赏诗歌和写作诗歌。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禅宗美学传统与卞之琳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之琳诗歌中蕴涵着浓厚的禅宗美学传统,这可从其诗歌诗思的妙悟隽趣、诗境的空灵澄澈以及诗质的超脱圆融三个方面感受到.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诗意的阅读,就是根据诗歌的内在特点来解读诗的内容,而不是用阅读其他文体的方法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其最主要的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诗中的情节,看似“故事”又不是“故事”,避“实”就“虚”才能把握诗中的真意。   即使不是叙事诗,在诗歌中也常常会有一定的情节。如果我们不从诗歌的特点去阅读,就会以为这些情节也和散文、小说的叙事一样是为了通过一定的事件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主题。其实诗歌中对所谓情节的叙述,其用意并不是在于故事,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形象,或者是一个形象符号,通过这些形象的组合表达一种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9.
毗陵诗派是由清代常州诗人群体组成的地域性诗歌流派.这一诗派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描写的地域很广,涉及西域、西南、塞北及东南海防;除描写边塞风景外,更注重边塞风情;关注民生,反映的思想感情比较真实;诗歌务实而有理趣,为清代边塞诗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向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近年来大家所提倡的“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也就是说 ,教学应在“趣”上多动脑筋 ,教出意趣 ,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才能产生最佳的美感效应。中国是诗的国度 ,佳作浩如烟海 ,名家灿若繁星 ,曾留下无数倾国倾城、令人难忘的美丽诗篇。在古典诗歌教学中 ,努力抓住教学中的有关因素 ,激活古典诗歌中的形趣、情趣和意趣 ,使学生易于感知、感受和领悟古典诗歌的美。一、形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