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影视艺术的强烈冲击下,文学不断萎缩,当代作家刘震云选择与影视"联姻",其小说创作表现出影视化倾向,为文学扩大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他的创作既保持了文学的品格,又能够充分吸收影视剧本的积极因素,成为当代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如今,"快捷时尚的视觉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中心。小说亦是如此。随着电影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小说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影视剧本,登上了影视舞台。这使得当代小说与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联姻",一些小说家开始主动尝试创作剧本,或者用影视化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对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与姜文改编并导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对比分析,分别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的角度,来探求当代小说影像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下,文学和文学研究的存在价值已经受到质疑,这是一次与全球化同步的现代性危机,为挽救这种危机,有学者提出大文学观,主张把文化文本纳入到文学研究的范围之中。文章认为,这是一次由于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的转变,而不是文学的内在危机。同样属于虚构类叙事作品的影视艺术日益取代小说的位置而成为当今人们精神和情感活动的主要支撑。克服文学危机、恢复文学研究对周围世界的解释能力、恢复它与当代思想的对话能力,应该把影视艺术作为媒体时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实现从读者到观众、从文字到图像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当代文坛,通俗小说因其娱乐性与大众性成为拥有庞大读者群的文学形式。近年来恐怖小说异军突起,成为美国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斯蒂芬·金开创的社会恐怖小说一直主导着美国恐怖小说的发展方向。他擅长运用各种恐怖元素进行创作,如在独特的环境、人物和视觉化效果等方面制造恐怖效应,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反映并审视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对其小说中独特恐怖元素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代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影视艺术的繁荣,小说家兼影视剧作家的双重身份进一步确定,小说家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嬗变,以影视文学为中介的影视艺术和小说之间相互影响引起了小说话语系统重构和品格的移位,出现了一种介乎传统小说与影视文学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并形成了影视文学和小说的“共生”和文学接受的“共读”态势。  相似文献   

6.
爱德加·爱伦·坡是早期新英格兰文学的缔造者之一,十九世纪美国重要作家。其大量诗歌及短篇小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他的恐怖小说,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兴趣。坡擅长调动小说的各个要素,采用各种创作手法,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坡运用得最多,也是他最具匠心的手法便是象征。  相似文献   

7.
以怪诞恐怖为特色的小说系列代表了爱伦.坡的主要创作风格,体现了作者清晰而独特的文学观和价值观。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这类小说进行解读,从而发掘小说深层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意蕴。集中表现为:注重美学效果,化恐怖为艺术;审美取向指向生死维度,在恐怖叙事和死亡观念之间架起美学桥梁;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生命与宇宙对话的高度,对"天国之美"进行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他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生前不为美国文学界承认,无论其私生活、还是其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死后却在欧洲获得殊荣。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在诗歌、小说、文学评论领域都颇有建树,更是开创了恐怖小说题材的先河。他的恐怖小说情节离奇、结局荒诞。爱伦.坡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心里,揭示其小说背后隐藏的弑父情结。  相似文献   

9.
况新华 《小学生》2012,(12):70-71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并以"效果"说为理论基础,以死亡为主题,以恐怖怪诞为特点。其与心理分析相结合,直刺人类心灵深处,把人性中最丑陋,阴暗,残忍地一面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爱伦·坡的写作理念和恐怖小说,为美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对当代小说的创作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影视艺术和文学创作还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那么从90代中后期起,随着视觉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以及小说家们的思维模式产生了一种嬗变,大量吸取影视艺术技巧,形成一种文学和影视合流的趋向,具体表现在感官化的艺术追求、生活化的叙事、刺激性的情节安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影视时代的小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小说研究局限于小说自身,较少关注小说与其它艺术的联系,在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上体现出狭隘性和封闭性。进入影视时代以来,小说与影视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确定.小说研究从研究对象到研究内容都显示出开放性、兼容性,不仅与影视艺术而且与其它艺术建立了更为广泛的联系,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17-121
恐怖小说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至今已有30年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具有了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审美。而其根本是具有"审丑"风格的类型小说,"他者"的存在性,让恐怖小说的"审丑"具有别样的特色。探讨恐怖小说的"他者"审丑,可以审视当前文化的审美走向,对于揭示"审丑"规律和"审丑"内容有极大的帮助。对当代恐怖小说在创作作品时应该如何将审丑的内涵扩大有一定的启示。并对当今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恐怖小说进行一个合理的归类和整理,以期让中国当代恐怖小说朝着一个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下小说创作在视觉文化的导向下进行着影视化阐释,这为小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维度。季宇的《新安家族》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作为"影视同期书",在小说的书写中有意识地将小说的语言、结构和审美体验与影视艺术进行契合。作品中的语言借鉴影视的声画特色,进行了可视性描写,结构上进行空间建构和蒙太奇的组接,呈现出"直感"性的审美趣味,达到了与影视互通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幻文学是现当代美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以来,它历经“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等特色鲜明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文类之一。现当代美国科幻文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历史及文学地位、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但未来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尤其是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视域下考察其与中国文化之关联,以及科幻文学通过影视等途径实现跨界传播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自产生到晚清,文体地位逐步提升。小说从不受重视的"小道"变为可以"补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提高了小说在整个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小说作为文学文体在文学序列中地位提升的基础。明代文人深度参与小说的批评与研究,成为小说文体地位提升的直接动力。清代文人小说创作的繁荣,表明小说已成为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文体,小说文体地位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6.
从创作角度看,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活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现代影视的制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遵循文化工业生产的法则。小说要趋附于影视,就意味着小说创作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特征。“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接续蔡元培美育与艺术教育及中国戏剧电影教育思想的源头活水,在继承2001年就已创设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本科专业基础上,并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平台中重新构建,跟戏剧与影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相结合,强化北京大学人文社科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不断探索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艺术学科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方向的独特道路,着重培养具有中国思想的引领未来的艺术学人和戏剧影视人才,并逐渐形成"道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饮誉世界文坛的文学大师爱伦·坡,在其短暂而多舛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文学理论批评,并对后人产生深刻而明显的影响,其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不容小觑.而目前对于爱伦·坡小说的评论多集中在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上,往往忽视了占据重要部分的幽默小说.从叙事风格、创作主题及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分析爱伦·坡的幽默小说,指出这些对于全面理解爱伦·坡的创作观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高等艺术教育水平较高,在音乐、设计、影视等领域都有世界顶尖的院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如果说完善有序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得益于艺术院校教职人员的服务与贡献,那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因此,借鉴美国高校对艺术教师绩效评价所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对推动高水平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美国高校艺术教师绩效评价概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英国文学批评理论家雷蒙·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解读美国哥特小说的兴起,指出哥特小说之所以能够深植于美国文学土壤,除了因为当时的美国小说尚属萌芽期,需要向英国传统学习以外,主要是因为作为"恐怖诗学"的哥特小说非常适合表达美国白人移民来到新大陆的心理情感体验与历史实践经历,是传达美国经验的恰当的文学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