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戏曲中角色所穿戴的服装头饰统称"行头",是戏剧中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必备之物,通过式样、色彩、图案花纹等,表现剧中人物身份、年龄、个性和生活习俗。行头在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位置,近百年来历经艺人不断加工改良,成为戏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戏曲行头,基本上根据我国明清两代的服饰(尤以明代为主)改良演变而来,有"宁穿破,勿穿错"之说。行头按类分别置放在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和盔头箱等箱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门以表演为核心的综合艺术,艺术表演中的扮相服装讲究色彩与搭配,人物的妆容讲究程式性和装饰性,所以戏曲美学是一种具备声、色、情景的综合美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传统戏曲服饰与小学美术中的设计服饰内容进行整合,可以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与思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学.  相似文献   

3.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戏曲文学剧本创作中,既有一般戏剧元素所具有的“故事”层面的创作,又蕴含了对以音乐性为代表的舞台表演的设计与呈现,这是戏曲艺术本体性得以完整实现的深层创作。以戏曲剧本创作为切入点,关注戏曲文本中音乐性特质,从戏曲文本中的音乐性语言、戏曲剧本的音乐性审美结构、不同剧种流派的戏曲剧本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戏曲文本的文学性与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舞台性的“双重美学建构”进行思考,探索当代戏曲剧本创作民族化和艺术化的审美创作路径,从而提升戏曲剧本创作的综合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电影中的人物造型不仅包括服装,还有其发式、头饰、首饰、鞋、帽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物件,其造型、色彩、款式以及材质,都在不知不觉中对电影这门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影响。服饰的色彩、款式、廓型、面料等服饰元素,可以透漏出很多信息,如年代、身份、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个人品位等。这些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在绘画、戏剧、戏曲、歌剧、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中亦有体现,特别是在电影中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就服饰色彩元素谈谈其对电影风格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造型、色彩和材质三个方面看,舞台人物造型中的服饰艺术语言在受到戏剧过程与角色性格限定的同时,具有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现戏剧思想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戏剧(戏曲)是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艺术,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表演艺术,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出的舞台。语文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借鉴和汲取戏剧艺术,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使戏剧(戏曲)艺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可以迸发出璀璨的火花。这里,我们就情境创设、角色意识以及悬念设置、虚实相生等几个方面略作阐述。一.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历来是戏剧的重要艺  相似文献   

7.
“撮泰吉”从四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它的戏剧艺术性:一是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一个含有矛盾冲突的故事;二是具备演员、角色、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特质;三是其语言唱腔、服饰道具、舞蹈乐器等方面的艺术性;四是具备戏剧的表演虚拟性(象征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所以说,“撮泰吉”是彝族一出古戏,是一出仪式程式和戏剧因素兼备的傩戏.既不能凭其民俗事项的内容,来否定其戏剧性形式.同时,说其是“一种健全的戏剧形态”,亦过之.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构想 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供教学使用的教材单指戏剧文学,即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戏剧文学的舞台性,决定了它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台词,传统戏曲中包括角色的道白和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戏剧冲突,推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被誉为东方之花。这朵鲜花既绚丽多彩又纷繁复杂。据统计,目前我国戏曲剧种总数在三百个以上。尽管中国戏曲当前似乎有些不太景气,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戏曲无疑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艺术瑰宝。戏曲与戏剧既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但它不同于话剧以说为主,又不同于歌剧以唱为主,也不同于舞剧以舞为主,而是有说有唱有舞。话剧的说,歌剧的唱,舞剧的  相似文献   

11.
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象,是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及舞台装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美术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情景。湘西中学美术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湘西中学美术教学与苗族服饰艺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强调本土文化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及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中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的内涵、功能和衍变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意义体现在统一与协调。首先揭示舞台人物形象的外表与内在的统一,服装色彩与内容、气氛、感情表现的统一,服装与舞台布景的色彩对改善观众视觉效能的关系。其次探讨服装色彩的表现力、视觉作用及心理影响力。最后反映中国戏曲服装色彩统一与协调给观众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快、刺激和美的享受,增添观众的鉴赏情趣,增加演员舞台的艺术魅力,缩短戏曲与观众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越剧在戏曲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汲取越剧的经验,借鉴越剧的吐字发声、归韵、唱腔情感,可以促进民族声乐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戏曲元素与民族声乐相互借鉴,旨在可以更好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体系,促进中国音乐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作为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现代服装的重要设计元素之一,研究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辅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从而弘扬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创梅派艺术之先河,使男旦艺术达到艺术之巅。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的主帅,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勇于革新,善于创造,以他不懈的努力拼搏进取,不仅开辟了京剧艺术的新天地,而且把它传播到海外,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曲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伦理道德教化的重大使命.在“以德治国”的指引下,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结合优势.戏曲艺术走进德育课堂,完全能够胜任艺术传播与德育工作结合的重任.在传统德育工作体系中尝试融入戏曲艺术来辅助德育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借鉴戏曲界师德资源四种途径将戏曲与德育有机融合,用隐性教育手段“物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效果,提升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20.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是在总结了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新的美学理论指导下产生、发展而来的新的艺术体裁。歌剧迅速兴起成为这一时期重要艺术成就之一,并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