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大调曲子,是河南省四大曲艺之一,其以诗歌、历史故事为基础,礼法、仁义为宗旨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从南阳大调曲子的起源出发,探究其发展历程,解读大调曲子的形成,挖掘其日渐衰落的原因,并结合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大调曲子传承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是当今社会迫切面临的一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工程。文章通过对南阳大调曲子的现状及传统传承方法的分析,总结了南阳大调曲子走进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课堂的这种新形式的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开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河南坠子是广泛流传、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曲艺艺术,是中原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但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形势下,传统曲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河南坠子与众多曲种一样,存在演出市场萎缩、人才青黄不接、生存环境恶化等共性问题。为了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将从河南坠子的源流、发展与现状、传承机制、及若干思考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给河南坠子的传承与发展做一多维度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河南曲艺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从具有深远影响的北宋说唱艺术典范诸宫调,到现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都在中国曲艺史上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河南曲艺出现了传承人青黄不接、受众少、社会传播机制不畅等问题。针对河南曲艺传承的这些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在梳理影响曲艺传承的若干要素及其相互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出河南曲艺生态链的应然模型。河南曲艺发展应该回归曲艺本体,注重培养曲艺创作者、研究者和传承人,改善传播机制,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曲艺生态链各要素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5.
以对二人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梳理、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和唱腔的特点分析为切入点,深层挖掘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张家口二人台为切入点,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这个地方曲艺,从而使更多的人来关注地方文化,传承地方文化,发展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6,(4):81-84
曲艺谚语是划定在曲艺范畴内部的一种行业熟语,从曲艺艺术的各个方面阐释和总结了曲艺规律、曲艺规范以及行为标准。曲艺谚语中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话语包含着独到的隐性的批评思想,对传承文化遗产、规范艺术表演、丰富文艺理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52个曲艺项目榜上有名,这说明古老的说唱艺术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加以传承,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保护、传承好古老的曲艺艺术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要靠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还亟需艺术教育工作者开拓出一条在新时代社会文化条件下,足以满足新一代曲艺人才客观需要的院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52个曲艺项目榜上有名,这说明古老的说唱艺术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并加以传承,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保护、传承好古老的曲艺艺术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也要靠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还亟需艺术教育工作者开拓出一条在新时代社会文化条件下,足以满足新一代曲艺人才客观需要的院校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声乐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传统的民族声乐主要有:民间歌曲、曲艺说唱、传统戏曲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文化理念以及传承传统的民族声乐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繁盛农村文化,这为江西农村的民间曲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富有想象空间的发展契机。农村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功能,都亟待加强保护传承。研究认为,农村曲艺嵌入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社会活力所构成的结构性框架之中,在各种不同要素组合的约束中,完成农村曲艺的生产、供给和消费。基于不同的生产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差异性的传播和消费模式,需要探索多元化保护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曲艺学以民俗语言为载体,明白如话,古朴自然,呈现出口头性、白描化、形象性、叙事性等特征,带着土腥味儿的修辞,精妙绝伦,俗中透奇;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超常搭配,却使人心领神会,令人拍案叫绝;惯用语的运用和游戏字隐晦语言的渗透,更是幽默风趣,极具表现力。这充分表现出河南曲艺学民俗语言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旅游大省,南阳旅游是河南省旅游发展的“西南支撑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南阳争取建设成为河南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在南阳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南阳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玉雕是南阳玉文化的物质载体,产业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是南阳地方特色经济之一。但目前出现了市场萎缩、原料供应不畅、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密切协作,将玉雕与玉文化有机结合,处理好玉雕艺术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拓宽原料来源渠道,共同推动南阳玉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玉文化尤其是独山玉文化独具特色,南阳开发玉文化专项旅游意义重大。通过对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评价,提出南阳玉文化旅游开发构想并指出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南阳城乡全面小康的进程和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进程分析发现南阳城市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差距一直在增大,从指标的变化看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其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变化最小的是人口素质水平。南阳城乡全面小康的进程和发展区域差异明显。按全面小康水平,把南阳的12个县市分为四个类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南阳城乡全面小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世把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及相关续作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叫作“红楼戏曲”。“红楼”戏剧与曲艺作品,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但对于清代首部红楼戏剧和第一部曲艺作品的创作、流传及对后世影响等《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却未见详细地考证与定论。  相似文献   

17.
面临新的化语境,南阳学的发展进入低迷状态,如何利用南阳本土化资源和创作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个体生命体验,建构起自己的学观,南阳作家群应朝着知识型、学化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量的艺术实践案例及材料作为研究基础,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高(元钧)派山东快书自发性建构的视听结合的艺术审美体系,从“发音与吐字”“声音与形态”“声音与情态”“声音与韵律”等四大关系入手,全面而深入地探讨高派山东快书的发声吐字美、可视形态美、情态圆融美和韵律美,并开拓性地总结了“五力图”“情颤点”等一系列符合汉语言特点的曲艺艺术的特殊规律,通过对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审美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挖掘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深入研究中华曲艺美学并逐渐建立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