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首歌,就叫做“你看,你看,月亮的脸”,说的是月亮的脸每天都在变化,由月缺到月圆,又从月圆到月缺……但是你知道吗,月亮除了形状能够变化,它的颜色也是能够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他小时候就喜欢动脑筋。一天,祖冲之问爷爷:"月亮为啥有时圆,有时缺呢?"爷爷说:"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当太阳照到它的时候,我们看起来就好像月亮发光了。月亮  相似文献   

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眼中的满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自居易眼中的新月:“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眼中的蛾眉月。从古到今,月亮一直都在变化着。你看,你看,月亮的脸,由圆到缺,又由缺到圆……  相似文献   

4.
刚刚开学,看到一篇小文很有意思,特别想和同学们分享—— 一只快乐的兔子,常常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欣赏夜空.月亮圆时,它很快乐:“瞧,月亮像一面发光的镜子,多美丽啊!”月亮缺时,它也很快乐:“哈,月亮像一只香蕉挂在树梢上,真有趣!”即使没有月亮时,它仍然快乐:“看,满天的星星代替月亮来陪伴我了,星星朝我眨眼睛呢,还有还有,云也游过来了!”  相似文献   

5.
在高一物理课本的阅读材料“月相”一文中提到:从地球上看,月亮从圆到缺,又从缺到圆,这是一种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9.5天.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在前面讲万有引力时,不是说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7.3天吗?怎么这里却是29.5天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谈起.  相似文献   

6.
我问朋友:“你是爱上弦月,下弦月,还是满月?”朋友说:“我都爱。”这句话打动了我,很让我思索。是啊,真的喜欢月亮,又何必在乎她是圆是缺。我想,这才叫“喜欢月亮”,喜欢得脱俗,喜欢得深切,而不是贪图她在某一阶段的美丽月色。我想,假如我们能这样看待人生就好了。爱生活,就爱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这不是“宠辱不惊”的盲目的热爱,更不是贪图享乐的虚伪的热爱,而是把自己融入生活;高兴时笑,悲伤时哭,只有悲喜交加的生活,才是真的。十六岁的我们,正处在“花季雨季”,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也会有雨有风,而阳光普照的日…  相似文献   

7.
古人常因月缺而黯然神伤,因花落而独自垂泪,因此便有了“月有阴晴圆缺”的哀婉诗句,有了“黛玉葬花”的千古绝唱。然而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月缺不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月圆演变,花落不正默默地为下次花开而蓄势吗?其实,对待繁杂的生活,也应有这样的认识。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徘徊、退缩都是不可取的;当我们陷于黑暗中时,歇斯底里地叫喊也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暗暗地为自己加油壮胆,一遍遍地告诉自己:黎明时分那喷薄而出的红日就在前方迎接我,冲破黑暗就是胜利!只要有了这一信念作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月亮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月亮并不像现在这样圆了缺,缺了又圆。那时,月亮总是圆的。哪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这里还有个故事呢!又一个夜晚来临了,月亮穿着纺织娘娘为她织的银衣裳,在空中蹦跳着。一群星星也在天空玩耍,便招月亮过去跟他们一起玩,“哼,你们这些丑星星,居然想和我月亮公主玩,走开点!”月亮可瞧不起小星星了,她认为星星长着五个又尖又丑的角,跟他们在一起,是一件丢人的事。小星星们被吓得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乌云阿姨的屋中穿过,乌云阿姨看见了,不禁拍手叫好,说:“月亮姑娘,可不可以和我一起跳舞呀?”…  相似文献   

9.
冷知识     
正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月亮运行到对地球来说正好跟太阳相反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叫"望",是每月农历十五。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面正好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叫"朔",是每月农历初一。朔望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月亮     
我有三个月亮 一个在空中 一个在水里认一个在枕上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 缺在天涯 圆在故乡 方从梦中走来 安抚我的创伤 工986年4月一2日作。选自《当代台湾诗苹),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世上本只有一轮月,诗人为何说有三轮月,显然,它囊括进了诗人眼中的、心里的月。 缺在天涯的月,是实在之月,是诗人最想望又最怕望之月。圆在故乡的月和言在枕边的月,是虚设之月,其实,又是最真实之月。理想之月和现实之月,互相碰撞,产生了变形变态之方月。它是诗人情深意切地思乡时,误把方形的枕头幻化而成的月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方月。只有待到方圆…  相似文献   

11.
教材月亮月亮我问你月亮月亮我问你,为啥要当小淘气?那天是个圆圆脸,望着我们笑咪咪,今天只露一道眉,你要躲到哪里去?月亮听了笑嘻嘻,不是我要躲着你。圆圆脸儿是十五,弯如镰刀是月初。要问这是啥奥妙?长大书本告诉你。(选自《学前班语言课本》湖北版)作品赏析诗歌《月亮月亮我问你》为小读者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恬静的月夜里,一个小孩带着疑惑对着遥远的月亮发问:“你’为啥要当小淘气?’”“你要躲到哪里去?”月亮在高高的天空中亲切笑答:“不是我要  相似文献   

12.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  相似文献   

13.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是“缺”的意思。那解释使我着迷。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历来崇拜月亮甚于太阳,这是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生产生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转周期来计算的。中国人爱月,又最爱中秋的圆月。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因而,爱月、赏月、祭月自然地成了中华文明中极富有民俗特色和人情魅力的精粹所  相似文献   

15.
明媚 《留学生》2009,(10):24-26
曾经有人说“外国的月亮特别圆”,后来有人说“中国的月亮一样圆”.如今有人说”故乡的月亮最是圆”。这几句话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出国留学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远离家乡,才恋故乡亲情:踏出国门.更感祖国暖意。恰逢国庆60周年,又是一年中秋节,当我们举国同庆之际,也来听一听海外学子的中秋感怀。  相似文献   

16.
奇怪的钟声     
<正>在一个大花园里,小兔、小猫、小鸡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突然,旁边的小木房里的钟“当”的响了一下。小兔说:“现在是一点钟。”小猫说:“现在是十二点半。”小鸡说:“现在是一点半。”当时它们玩得正起劲,谁也没有去看时间。过了一会儿,钟声又响了,可是它们都没听清楚打了几下。再过一会儿,钟声又“当”的响了  相似文献   

17.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语言隽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课文第一部分为自然月色,是古今望月诗的自然底色;第二部分为人文月色,是中国月文化的雄厚根基;第三部分为人性本色,是热爱自然的人性美、和谐温馨的人情美的有机结合,是望月诗篇的全新境界。【点评:有人说:“月圆是诗,月缺是梦”,那是因为几千年来有太多的人把月亮作为自己情感寄托的对象。毫无疑…  相似文献   

18.
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一轮明月高挂苍穹,或圆或缺,给人无尽的遐思。月亮像地球一样是一颗不发光的天体,我们能够看到它是因为其表面可以反射太阳光。众所周知,月亮绕地球运行,形成了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就会出现新月,此时,朝向地球的月面是黑暗的。如果此时你站在月面上,  相似文献   

19.
舒广袖 《语文知识》2001,(10):15-17
姚鼐《登泰山记》说:“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在这里采用的是干支纪日法。干支搭配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那么,“戊申”这一日的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晦”字呢?反之,“晦”这一日一定是“戊申”日吗?要说清什么叫“晦”,还得从月亮和月相讲起。我们的祖先通过对月相的长期观测,发现月亮圆缺是有规律性的。在一个太阳年中,月亮大致圆缺十二次,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就是这个道理。但不尽人意的是:月亮圆缺十二次仅得354天,比一个太阳年少十一天还多。这个缺陷,人们只得采取闰月的方法加以补救。这样,阴历(以月亮圆缺为依据的记历)和阳历(以太阳环黄道一周为依据的记历)就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我们祖先长期使用的“阴阳台历”。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让我们把《“活泼”的圆月》送进“美玉加工厂”,看看“加工”后的“美玉”是怎样一副模样——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晚饭后,我来到阳台上赏月。我朝天空望去,只见月亮高高兴兴地从云层中跳出来,使劲地向上一蹿一蹿地,像是在跳舞。深蓝的天空中,几颗星星在云层中忽隐忽现,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仔细一看,月亮上隐隐约约有两个小黑点,我想,莫非是传说中的嫦娥和她心爱的玉兔?月亮真圆啊,圆得像盘子,像月饼……洁白无瑕。李白曾经在诗中诵道:“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现在的月亮不正像是晶莹剔透的白玉盘吗?“佳佳,快来帮忙,要拜月亮啦!”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